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之一 天道部 天地阴阳大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其气三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六节五制生五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正六气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为运为气五六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五运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司天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地上三阴三阳说
- 卷之一 天道部 天道或问五则
- 卷之一 天道部 天道六气中见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地理六节位下六承论
- 卷之一 天道部 辨君火以明兼退行一步不司气化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人道大阴阳疏
- 卷之一 人道部 心肾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君相二火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卫气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五脏五主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五脏苦欲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六腑说
- 卷之一 人道部 太冲三焦论
- 卷之一 人道部 奇经八脉原
- 卷之一 人道部 二十七气疏
- 卷之一 人道部 十二经不并拈说
- 卷之二 脉法部 脉原
- 卷之二 脉法部 脉诊总论
- 卷之二 脉法部 胃脉论
- 卷之二 脉法部 诊法论
- 卷之二 脉法部 附论一
- 卷之二 脉法部 附论二
- 卷之二 脉法部 附论三
- 卷之二 针刺部 十二原脏井木腑井金释
- 卷之二 针刺部 十干纳脏腑之谬辨
- 卷之二 病能部 手太阴肺脏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手少阴心脏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足阳明胃腑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足太阴脾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足少阴肾脏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足厥阴肝脏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太阳经络及膀胱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气交外感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厥阴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少阴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太阴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少阳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阳明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太阳岁气病疏
- 卷之二 病能部 奇恒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冲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任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二维病论
- 卷之二 病能部 带病论
- 卷之四 述病部下 厥逆痹病第五
- 卷之四 述病部下 疟痿咳病第六
- 卷之四 述病部下 胀卒痛肠如疟积消瘅病第七
- 卷之四 述病部下 疝伏梁狂癫痫黄胆血枯病第八
- 附录 张子和九气感疾论
- 附录 缪仲醇阴阳脏腑虚实论治
『内经博议』卷之二 病能部 足阳明胃腑病论
- 本章共 548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头肿、喉痹、斑黄、狂乱、谵妄、潮热。登高而呼。弃衣而走。骂詈不避亲疏。凡其在经在络在腑。无不以气实血热显症。此仲景所谓胃家实也。然亦有虚与寒者。则必以相火之虚。故胃怯而不支。为病洒洒振寒。善申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牖而处。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胀。此则阳明之虚。不可不察也。要之胃家为营卫之大主。五脏之宗主。其气腾而上盛。则脉倍见于人迎。其精充以下输。则脉涌盛于趺阳。仲景察病必先诊两夹喉动脉之人迎。及两足趺之冲阳。以知人之死生间甚。盖以足阳明及足少阴为先后天之根本故也。故胃虽与腑为阳明。胃土也。而当相火居止之地。其地为两阳合明。合明者。太阳少阳二部之地分。相合于此而明之也。凡三焦少阳胆之所游部。手心主胞络之所总督。皆与阳明为腐热水谷之用。故本经曰。阳明者午也。午为夏令之中气。而相火之本职。又三阳合之气也。其腑气旺。血多热盛。故能应夏令而主相火。凡心胞络之代心而主相火者。其建功致用。皆以阳明也。仲景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夫胃家之实。非谓大便之硬。与中下焦之燥。阳坚实。盖谓其腑为两阳合明之盛。得病必为气血两实之症耳。是以凡胃病之来。其病气无有不实。而其热甚则为狂。疟、湿淫、汗出、鼽衄、口唇胗。而其脉能大见于寸口。而立一阳藏于五阴之间。凡以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