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郑性序
- 黄千秋跋
- 冯全垓跋
- 于准序
- 仇兆鳌序
- 明儒学案序
- 黄梨洲先生原序
- 贾润序
- 贾朴跋
- 贾念祖跋
- 莫晋序
- 《明儒学案》发凡
- 师说
- 卷一 崇仁学案一
- 卷二 崇仁学案二
- 卷三 崇仁学案三
- 卷四 崇仁学案四
- 卷五 白沙学案上
- 卷六 白沙学案下
- 卷七 河东学案上
- 卷八 河东学案下
- 卷九 三原学案
- 卷十 姚江学案
- 卷十一 浙中王门学案一
- 卷十二 浙中王门学案二
- 卷十三 浙中王门学案三
- 卷十四 浙中王门学案四
- 卷十五 浙中王门学案五
- 卷十六 江右王门学案一
- 卷十七 江右王门学案二
- 卷十八 江右王门学案三
- 卷十九 江右王门学案四
- 卷二十 江右王门学案五
- 卷二十一 江右王门学案六
- 卷二十二 江右王门学案七
- 卷二十三 江右王门学案八
- 卷二十四 江右王门学案九
- 卷二十五 南中王门学案一
- 卷二十六 南中王门学案二
- 卷二十七 南中王门学案三
- 卷二十八 楚中王门学案
- 卷二十九 北方王门学案
- 卷三十 粤闽王门学案
- 卷三十一 止修学案
- 卷三十二 泰州学案一
- 卷三十三 泰州学案二
- 卷三十四 泰州学案三
- 卷三十五 泰州学案四
- 卷三十六 泰州学案五
- 卷三十七 甘泉学案一
- 卷三十八 甘泉学案二
- 卷三十九 甘泉学案三
- 卷四十 甘泉学案四
- 卷四十一 甘泉学案五
- 卷四十二 甘泉学案六
- 卷四十三 诸儒学案上一
- 卷四十四 诸儒学案上二
- 卷四十五 诸儒学案上三
- 卷四十六 诸儒学案上四
- 卷四十七 诸儒学案中一
- 卷四十八 诸儒学案中二
- 卷四十九 诸儒学案中三
- 卷五十 诸儒学案中四
- 卷五十一 诸儒学案中五
- 卷五十二 诸儒学案中六
- 卷五十三 诸儒学案下一
- 卷五十四 诸儒学案下二
- 卷五十五 诸儒学案下三
- 卷五十六 诸儒学案下四
- 卷五十七 诸儒学案下五
- 卷五十八 东林学案一
- 卷五十九 东林学案二
- 卷六十 东林学案三
- 卷六十一 东林学案四
- 卷六十二 蕺山学案
- 卷六十三 附案
『明儒学案』贾朴跋
- 本章共 511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朴忆幼入家塾,习制举业,垫师严督,不敢旁有涉猎,每侍先君课诵,见先君手一编不置,皆《性理》、《皇极经世》、《近思录》等书。问尝指以示朴曰:“此圣贤心脉,后学津梁也。孔、孟之学,自秦、汉以来,穿凿支离,汩没於章句训诂之间,赖有大儒辈出,求之於心性之际,而证其所为独得者,在宋则有周、程、张、朱五君子,在明则有敬轩、康斋、白沙、姚江诸儒。冥搜静悟,宗旨炯然,其间虽不无异同之见,而其求至於圣道则一也。”朴闻先君之绪论如此。时方工帖括,因循畏怠,未获研究。后先君闻甬江仇先生入中秘,讲学京邸,乃呼朴,谓“仇先生文章学术,源本《六经》,为东南学者,尔其往受业焉”。朴乃执经先生之门。未几,手授《明儒学案》一书,朴携归以呈先君。先君读而卒业,曰:“梨洲先生之於斯道,共功钜,其心苦矣。学者诚体验於此,其於圣人之道,庶有得焉。如欲游溟渤者,历江、汉,涉淮、泗,虽所阅之途各殊,而泝之不已,终归於海无疑也。”遂命朴等朝夕校雠,授诸梓以广其传。工起於辛未春,竣於癸酉之孟春。呜呼!先君遗命在耳,而几杖已不获亲矣。朴捧读斯篇,唯有策愚鞭驽,朝夕孳孳,期省身寡过,以无负於父师之明训已耳。 岁在癸酉夏月,后学贾朴敬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