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前言
- 歌声
- 航船中的文明
- 背影
- 飘零
- 一封信
- 儿女
- 海行杂记
- 看花
- 给亡妇
- 冬天
- 南京
- 《山野掇拾》①
-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 罗马
- 荷兰
- 莱茵河
- 三家书店
- 公园
- 乞丐
- 动乱时代
- 论严肃
- 论雅俗共赏
- 论老实话
- 撩天儿
- 论废话
- 不知道
- 论自己
- 论做作
- 憎
- 执政府大屠杀记
- 悼王善瑾君
- 春
- 买书
- 绥行纪略
- 这一天
- 外东消夏录
- 我是扬州人
- 论不满现状
- 文物·旧书·毛笔
- 序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女人
- 阿河
- 白采
- 《梅花》后记
- 旅行杂记
-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 我所见的叶圣陶
- 你我
- 择偶记
- 潭柘寺 戒坛寺
- 《子恺漫画》①代序
- 威尼斯
- 滂卑①故城
- 柏林
- 巴黎
- 文人宅
- 加尔东尼市场
- 圣诞节
-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 论气节
- 论百读不厌
- 说话
- 如面谈
- 很好
- 话中有鬼
- 论别人
- 论青年
- 父母的责任
- 悼何一公君①
- 白马湖
- 哀互生
- 松堂游记
- 蒙自杂记
- 重庆一瞥
- 重庆行记
- 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 论且顾眼前
- 南行通信
- 匆匆
- 温州的踪迹
-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 哀韦杰三君①
- 荷塘月色
- 怀魏握青君
- 说梦
- 扬州的夏日
- 论无话可说
- 谈抽烟
- 说扬州①
- 《忆》①跋
- 《燕知草》①序
- 佛罗伦司①
- 瑞士
- 德瑞司登①
- 西行通讯
- 博物院
- 吃的
- 房东太太
- 回来杂记
- 论吃饭
- 论书生的酸气
- 沉默
- 人话
- 是喽嘛
- 正义
- 论诚意
- 论东西
- 春晖的一月
- 哪里走
- 赠言
- 论说话的多少
- 初到清华记
- 北平沦陷那一天
- 新中国在望中
- 始终如一的茅盾先生
-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 刘云波女医师
- 南行杂记
『朱自清散文集』你我
- 本章共 1.4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你我
现在受过新式教育的人,见了无论生熟朋友,往往喜欢你我相称。这不是旧来的习惯而 是外国语与翻译品的影响。这风气并未十分通行;一般社会还不愿意采纳这种办法——所谓 粗人一向你呀我的,却当别论。有一位中等学校校长告诉人,一个旧学生去看他,左一个 “你”,右一个“你”,仿佛用指头点着他鼻子,真有些受不了。在他想,只有长辈该称他 “你”,只有太太和老朋友配称他“你”。够不上这个份儿,也来“你”呀“你”的,倒像 对当差老妈子说话一般,岂不可恼!可不是,从前小说里“弟兄相呼,你我相称”,也得够 上那份儿交情才成。而俗语说的“你我不错”,“你我还这样那样”,也是托熟的口气,指 出彼此的依赖与信任。
同辈你我相称,言下只有你我两个,旁若无人;虽然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视他们的, 指他们的,管不着。杨震在你我相对的时候,会想到你我之外的“天知地知”,真是一个玄 远的托辞,亏他想得出。常人说话称你我,却只是你说给我,我说给你;别人听见也罢,不 听见也罢,反正说话的一点儿没有想着他们那些不相干的。自然也有时候“取瑟而歌”,也 有时候“指桑骂槐”,但那是话外的话或话里的话,论口气却只对着那一个“你”。这么 着,一说你看,你我便从一群人里除外,单独地相对着。离群是可怕又可怜的,只要想想大 野里的独行,黑夜里的独处就明白。你我既甘心离群,彼此便非难解难分不可;否则岂不要 吃亏?难解难分就是亲昵;骨肉是亲昵,结交也是个亲昵,所以说只有长辈该称“你”,只 有太太和老朋友配称“你”。你我相称者,你我相亲而已。然而我们对家里当差老妈子也称 “你”,对街上的洋车夫也称“你”,却不是一个味儿。古来以“尔汝”为轻贱之称;就指 的这一类。但轻贱与亲昵有时候也难分,譬如叫孩子为“狗儿”,叫情人为“心肝”,明明 将人比物,却正是亲昵之至。而长辈称晚辈为“你”,也夹杂着这两种味道——那些亲谊疏 远的称“你”,有时候简直毫无亲昵的意思,只显得辈分高罢了。大概轻贱与亲昵有一点相 同;就是,都可以随随便便,甚至于动手动脚。
生人相见不称“你”。通称是“先生”,有带姓不带姓之分;不带姓好像来者是自己老 师,特别客气,用得少些。北平人称“某爷”,“某几爷”,如“冯爷”,“吴二爷”,也 是通称,可比“某先生”亲昵些。但不能单称“爷”,与“先生”不同。“先生”原是老 师,“爷”却是“父亲”;尊人为师犹之可,尊人为父未免吃亏太甚。(听说前清的太监有 称人为“爷”的时候,那是刑余之人,只算例外。)至于“老爷”,多一个“老”字,就不 会与父亲相混,所以仆役用以单称他的主人,旧式太太用以单称她的丈夫。女的通称“小 姐”,“太太”,“师母”,却都带姓;“太太”,“师母”更其如此。因为单称“太 太”,自己似乎就是老爷,单称“师母”,自己似乎就是门生,所以非带姓不可。“太太” 是北方的通称,南方人却嫌官僚气;“师母”是南方的通称,北方人却嫌头巾气。女人麻烦 多,真是无法奈何。比“先生”亲近些是“某某先生”,“某某兄”,“某某”是号或名 字;称“兄”取其仿佛一家人。再进一步就以号相称,同时也可称“你”。在正式的聚会 里,有时候得称职衔,如“张部长”,“王经理”;也可以不带姓,和“先生”一样;偶尔 还得加上一个“贵”字,如“贵公使”。下属对上司也得称职衔。但像科员等小脚色却不便 称衔,只好屈居在“先生”一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