章节列表
- 西施艳史演义
- ├ 第一章开宗明义
- ├ 第二章携李覆师
- ├ 第三章困守会稽
- ├ 第四章献赂请成
- ├ 第五章拒谏受降
- ├ 第六章江口送别
- ├ 第七章石室忍辱
- ├ 第八章尝粪复国
- ├ 第九章矢志报仇
- ├ 第十章造姑苏台
- ├ 第十一章苎萝访共
- ├ 第十二章溪边订约
- ├ 第十三章欢迎双美
- ├ 第十四章筑消夏湾
- ├ 第十五章贷粟练兵
- ├ 第十六章湖上采莲
- ├ 第十七章杀胥争盟
- └ 第十八章破吴投江
- 昭君艳史演义
- ├ 第一章 总论和亲
- ├ 第二章 深宫选妃
- ├ 第三章 拒谏点绣
- ├ 第四章 隐居课女
- ├ 第五章 闻信惊惶
- ├ 第六章 威逼应选
- ├ 第七章 馆驿献美
- ├ 第八章 忍痛长行
- ├ 第九章 旅邸思亲
- ├ 第十章 摹写艳影
- ├ 第十一章 画工索贿
- ├ 第十二章 改图倾陷
- ├ 第十三章 病榻哀吟
- ├ 第十四章 愿为胡妇
- ├ 第十五章 饯行惊美
- ├ 第十六章 诛奸出塞
- ├ 第十七章 琵琶诉怨
- └ 第十八章 青冢流芳
- 贵妃艳史演义
- ├ 第一章 奉诏朝天
- ├ 第二章 凤阙承恩
- ├ 第三章 两美相逢
- ├ 第四章 西阁争风
- ├ 第五章 玉鱼治疾
- ├ 第六章 癖嗜荔枝
- ├ 第七章 恃宠被黜
- ├ 第八章 剪发邀恩
- ├ 第九章 私通禄山
- ├ 第十章 洗儿赐钱
- ├ 第十一章 赏花开筵
- ├ 第十二章 曲奏清平
- ├ 第十三章 上巳修禊
- ├ 第十四 章华清避暑
- ├ 第十五章 夜半私盟
- ├ 第十六章 羯鼓催花
- ├ 第十七章 演风流阵
- ├ 第十八章 歌舞承欢
- ├ 第十九章 仓皇出奔
- └ 第二十章 马嵬赐缳
- 貂婵艳史演义
- ├ 第一章 忧心国事
- ├ 第二章 焚香告天
- ├ 第三章 计认干女
- ├ 第四章 当筵拜客
- ├ 第五章 惊艳赠冠
- ├ 第六章 觌面求婚
- ├ 第七章 勾引老奸
- ├ 第八章 歌舞献技
- ├ 第九章 连环巧计
- ├ 第十章 亭上密语
- ├ 第十一章 园中掷戟
- ├ 第十二章 假意自刎
- ├ 第十三章 病阻逆谋
- ├ 第十四章 庵会受杖
- ├ 第十五章 暗约佳期
- ├ 第十六章 激怒英雄
- ├ 第十七章 设谋诛奸
- └ 第十八章 遁踪禅关
『四大美人艳史演义』第五章 闻信惊惶
- 本章共 1.4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话说昭君到十六岁上,已是诗书满腹,妙解吟咏,精通音律。相貌又生得如花似玉,风韵天然,荆门州无人不知昭君才貌双全。
便有许多富家巨室,仕宦乡绅,遣媒作伐,不是说这家门第高贵,子弟貌美;便是说那家赀产富有,郎君才高。前来絮絮不已。
王穰夫妻,因年已半百,只有此女,不肯轻易允许,定要选个才貌并全的青年子弟,方才许字。遂将冰人回绝而去。
昭君从此以后,也就追随着姚氏学些女工针黹,不到书房诵读。女工余暇,便独自吟诗鼓琴,深闺消遣,或与王穰联句敲棋,以乐天伦。一门之中,融融泄泄,十分快乐。那光阴便觉过得异常迅速。昭君早已十七岁了。
这日正在房中与姚氏共做针线,说些闲话,忽见王穰从外面匆匆入内,面色改变,不胜惊惶。
昭君母女见他如此模样,不知有何事故,慌忙问道:“何事如此急迫?”王穰道:“不好了,听说朝廷点选绣女,天使已到城内,地面上有女儿的人家,都纷纷的赶着婚嫁,我们怎好呢?”
姚氏道:“这事恐是谣传。天使既已到城,怎么一毫影响没有呢?”王穰道:“我们的乡村离城较远,所以不知信息,况且天使恐人家爱惜女儿,不忍分离,预行婚配,一路前来,十分秘密,怎能使人家知道呢?”
姚氏道:“即使真有此事,我们住在这隐僻所在,天使也不知道我们生有女儿,便来挑选,何况女儿年还幼小,就来挑选,也有词可以推托的。”
王穰不待言毕,早急得顿足道:“你还说这样宽心话呢,我们女儿的才名,这荆门州,谁人不知!那天使必然询问本地官员,如何隐瞒得过呢?此次挑选,凡在十七岁的女子,均要前去报名。我女儿已是十七岁了,如何还说是年幼哩。”
姚氏听了这番言语,方才着急道:“如此说来,我女儿竟要去应选了?这如何使得呢?”
说着,已经双眼流泪,几乎哭出声来。愁眉苦脸的,向王穰道:“总得想个法子才好,难道眼睁睁的望着人家把女儿选去,葬送在深宫内院么?莫说只有此女,就是儿女再多些,也不舍得呀。”一面说话,早忍不住呜呜咽咽的哭将起来。
王穰道:“我又何尝不急呢?要免应选,除了将女儿立刻婚嫁,没有别法。只是仓猝之间,将女儿嫁于谁人呢?若胡乱行事,弄了一个不尴不尬的人,匹配女儿。岂不误了他终身大事么?”
王穰说到此处,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此时昭君立在一旁,早已听得清清楚楚,却从从容容,一丝不乱。
听了父母商议,不好多言,后来见两位老人家悲伤起来,便上前劝道:“爹爹母亲不用着急,女儿若是命中注定要选入深宫,也是勉强不来的。爹娘徒自急坏贵体,亦无用处。”
姚氏哭道:“女儿呀,你怎么还说这样宽心话呢?父母年逾半百,膝下只你一人,你若选中前去,我们依靠何人呢?我想没有别法,只得依你父亲之言,快快选择个少年子弟,无论他是耕田耕地的,便于今日结起婚来。只要你不离开家门,母女得以时常见面,我便死了也是甘心的。”姚氏说罢,竟是号啕大哭起来。
王穰对昭君道:“女儿,我也再三思想,除此别无他法。
只是时候匆促,无从拣择,恐怕要贻误我儿了。”
昭君见母亲这样哀伤,也在那里流泪。忽听父亲此言,忙将眼泪拭去,端端正正立着说道:“此事万万不可。一则点选绣女,乃是朝廷圣旨,凡属子民,理宜遵奉。倘照父亲所言,岂非违抗圣旨?二则女儿只因身为女子,虽抱大志,不能发展,常常以此自恨,若是应选入宫,或可稍展素愿,也未可知。父亲、母亲虽然年老,尚幸身体康强,可以无虑。况且母亲已有身孕,邀天之福,得生一个兄弟,父亲便有依靠,女儿自知红颜薄命,即便没有点选绣女一事,亦不能有好好的收成,倒是离开膝下,倘有不测,反可免得父母的悲伤。所以决计前去应选。”王穰闻听昭君之言,正要回答,忽见家人报道:“荆门知州,前来拜访。”
未知后事如何,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