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上经乾传卷一 乾
- 上经乾传卷一 坤
- 上经乾传卷一 屯
- 上经乾传卷一 蒙
- 上经需传卷二 需
- 上经需传卷二 讼
- 上经需传卷二 师
- 上经需传卷二 比
- 上经需传卷二 小畜
- 上经需传卷二 履
- 上经需传卷二 泰
- 上经需传卷二 否
- 上经需传卷二 同人
- 上经需传卷二 大有
- 上经需传卷二 谦
- 上经需传卷二 豫
- 上经随传卷三 随
- 上经随传卷三 蛊
- 上经随传卷三 临
- 上经随传卷三 观
- 上经随传卷三 噬嗑
- 上经随传卷三 贲
- 上经随传卷三 剥
- 上经随传卷三 复
- 上经随传卷三 无妄
- 上经随传卷三 大畜
- 上经随传卷三 颐
- 上经随传卷三 大过
- 上经随传卷三 坎
- 上经随传卷三 离
- 下经咸传卷四 咸
- 下经咸传卷四 恒
- 下经咸传卷四 遯
- 下经咸传卷四 大壮
- 下经咸传卷四 晋
- 下经咸传卷四 明夷
- 下经咸传卷四 家人
- 下经咸传卷四 睽
- 下经咸传卷四 蹇
- 下经咸传卷四 解
- 下经咸传卷四 损
- 下经咸传卷四 益
- 下经夬传卷五 夬
- 下经夬传卷五 姤
- 下经夬传卷五 萃
- 下经夬传卷五 升
- 下经夬传卷五 困
- 下经夬传卷五 井
- 下经夬传卷五 革
- 下经夬传卷五 鼎
- 下经夬传卷五 震
- 下经夬传卷五 艮
- 下经夬传卷五 渐
- 下经夬传卷五 归妹
- 下经丰传卷六 丰
- 下经丰传卷六 旅
- 下经丰传卷六 巽
- 下经丰传卷六 兑
- 下经丰传卷六 涣
- 下经丰传卷六 节
- 下经丰传卷六 中孚
- 下经丰传卷六 小过
- 下经丰传卷六 既济
- 下经丰传卷六 未济
- 系辞上卷七 周易系辞上第七
- 系辞下卷八 周易系辞下第八
- 说卦卷九 说卦第九
- 说卦卷九 《周易·序卦》第十
- 说卦卷九《周易·杂卦》第十一
『周易注』下经丰传卷六 丰
- 本章共 1.3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丰:亨,王假之(1)。勿忧,宜日中(2)。
(1)大而亨者,王之所至。 (2)丰之为义,阐弘微细,通夫隐滞者也,为天下之主,而令微隐者不亨,忧未已也,故至“丰亨”,乃得勿忧也。用夫丰亨不忧之德,宜处天中,以偏照者也,故曰“宜日中”也。
《彖》曰:丰,大也(1)。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2)。“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3)。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4)? (1)音阐大之大也。 (2)大者王之所尚,故至之也。 (3)以勿忧之德,故宜照天下也。 (4)丰之为用,困於昃食者也。施於未足则尚丰,施於已盈则方溢,不可以为常,故具陈消息之道者也。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1)。
(1)文明以动,不失情理也。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1)。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2)。 (1)处丰之初,其配在四,以阳适阳,以明之动,能相光大者也。旬,均也。虽均无咎,往有尚也。初、四俱阳爻,故曰“均”也。 (2)过均则争,交斯叛也。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1)。
《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1)蔀,覆暧鄣光明之物也。处明动之时,不能自丰以光大之德,既处乎内,而又以阴居阴,所丰在蔀,幽而无睹者也,故曰“丰其蔀,日中见斗”也。日中者,明之盛也;斗见者,暗之极也。处盛明而丰其蔀,故曰“日中见斗”。不能自发,故往得疑疾。然履中当位,处暗不邪,有孚者也。若,辞也。有孚可以发其志,不困於暗,故获吉也。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1)。
《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2)。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3)。
(1)沛,幡幔,所以御盛光也。沬,微昧之明也。应在上六,志在乎阴,虽愈乎以阴处阴,亦未足以免於暗也。所丰在沛,日中则见沬之谓也。施明,则见沬而已,施用,则折其右肱,故可以自守而已,未足用也。 (2)明不足也。 (3)虽有左在,不足用也。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1)。
《象》曰:“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1)以阳居阴,丰其蔀也。得初以发,夷主吉也。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1)。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1)以阴之质,来适尊阳之位,能自光大,章显其德,获庆誉也。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1)。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2)。“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3)。
(1)屋,藏荫之物,以阴处极而最在外,不履於位,深自幽隐,绝迹深藏者也。既丰其屋,又蔀其家,屋厚家覆,暗之甚也。虽闚其户,阒其无人,弃其所处,而自深藏也。处於明动尚大之,时而深自幽隐,以高其行;大道既济,而犹不见,隐不为贤,更为反道,凶其宜也。三年,丰道之成。治道未济,隐犹可也;既济而隐,是以治为乱者也。 (2)翳光最甚者也。 (3)可以出而不出,自藏之谓也,非有为而藏。不出户庭,失时致凶,况自藏乎?凶其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