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郑性序
- 黄千秋跋
- 冯全垓跋
- 于准序
- 仇兆鳌序
- 明儒学案序
- 黄梨洲先生原序
- 贾润序
- 贾朴跋
- 贾念祖跋
- 莫晋序
- 《明儒学案》发凡
- 师说
- 卷一 崇仁学案一
- 卷二 崇仁学案二
- 卷三 崇仁学案三
- 卷四 崇仁学案四
- 卷五 白沙学案上
- 卷六 白沙学案下
- 卷七 河东学案上
- 卷八 河东学案下
- 卷九 三原学案
- 卷十 姚江学案
- 卷十一 浙中王门学案一
- 卷十二 浙中王门学案二
- 卷十三 浙中王门学案三
- 卷十四 浙中王门学案四
- 卷十五 浙中王门学案五
- 卷十六 江右王门学案一
- 卷十七 江右王门学案二
- 卷十八 江右王门学案三
- 卷十九 江右王门学案四
- 卷二十 江右王门学案五
- 卷二十一 江右王门学案六
- 卷二十二 江右王门学案七
- 卷二十三 江右王门学案八
- 卷二十四 江右王门学案九
- 卷二十五 南中王门学案一
- 卷二十六 南中王门学案二
- 卷二十七 南中王门学案三
- 卷二十八 楚中王门学案
- 卷二十九 北方王门学案
- 卷三十 粤闽王门学案
- 卷三十一 止修学案
- 卷三十二 泰州学案一
- 卷三十三 泰州学案二
- 卷三十四 泰州学案三
- 卷三十五 泰州学案四
- 卷三十六 泰州学案五
- 卷三十七 甘泉学案一
- 卷三十八 甘泉学案二
- 卷三十九 甘泉学案三
- 卷四十 甘泉学案四
- 卷四十一 甘泉学案五
- 卷四十二 甘泉学案六
- 卷四十三 诸儒学案上一
- 卷四十四 诸儒学案上二
- 卷四十五 诸儒学案上三
- 卷四十六 诸儒学案上四
- 卷四十七 诸儒学案中一
- 卷四十八 诸儒学案中二
- 卷四十九 诸儒学案中三
- 卷五十 诸儒学案中四
- 卷五十一 诸儒学案中五
- 卷五十二 诸儒学案中六
- 卷五十三 诸儒学案下一
- 卷五十四 诸儒学案下二
- 卷五十五 诸儒学案下三
- 卷五十六 诸儒学案下四
- 卷五十七 诸儒学案下五
- 卷五十八 东林学案一
- 卷五十九 东林学案二
- 卷六十 东林学案三
- 卷六十一 东林学案四
- 卷六十二 蕺山学案
- 卷六十三 附案
『明儒学案』于准序
- 本章共 568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粤自有明二百年间,理学名儒,英贤辈出,程、朱道统,直接心传,可谓彬彬盛矣,然而宗格物者极诋良知,护良知者复讥格物。要诸姚江、白沙辈,岂好为是说以惊世骇俗哉!夫亦各就人之资禀,以为造诣焉耳,譬若登山然,虽径有纡直险易之不同,而造极登峰,其揆一也,又何必纷纷聚讼为哉! 吾晋自薛文清以复性之学倡於河东,宗其旨者,代不乏人。独先清端,读书敦行,居恆每以孝弟为先,及出而历官四方,廉隅首饬,一以忠君爱民为念,初未见其侈谈理学也,而天子明圣,於考试词臣之顷,特蒙圣谕:“理学无取空言,若于成龙不言理学,而服官至廉,斯即理学之真者。”煌煌睿训,华衮千秋,曷足喻也。 往余年少,蚤涉仕途,不得讲求格致工夫而窥堂奥。兹当持钺吴门,适督漕观察副使醇菴贾君,以梨州黄子所辑《明儒学案》一书相示,公余卒业,见夫源流支派,各析师承,得失异同,瞭如指掌,复录其语言文字,备后学讨论,洵斯道之宝山,而学人之津筏也。尤羨夫贾君之尊人若水公者,一见契心,亟图公世。观其总评数则,品骘犁然,非深於理学者,能如是乎?贾君又能雠校精刊,克成父志,可谓孝矣。吴郡颇称繁剧难治,初贾君为守,任数月,循声鹊起,未几而翠华南幸,遂晋监司。余尝观其政事,谓必得之家学渊源,今是编,然后知有其父者有其子也,因乐得而为之序。 康熙丁亥岁孟秋,西河于准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