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目录
- 一、 道派
- 二、 道源
- 三、 老氏三宝
- 四、 老氏家法
- 五、 玄宗三宝
- 六、 玄宗三化
- 七、 玄宗四禅
- 八、 玄宗十德
- 九、 玄宗十通
- 十、 玄宗十胜
- 十一、 玄宗七大
- 十二、 玄宗戒学
- 十三、 玄宗超生学
- 十四、 外身易形
- 十五、 朝彻见独
- 十六、 虚玄大道
- 十七、 无着真宗
- 十八、 天人合发
- 十九、 自他不二(一)
- 二十、 自他不二(二)
- 二十一、 宾主交参
- 二十二、 玄关体用
- 二十三、 玄关点睛
- 二十四、 玄关集释
- 二十五、 内外玄关
- 二十六、 内外炉鼎
- 二十七、 内外法财
- 二十八、 内外侣地
- 二十九、 西派要诀
- 三十、 心息相依
- 三十一、 心息相依(二)
- 三十二、 偶谐三昧(一、玄宗)
- 三十三、 偶谐三昧(二、禅宗)
- 三十四、 一空三昧
- 三十五、 丹道程序
- 三十六、 卯西沐浴
- 三十七、 小大周天
- 三十八、 大周过关
- 三十九、 脱胎神化
- 四十、 粉碎虚空
- 四十一、 防危虑险
- 四十二、 和光同尘
- 四十三、 办道程期
- 四十四、 学道利益
- 四十五、 火候妙喻
- 四十六、 降魔秘诀
- 四十七、 冲和妙境
- 四十八、 自然妙用
- 四十九、 大定之要
- 五十、 杀生妙用
- 五十一、 施啬密义
- 五十二、 丹道证验
- 五十三、 卫生之经
- 五十四、 活埋之妙
- 五十五、 道德之乡
- 五十六、 远尘之乐
- 五十七、 采真之游
- 五十八、 心斋之奥
- 五十九、 反流之妙
- 六十、 阳和之美
- 六十一 虚静之益
- 六十二 婴儿之粹
- 六十三 混沌之德
- 六十四 重玄之奥
- 六十五 重空之微
- 六十六 鸟道之行
- 六十七 雀卵之征
- 六十八 红日之瑞
- 六十九 甘露之馨
- 七十 白血之异
- 七十一 方瞳之奇
- 七十二 睡最适
- 七十三 醉最玄
- 七十四 定最胜
- 七十五 忘最神
- 七十六 闲最贵
- 七十七 遁最贞
- 七十八 慈最祥
- 七十九 诚最灵
- 八十 慧最超
- 八十一 舍最难
- 八十二 平最稳
- 八十三 歇最妙
- 八十四 天行
- 八十五 圣行
- 八十六 梵行
- 八十七 炼己与筑基
- 八十八 养己与炼己(一)
- 八十九 养己与炼己(二)
- 九十 降龙与伏虎
- 九十一 烹炼与抽添
- 九十二 取坎与填离
- 九十三 玉炼与金炼
- 九十四 伏炁与服气
- 九十五 凡息与真息
- 九十六 玄息与胎息
- 九十七 应星与应潮
- 九十八 窈冥与混冥
- 九十九 自然与混然
- 一OO 酥软与麻木
- 一O一 癸前与癸后
- 一O二 阳火与阴符
- 一O三 起火与止火
- 一O四 庚月与满月
- 一O五 蟾蜍与兔魄
- 一O六 神水与华池
- 一O七 天根与月窟
- 一O八 复命与复性
- 一O九 有为与无为
- 一一O 致静与致和
- 一一一 有情与有信
- 一一二 先天与后天
- 一一三 身内与身外
- 一一四 内药与外药
- 一一五 戊土与己土
- 一一六 上闭与下闭
- 一一七 知和与知常
- 一一八 知雄与守雌
- 一一九 知白与守黑
- 一二O 食母与守母
- 一二一 抱一与得一
- 一二二 忘一与超一
- 一二三 小还与大还
- 一二四 守中与养中
- 一二五 养丹与养胎
- 一二六 朝元与还元
- 一二七 太阳与太阴
- 一二八 达生与遗生
- 一二九 达生与达命
- 一三O 司契与司彻
- 一三一 开人与开天
- 一三二 炀和与焚和
- 一三三 有方与无方
- 一三四 天合与人合
- 一三五 真空与顽空
- 一三六 持后与鞭后
- 一三七 相推与相胜
- 一三八 古始与疑始
- 一三九 内韄与外韄
- 一四O 葆光与葆真
- 一四一 修性与修命
- 一四二 阴神与阳神
- 一四三 杀机与盗机
- 一四四 天机与神机
- 一四五 心机与目机
- 一四六 回机与息机
- 一四七 具缘与具德
- 一四八 平怀与平息
- 一四九 安居与安心
- 一五O 见独与疑独
- 一五一 见素与体素
- 一五二 袭常与袭明
