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前言
- 歌声
- 航船中的文明
- 背影
- 飘零
- 一封信
- 儿女
- 海行杂记
- 看花
- 给亡妇
- 冬天
- 南京
- 《山野掇拾》①
-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 罗马
- 荷兰
- 莱茵河
- 三家书店
- 公园
- 乞丐
- 动乱时代
- 论严肃
- 论雅俗共赏
- 论老实话
- 撩天儿
- 论废话
- 不知道
- 论自己
- 论做作
- 憎
- 执政府大屠杀记
- 悼王善瑾君
- 春
- 买书
- 绥行纪略
- 这一天
- 外东消夏录
- 我是扬州人
- 论不满现状
- 文物·旧书·毛笔
- 序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女人
- 阿河
- 白采
- 《梅花》后记
- 旅行杂记
-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 我所见的叶圣陶
- 你我
- 择偶记
- 潭柘寺 戒坛寺
- 《子恺漫画》①代序
- 威尼斯
- 滂卑①故城
- 柏林
- 巴黎
- 文人宅
- 加尔东尼市场
- 圣诞节
-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 论气节
- 论百读不厌
- 说话
- 如面谈
- 很好
- 话中有鬼
- 论别人
- 论青年
- 父母的责任
- 悼何一公君①
- 白马湖
- 哀互生
- 松堂游记
- 蒙自杂记
- 重庆一瞥
- 重庆行记
- 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 论且顾眼前
- 南行通信
- 匆匆
- 温州的踪迹
-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 哀韦杰三君①
- 荷塘月色
- 怀魏握青君
- 说梦
- 扬州的夏日
- 论无话可说
- 谈抽烟
- 说扬州①
- 《忆》①跋
- 《燕知草》①序
- 佛罗伦司①
- 瑞士
- 德瑞司登①
- 西行通讯
- 博物院
- 吃的
- 房东太太
- 回来杂记
- 论吃饭
- 论书生的酸气
- 沉默
- 人话
- 是喽嘛
- 正义
- 论诚意
- 论东西
- 春晖的一月
- 哪里走
- 赠言
- 论说话的多少
- 初到清华记
- 北平沦陷那一天
- 新中国在望中
- 始终如一的茅盾先生
-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 刘云波女医师
- 南行杂记
『朱自清散文集』“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 本章共 1.3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有一天,我和一位新同事闲谈。我偶然问道:“你第一次上课,讲些什么?”他笑着答 我,“我古今中外了一点钟!”他这样说明事实,且示谦逊之意。我从来不曾想到“古今中 外”一个兼词可以作动词用,并且可以加上“了”字表时间的过去;骤然听了,很觉新鲜, 正如吃刚上市的广东蚕豆。隔了几日,我用同样的问题问另一位新同事。他却说道:“海阔 天空!海阔天空!”我原晓得“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联语,——是在一位同学家的 厅堂里常常看见的——但这样的用法,却又是第一次听到!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 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触类旁通地思索一回。
黄远生在《东方杂志》上曾写过一篇《国民之公毒》,说中国人思想笼统的弊病。他举 小说里的例,文的必是琴棋书画无所不晓,武的必是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我想,他若举 《野叟曝言》里的文素臣,《九尾龟》里的章秋谷,当更适宜,因为这两个都是文武全才! 好一个文武“全”才!这“全”字儿竟成了“国民之公毒”!我们自古就有那“博学无所成 名”的“大成至圣先师”,又有“一物不知,儒者之耻”的传统的教训,还有那“谈天雕 龙”的邹衍之流,所以流风余韵,扇播至今;大家变本加厉,以为凡是大好老必“上知天 文,下识地理”,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便是这大好老的另一面。“笼统”固然是 “全”,“钩通”“调和”也正是“全”呀!“全”来“全”去,“全”得乌烟瘴气,一塌 糊涂!你瞧西洋人便聪明多了,他们悄悄地将“全知”“全能”送给上帝,决不想自居 “全”名;所以处处“算帐”,刀刀见血,一点儿不含糊!——他们不懂得那八面玲珑的劲 儿!
但是王尔德也说过一句话,貌似我们的公毒而实非;他要“吃尽地球花园里的果子”! 他要享乐,他要尽量地享乐!他什么都不管!可是他是“人”,不像文素臣、章秋谷辈是妖 怪;他是呆子,不像钩通中西者流是滑头。总之,他是反传统的。他的话虽不免夸大,但不 如中国传统思想之甚;因为只说地而不说天。况且他只是“要”而不是“能”,和文素臣辈 又是有别;“要”在人情之中,“能”便出人情之外了!“全知”,“全能”,或者真只有 上帝一个;但“全”的要求是谁都有权利的——有此要求,才成其为“人生”!——还有易 卜生“全或无”的“全”,那却是一把锋利的钢刀;因为是另一方面的,不具论。
但王尔德的要求专属于感觉的世界,我总以为太单调了。人生如万花筒,因时地的殊 异,变化不穷,我们要能多方面的了解,多方面的感受,多方面的参加,才有真趣可言;古 人所谓“胸襟”,“襟怀”,“襟度”,略近乎此。但“多方面”只是概括的要求:究竟能 有若干方面,却因人的才力而异——我们只希望多多益善而已!这与传统的“求全”不同, “便是暗中摸索,也可知道吧”。这种胸襟——用此二字所能有的最广义——若要具体地形 容,我想最好不过是采用我那两位新同事所说的:“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我将这两 个兼词用在积极的意义上,或者更对得起它们些。——“古今中外”原是骂人的话,初见于 《新青年》上,是钱玄同(?)先生造作的。后来周作人先生有一篇杂感,却用它的积极的 意义,大概是论知识上的宽容的;但这是两三年前的事了,我于那篇文的内容已模糊了。
法朗士在他的《灵魂之探险》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