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之一 天道部 天地阴阳大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其气三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六节五制生五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正六气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为运为气五六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五运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司天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地上三阴三阳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天道或问五则
- 卷之一 天道部 天道六气中见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地理六节位下六承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辨君火以明兼退行一步不司气化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人道大阴阳疏
- 卷之一 人道部 心肾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君相二火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卫气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五脏五主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五脏苦欲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六腑说
- 卷之一 人道部 太冲三焦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奇经八脉原
- 卷之一 人道部 二十七气疏
- 卷之一 人道部 十二经不并拈说
- 卷之二 脉法部 脉原
- 卷之二 脉法部 脉诊总论
- 卷之二 脉法部 胃脉论
- 卷之二 脉法部 诊法论
- 卷之二 脉法部 附论一
- 卷之二 脉法部 附论二
- 卷之二 脉法部 附论三
- 卷之二 针刺部 十二原脏井木腑井金释
- 卷之二 针刺部 十干纳脏腑之谬辨
- 卷之二 病能部 手太阴肺脏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手少阴心脏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足阳明胃腑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足太阴脾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足少阴肾脏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足厥阴肝脏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太阳经络及膀胱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气交外感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厥阴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少阴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太阴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少阳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阳明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太阳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奇恒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冲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任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二维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带病论
- 卷之四 述病部下 厥逆痹病第五
- 卷之四 述病部下 疟痿咳病第六
- 卷之四 述病部下 胀卒痛肠如疟积消瘅病第七
- 卷之四 述病部下 疝伏梁狂癫痫黄胆血枯病第八
- 附录 张子和九气感疾论
- 附录 缪仲醇阴阳脏腑虚实论治
『内经博议』卷之一 人道部 五脏五主论
- 本章共 932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脉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脉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肌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五脏藏神主用。而职有贵贱。事有相使。内经明之矣。而于五行之相克。脏之受制。经反以为主而用之。则何也。盖五行之妙。每以相制为生。故内经于此特明五脏之养。受生之本。其道固有以逆而不以顺者。乃非以为克而以为生也。夫心藏血脉。自当以合脉为主。而偏主于所畏之水。此养心之法也。何则。心以神用。则必取金多而用物宏。苟非太冲之精腾上而调护之。则神空而无所丽。是神之所丽。唯有阴精承之。以为之济也。所以然者。心本纯阳。而其象反为女。内自含阴。故其象又为月窟。参同为女之性冤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必使清静有匹以镇之。俾婴儿谐于女。而后月窟天根通其往来也。天使女之有匹者。非其主之者耶。老氏云。上善若水。水善下而不争。此持心之道也。天根月窟之往来。女婴儿之谐偶。此养心之妙也。此可知肾之为心主矣。肺主气。而其象应秋。敛清肃。肺之性与用也。若寒凉过甚。则太和失而元气遂伤。此必有所相济以生其和。而后元气得行。能生其和者。非心德之暖乎。唯有火德之暖。以益金体之清。是以金为丽泽。而沛雨露于天河之上。凡金之不燥不溢。得以治节体元加于众物之表。而不若气上逆者。此物此志也。肝厥阴。而职风木。其气兆甲于艮。而凋落于兑。则燥金固所畏也。然肝之少阳。其少也苦稚。其盛也苦怒。其横溢也苦逆。调之者唯在其金。而轻重治之。使稚者渐坚。怒者遽平。逆者敛缉。而后乃成其为少阳之盛德。故其主肺也。至若太阴脾土。以浓德载物。而育之长之。尝苦于木之克制。是木为脾也。然土泽而滞。每有水火二窒。水湿则土泥而不生。火燥则土坚而不荣。唯有厥阴之气。以疏通之。而达其升德。则水不为濡。火不为燥。而后能奔走诸经。以行津液。是脾不可一日不主肝也。至于土为肾主。则更有妙于此者。夫水由地中行者也。以流为性。以险为习。惟是生于天。而涵于土。故源泉不竭。而泛溢无虞。是土能制水。正土能养水也。知乎此。则知肾之所以能蛰藏者。固非土莫主也。由是言之。养心者莫若补肾。保肺者莫若宁心调肝者在于敛肺。扶脾者在于达肝。而滋肾者在于葆脾。相克之道。转而相生。此五行五德之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