- 一五三 大顺与大宁
- 一五四 玄德与玄同
- 一五五 知荣与守辱
- 一五六 性起与缘起
- 一五七 生灭与灭生
- 一五八 小我与大我
- 一五九 养生与摄生
- 一六O 先天养生与后天养生
- 一六一 先天格物与后天格物
- 一六二 内乐与外乐
- 一六三 世法与道法
- 一六四 精神化与物质化
- 一六五 蒸气浴与真炁浴
- 一六六 长生与无生(一)
- 一六七 长生与无生(二)
- 一六八 至人与真人
- 一六九 德人与神人
- 一七O 鸿蒙示道
- 一七一 啮缺问道
- 一七二 关尹论道之一
- 一七三 关尹论道之二
- 一七四 亢仓证道
- 一七五 臧丈垂钓
- 一七六 北宫铸钟
- 一七七 孔子嘉遁
- 一七八 颜子坐忘
- 一七九 列子御风
- 一八O 长房缩地
- 一八一 女娲补天
- 一八二 叔敖调息
- 一八三 壶公隐身
- 一八四 王母种桃
- 一八五 太和一色
- 一八六 一色过后
- 附录六种
『天乐集』三十二、 偶谐三昧(一、玄宗)
- 本章共 1.0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李长源云:“只求真人呼吸处,放教姹女往来飞。”吕真人云:“好趁风云真际会,须求鸾凤暗和谐。”三丰翁云:“隔体神交理甚详,分明下手两相当。”斯皆揭“心息相合”之密意也。心息,乃天生配偶,非由造作。玄宗以心合息,神气冥融,金木交并,即是偶谐三昧。一切火候,九还七返,小大周天,乃至脱胎神化,无不从此三昧中出入。然此三昧,必要恍惚窈冥,虚无混沌,方入妙境,方真偶谐。故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河上公曰:“杳杳冥冥开众妙,恍恍惚惚葆真窍。”罗公远曰:“恍惚杳冥无色象,真人现在宝珠中。”葛仙翁曰:“窈冥中起,恍惚中居。”吕祖曰:“窈窈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结成团。”古仙皆从此偶谐三昧中超脱,洵不诬也。世俗男女配偶,顺行生人。此心息相依,阴阳妙合,乃逆而成圣。故翠虚曰:“至于十月玉霜飞,圣胎圆就风雷吼,一载胎生一个儿,子生孙兮孙又枝。”《楞严经》曰:“身心合成,日益增长,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妙哉!此偶谐三昧,真苦海之慈航,度生之宝筏也。
《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其第五十参,见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所居之城,曰妙意化门;所说法门,曰幻住解脱。亦是心息相依,偶谐三昧之密意也。试观善财以前所见善知识,皆单独一人,此则成偶,非一阴一阳之表示,心息相依之法象而何?曰妙意华门者,亦犹老氏之“众妙门”、“玄牝门”也。妙字,亦少男少女之象,阴阳合体之字也。当心息谐合之际,有二相知之微意,非妙意乎?心与息相随,鸾凤和谐,天然夫妇,而男不宽衣,女不解带,敬如神明,爱如赤子,非幻住乎?故云:“幻住解脱。”直至大定、真定、无去无来、不出不入,内外两忘,身心俱寂,空寂无依,是谓“无住”。由幻而达无住,玄修之功备矣!《华严经》云:“时,童子童女说自解脱已,以不思议诸善根力,令善财身柔软而光泽。”释曰:所谓柔软,即由心息相依,至周身酥软之景也。光泽,乃元光气之发乎肌肤,见于外表之谓也。《黄庭经》云:“体生光华气香兰。”钟离翁云:“玉膏流润生光明。”同此意也。
三丰翁《赠李圆阳混元仙曲》云:“圆阳道士真游戏,访道抛官如敝屣。八年失偶梦孤栖,夜凉铁枕寒鸳被。看容颜白了髭须,论年华犹馀生意。我劝你,早觅黄婆,娶个娇妻。男下女,颠倒坎离。雄做雌,调和神气。天台仙子的温柔婿,张果老儿的美丽妻。美丽妻,温柔婿,洞房中不知天地。性情交感,命共眉齐。浑浑沦沦,那时才见你真心;恍恍惚惚,那时才见你真意。这道情,是你的初步仙梯,笑呵呵,传与你,三丰道人走笔题。”此曲描写偶谐三昧,及幻住解脱法门,可谓函盖无余,神妙破的,叹观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