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前言
- 歌声
- 航船中的文明
- 背影
- 飘零
- 一封信
- 儿女
- 海行杂记
- 看花
- 给亡妇
- 冬天
- 南京
- 《山野掇拾》①
-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 罗马
- 荷兰
- 莱茵河
- 三家书店
- 公园
- 乞丐
- 动乱时代
- 论严肃
- 论雅俗共赏
- 论老实话
- 撩天儿
- 论废话
- 不知道
- 论自己
- 论做作
- 憎
- 执政府大屠杀记
- 悼王善瑾君
- 春
- 买书
- 绥行纪略
- 这一天
- 外东消夏录
- 我是扬州人
- 论不满现状
- 文物·旧书·毛笔
- 序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女人
- 阿河
- 白采
- 《梅花》后记
- 旅行杂记
-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 我所见的叶圣陶
- 你我
- 择偶记
- 潭柘寺 戒坛寺
- 《子恺漫画》①代序
- 威尼斯
- 滂卑①故城
- 柏林
- 巴黎
- 文人宅
- 加尔东尼市场
- 圣诞节
-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 论气节
- 论百读不厌
- 说话
- 如面谈
- 很好
- 话中有鬼
- 论别人
- 论青年
- 父母的责任
- 悼何一公君①
- 白马湖
- 哀互生
- 松堂游记
- 蒙自杂记
- 重庆一瞥
- 重庆行记
- 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 论且顾眼前
- 南行通信
- 匆匆
- 温州的踪迹
-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 哀韦杰三君①
- 荷塘月色
- 怀魏握青君
- 说梦
- 扬州的夏日
- 论无话可说
- 谈抽烟
- 说扬州①
- 《忆》①跋
- 《燕知草》①序
- 佛罗伦司①
- 瑞士
- 德瑞司登①
- 西行通讯
- 博物院
- 吃的
- 房东太太
- 回来杂记
- 论吃饭
- 论书生的酸气
- 沉默
- 人话
- 是喽嘛
- 正义
- 论诚意
- 论东西
- 春晖的一月
- 哪里走
- 赠言
- 论说话的多少
- 初到清华记
- 北平沦陷那一天
- 新中国在望中
- 始终如一的茅盾先生
-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 刘云波女医师
- 南行杂记
『朱自清散文集』撩天儿
- 本章共 1.50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撩天儿
《世说新语·品藻》篇有这么一段儿: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 公,“向三肾熟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 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王子敬只谈烫天气,谢安引《易系辞传》的句子称赞他话少的好。《世说》的作者记他 的两位哥哥“多说俗事”,那么,“寒温”就是雅事了。“寡言”向来认为美德,原无雅俗 可说;谢安所赞美的似乎是“寒温‘而已’”,刘义庆所着眼的却似乎是“‘寒温’而 已”,他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寡言”虽是美德,可是“健谈”,“谈笑风生”,自来也 不失为称赞人的语句。这些可以说是美才,和美德是两回事,却并不互相矛盾,只是从另一 角度看人罢了。只有“花言巧语”才真是要不得的。古人教人寡言,原来似乎是给执政者和 外交官说的。这些人的言语关系往往很大,自然是谨慎的好,少说的好。后来渐渐成为明哲 保身的处世哲学,却也有它的缘故。说话不免陈述自己,评论别人。这些都容易落把柄在听 话人的手里。旧小说里常见的“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就是教人少陈述自 己。《女儿经》里的“张家长,李家短,他家是非你莫管”,就是教人少评论别人。这些不 能说没有道理。但是说话并不一定陈述自己,评论别人,像谈论天气之类。就是陈述自己, 评论别人,也不一定就“全抛一片心”,或道“张家长,李家短”。“戏法人人会变,各有 巧妙不同”,这儿就用得着那些美才了。但是“花言巧语”却不在这儿所谓“巧妙”的里 头,那种人往往是别有用心的。所谓“健谈”,“谈笑风生”,却只是无所用心的“闲 谈”,“谈天”,“撩天儿”而已。
“撩天儿”最能表现“闲谈”的局面。一面是“天儿”,是“闲谈”少不了的题目,一 面是“撩”,“闲谈”只是东牵西引那么回事。这“撩”字抓住了它的神儿。日常生活里, 商量,和解,乃至演说,辩论等等,虽不是别有用心的说话,却还是有所用心的说话。只有 “闲谈”,以消遣为主,才可以算是无所为的,无所用心的说话。人们是不甘静默的,爱说 话是天性,不爱说话的究竟是很少的。人们一辈子说的话,总计起来,大约还是闲话多,费 话多;正经话太用心了,究竟也是很少的。
人们不论怎么忙,总得有休息;“闲谈”就是一种愉快的休息。这其实是不可少的。访 问,宴会,旅行等等社交的活动,主要的作用其实还是闲谈。西方人很能认识闲谈的用处。 十八世纪的人说,说话是“互相传达情愫,彼此受用,彼此启发”的①。十九世纪的人说, “谈话的本来目的不是增进知识,是消遣”②二十世纪的人说,“人的百分之九十九的谈话 并不比苍蝇的哼哼更有意义些;可是他愿意哼哼,愿意证明他是个活人,不是个蜡人。谈话 的目的,多半不是传达观念,而是要哼哼。”
“自然,哼哼也有高下;有的像蚊子那样不停的响,真教人生气。可是在晚餐会上,人 宁愿作蚊子,不愿作哑子。幸而大多数的哼哼是悦耳的,有些并且是快心的。”③看!十八 世纪还说“启发”,十九世纪只说“消遣”,二十世纪更只说“哼哼”,一代比一代干脆, 也一代比一代透彻了。闲谈从天气开始,古今中外,似乎一例。这正因为天气是个同情的话 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又无需乎陈述自己或评论别人。刘义庆以为是雅事,便是因为 谈天气是无所为的,无所用心的。但是后来这件雅事却渐渐成为雅俗共赏了;闲谈又叫“谈 天”,又叫“撩天儿”,一面见出天气在闲谈里的重要地位,一面也见出天气这个话题已经 普遍化到怎样程度。因为太普遍化了,便有人嫌它古老,陈腐;他们简直觉得天气是个俗不 可耐的题目。于是天气有时成为笑料,有时跑到讽刺的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