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人格的启示
- 人生价值的最低限度
- 反映着时代精神
- “民佣”与“公仆”
- 一代不如一代
- 柔雾
- 致《新青年》杂志记者信
- 女子参政问题
- 女子解放问题之根本观
- 北京之小报(下)
- 两性的教育观
- 语体文欧化的商椎
- 生命的新微光
- 第一义务
- 生命与性质
- 杂记二则
- 将来的创造——创造“新中国大学”的原动力
- 鲁尔占领后的德国
- 晨光社的经过及将来的希望
- 究竟还是玩视
- 读书日记
- 天才与经验
- 近来的创作界
- 道旁的默感
- 微言
- 国民心理与革命事业(上篇)
- 生活—时间—思想的争斗力
- 我们的意思
- 古刹
- 清话
- 吴苑
- 噩耗
- 教育的结果还是民族蛮性的遗留?
- 遥忆老舍与闻一多
- 夜谈偶记
- 夜谈再记
- “乡愿”的进化论
- 追怀济之
- “五四”之日
- 朝鲜残存之集字碑
- 观庐笔录
- 拉斐耳的圣母画像
- 威尼市回忆录
- 集中与分散
- 二十七年前的《小说月报》革新号
- 悼朱佩弦先生
- 恰恰是三十个年头了
- 社会主义的花朵快要开放
- 拿起笔来投入农业合作化高潮
- 清除反动淫秽荒诞的图书在当前思想战线上的意义
- 新年献语
- 努力发展我省的戏曲工作
- 炉边琐谈
- 致克家
『人格的启示』究竟还是玩视
- 本章共 823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我们现在看到报纸上的文学,还是依旧的混沌,无聊,乱杂,却不能不使我们想到几年来新文学的传播与收获都很为微末。如礼拜六派杂志的复兴,简直不值得批评,——只有排击,而各地方的大报纸上的附张,这本来是应该将文学的常识与趣味,提供于民众的前面的,在西洋的大报纸这等好例子很多,就是附刊比较有通俗力量的文学作品,(但非上海的粗制的通俗文学)期使一般人都得着文学上的清新香气的吸纳。中国的报纸文学,在最早时代,还搜集些诗古文辞笔记一类的文字登载,这些东西,虽不合于时代的需要,但在那时的主笔者,还比较是重视文学的观念。自七八年前,所谓滑稽,游戏,余兴,打油诗等等的东西,遂成了一般报纸上不可缺少的他们所说的文学品。于此我乃得了一譬喻,犹如旧戏在以前还讲究板眼,派别,韵调,台步等死规矩,现在呢就只有济公活佛,梁武帝,狸猫换太子一类四不像的变戏法般的彩头戏盛行了。今日各大报纸上的附张,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不敢希望他们能以研究如何高深的文学原理,有如何价值的创作,但等而下之,将真正的通俗文学一部分的工作,表现出以适应民众的需要,却是责无旁贷的。为什么他们如此的怠惰不前进?
或者说他们为营业的关系,为职业化的关系,为社会上一般民众不了解的关系,所以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就退让一百步,将今日一般民众看到极低处,但试问新闻记者是不是只是为赚得多少元的薪金,除此外没有责任的?他们很明显地负有指导社会的重责,难道民众的程度低下就去竭力的迎合吗?果使如此,那以上的话,都成废话。
民众对于文学兴味的浅薄,赏鉴的程度低下,他们正应提醒,引导,使民众渐渐地了解,而且得有文学趣味的涵养,而且借此可以为改良社会的一部分的助力。
所以我有种种理由归纳他们的心理:不是不知,只是不为;不是没有责任,只是不负责任。他们以游戏视一切,以消遣视一切,因此中国的报纸文学,只是被些滑稽,余兴,打油诗等玷污了。而其最大的主因,就是出于那些主笔先生们的玩视。
究竟还是玩视,这真正是中国报界的奇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