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1章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 第6章
- 第7章
- 第8章
- 第9章
- 第10章
- 第11章
- 第12章
- 第13章
- 第14章
- 第15章
- 第16章
- 第17章
- 第18章
- 第19章
- 第20章
- 第21章
- 第22章
- 第23章
- 第24章
- 第25章
- 第26章
- 第27章
- 第28章
- 第29章
- 第30章
- 第31章
- 第32章
- 第33章
- 第34章
- 第35章
- 第36章
- 第37章
- 第38章
- 第39章
- 第40章
- 第41章
- 第42章
- 第43章
- 第44章
- 第45章
- 第46章
- 第47章
- 第48章
- 第49章
- 第50章
- 第51章
- 第52章
- 第53章
- 第54章
- 第55章
- 第56章
- 第57章
- 第58章
- 第59章
- 第60章
- 第61章
- 第62章
- 第63章
- 第64章
- 第65章
- 第66章
- 第67章
- 第68章
- 第69章
- 第70章
- 第71章
- 第72章
- 第73章
- 第74章
- 第75章
- 第76章
- 第77章
- 第78章
- 第79章
- 第80章
- 第81章
『老子全译』第27章
- 本章共 1.5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1)。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恒善救物,而无弃物(2)。是谓袭明(3)。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4)。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5)。
【题解】
此章前半部分讲善行“无为而治”的权术,是“圣人”的高明;后一部分讲善于资取矛盾的各个方面,是“善人”的要妙。
注释:
(1)河上、王弼如此。马王堆本及傅、范、景福、广明诸本,于“行”、“言”、“数”、“闭”、“结”下,五句俱有“者”字,马王堆本后两句末并有“也”字。“善数不用筹策”,马王堆本甲本“用”作“以”;景福、广明,“数”作“计”,傅、范“不用”作“无”。
善闭、善结两句,马王堆本甲乙本作“善闭者,无关籥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约而不可解也”。范应元本元“不可启”、“不可解”之文。严可均说:“‘辙迹’,河上作‘徹迹’。梁简文云:‘应“车”边,今作“彳”边者,古字少也。’”彭耜《释文》:“轮辗地,为辙。”瑕谪,御注、河上作“瑕讁”,王弼作“瑕谪”。高亨说:“瑕讁,皆玉疵也。无瑕讁,犹言无疵病耳。”按,谪,或作讁,俗字;或作瓋,后起专字;或作適,借字。今据王弼本改。扬雄《方言》三:“谪,怒也。”郭璞注:“相责怒。”引申为疵病。筹策,御注作“筹算”。高亨说:“筹策,古时计数之竹筳也。”关键,关,《说文》:“关,以木横持门户也。”键,今本作楗,古字作。纪昀说:“楗,本作键。”傅本作键。《淮南子·道应训》引亦作键。范应元说:“横曰关,竖曰楗。”绳约,《说文》:“绳,索也。”“约,缠束也。”《仪礼·既夕记》:“约绥约辔”,郑注“约,绳也。”
按,绳约,犹今言绳索。旧注谓约为约束之约,当非《老子》原义。
(2)依据河上、王弼,再参照马王堆本写定。马王堆本甲乙本,前两句如此,后两句作“物无弃财”一句,似有讹夺。河上、王弼,两“恒”字均作“常”,两“而”字均作“故”。傅、范与《淮南子》所引同河上、王弼,惟前“故”字下有“人”字,后“故”字下有“物”字。景龙、敦煌,“故”字作“而”,同马王堆本。高亨说:“是以二字衍文,盖后人所加。”
(3)河上、王弼及诸今本悉如此。袭明,马王堆本甲本作“伸明”,乙本作“曳明”。奚侗说:“《淮南子·道应训》引老子曰:‘人无弃人,物无弃物,是谓袭明。’以文义求之,今本捝(夺)二句。”任继愈说:“袭,覆盖,掩藏,不露在外面。”袭明,犹言聪明不外露,即“大智若愚”之意。
(4)依据河上,王、傅,参照马王堆本写定。马王堆本甲乙本作“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河上、王、傅,俱作“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范与诸唐本及《淮南子》所引,均无“者”字。诸本均无“不善人之师”一句。今依马王堆本改作“善人之师”。资,凭藉,借鉴。
(5)《韩非子·喻老》所引及河上、王弼、开元、范应元俱如此。傅与景龙、敦煌,“是”作“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大致相同,惟三、四句作“虽知乎大迷,是胃眇要。”高亨说:“要,疑当读为幽。幽妙,犹言深妙也。”
【今译】
善于行走的人,路上无辙迹;善于谈吐的人,言辞无差错;善于计数的人,用不着筹码;善于关闭的人,没有锁钥也能叫人打不开;善于捆缚的人,没有绳索也能叫人解不开。因此,“圣人”经常善于挽救人,所以没有废弃的人;经常善于挽救物,所以没有废弃的物。这叫做内聪明。所以善人们啊,是善人的老师;恶人们啊,是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自己的借鉴,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糊涂虫。这就是深妙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