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之一 天道部 天地阴阳大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其气三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六节五制生五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正六气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为运为气五六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五运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司天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地上三阴三阳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天道或问五则
- 卷之一 天道部 天道六气中见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地理六节位下六承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辨君火以明兼退行一步不司气化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人道大阴阳疏
- 卷之一 人道部 心肾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君相二火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卫气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五脏五主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五脏苦欲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六腑说
- 卷之一 人道部 太冲三焦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奇经八脉原
- 卷之一 人道部 二十七气疏
- 卷之一 人道部 十二经不并拈说
- 卷之二 脉法部 脉原
- 卷之二 脉法部 脉诊总论
- 卷之二 脉法部 胃脉论
- 卷之二 脉法部 诊法论
- 卷之二 脉法部 附论一
- 卷之二 脉法部 附论二
- 卷之二 脉法部 附论三
- 卷之二 针刺部 十二原脏井木腑井金释
- 卷之二 针刺部 十干纳脏腑之谬辨
- 卷之二 病能部 手太阴肺脏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手少阴心脏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足阳明胃腑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足太阴脾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足少阴肾脏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足厥阴肝脏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太阳经络及膀胱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气交外感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厥阴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少阴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太阴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少阳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阳明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太阳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奇恒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冲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任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二维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带病论
- 卷之四 述病部下 厥逆痹病第五
- 卷之四 述病部下 疟痿咳病第六
- 卷之四 述病部下 胀卒痛肠如疟积消瘅病第七
- 卷之四 述病部下 疝伏梁狂癫痫黄胆血枯病第八
- 附录 张子和九气感疾论
- 附录 缪仲醇阴阳脏腑虚实论治
『内经博议』卷之二 病能部 太阳经络及膀胱病论
- 本章共 475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内经云。太阳者三阳也。其气最尊。唯心君得主之。故心为阳中之太阳。要为元气之极浓。是以为经为父。而为十二经之纲维。人生于阳。阳气一丝未断不死。是以有取于纯阳。而要其所以为阳。即神明之气故也。其气高而在上。故六阳之气。皆从而上于头。自额颅巅顶。及后之风府。皆太阳也。其气本于少阴肾。又自太冲而上。总于督脉。而极于背之五行。故自顶脊及腰背膂。皆太阳也。其气浮而充满与卫气俱。经云。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唯其卫外。故主一身之充肤泽毛。凡为外之卫者。皆太阳也。主内而专精。故精则养神。主外而固密。故宜静。而躁则消亡。若此气稍有不精不密。则内外之病皆举矣。内之为病也。发寒热壅肿痿厥痛。及为结隔。亢则如霹雳风雨。外之为病也。风寒袭之。为伤寒中风。其在经络部位受病。则头痛项强。肩背腰膂骨节疼痛。通身发寒热。伤寒畏寒。伤风畏风。寒则伤营。风则伤卫。其所以纳膀胱。而病不归膀胱者。以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表非其所事。唯日久而行其经尽。则有犯及膀胱。为渴而小便不利。是从其经之本也。乃伤寒诸家竞以脉浮为太阳膀胱病而绝不计太阳为何物。动指膀胱当之。而抑知膀胱固非病之所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