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清代散文阅读参考书目
-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 徐霞客传·(清)钱谦益
- 游黄山记·(清)钱谦益
- 题塞上吟卷(清)钱谦益
- 在徽州寄家书·(清)黄道周
- 汤琵琶传·(清)王猷定
- 李一足传·(清)王猷定
- 义虎记·(清)王猷定
- 钱烈女墓志铭·(清)王猷定
- 徐光启传·(清)查继佐
- 西郊观桃花记·(清)朱鹤龄
- 同里顾氏梅林记·(清)朱鹤龄
- 仕训·(清)傅山
- 口技·〔清〕林嗣环
- 与嵇匡侯书·(清)金人瑞
- 与任升之·(清)金人瑞
- 与熊素波·(清)金人瑞
- 与家伯长文昌·(清)金人瑞
- 张南垣传·〔清〕吴伟业
- 原君·(清)黄宗羲
- 原臣·(清)黄宗羲
- 柳敬亭传·(清)黄宗羲
- 过云木冰记·(清)黄宗羲
- 与陈介眉庶常书·(清)黄宗羲
- 怪说·(清)黄宗羲
-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清)黄宗羲
- 九牛坝观抵戏记·(清)彭士望
- 芙蕖·(清)李渔
- 与某·(清)周亮工
- 送顾宁人北游序·(清)归庄
- 与王于一·(清)归庄
- 洞庭山看梅花记·(清)归庄
- 复庵记·(清)顾炎武
- 吴同初行状·(清)顾炎武
- 书潘吴二子事·(清)顾炎武
- 与友人论门人书·〔清〕顾炎武
- 《广宋遗民录》序·(清)顾炎武
- 生员论(中)·(清)顾炎武
- 与友人论学书·(清)顾炎武
- 正始·(清)顾炎武
- 清议·(清)顾炎武
- 廉耻·(清)顾炎武
- 与友人辞祝书·(清)顾炎武
- 与李中孚书·(清)顾炎武
- 与王虹友书·(清)顾炎武
- 与三侄书·(清) 顾炎武
- 与人书·(清)顾炎武
- 与人书十·(清)顾炎武
- 与叶讱庵书·(清)顾炎武
- 答黄九烟·(清)尤侗
- 李姬传·〔清〕侯方域
- 马伶传·(清)侯方域
-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清〕侯方域
- 王猛论·(清)侯方域
- 答田中丞书·(清)侯方域
- 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清)侯方域
- 答孙生书·(清)侯方域
- 游九华记·(清)施闰章
- 就亭记·(清)施闰章
- 送杜审舒归里序·(清)施闰章
- 芋老人传·(清)周容
- 小港渡者(清)周容
- 鹅笼夫人传(清)周容
- 论梁元帝读书(清)王夫之
- 自题墓石(清)王夫之
- 小云山记(清)王夫之
- 桑维翰论(清)王夫之
- 与吴汉槎书(清)顾有孝
- 戴文进传(清)毛先舒
- 与展成(清)汤传楹
- 蔡邕论(清)顾景星
- 重刻《杨椒山集》序(清)毛奇龄
- 吾庐记(清)魏禧
- 大铁椎传(清)魏禧
- 复六松书(清)魏禧
- 留侯论(清)魏禧
- 瓶庵小传(清)魏禧
- 与李翰林书(清)魏禧
- 江天一传(清)汪琬
- 传是楼记(清)汪琬
- 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清)汪琬
- 周忠介公遗事(清)汪琬
- 与赵韫退大参书(清)王弘撰
- 核工记(清)宋起凤
- 市声说(清)沙张白
- 《石坞山房图》记(清)汤斌
- 《南游集》序(清)叶燮
- 《奇零草》序(清)姜宸英
- 寄谭十一兄左羽书(清)朱彝尊
- 游晋祠记(清)朱彝尊
- 叶妪冢铭(清)朱彝尊
- 《看竹图》记(清)朱彝尊
- 崇明老人记(清)陆陇其
- 醉书斋记(清)郑日奎
- 游钓台记(清)郑日奎
- 与邓卫玉书(清)郑日奎
- 游姑苏台记(清)宋荦
- 吴顺恪六奇别传(清)王士祯
- 书剑侠事(清)王士祯
- 与汪苕文(清)王士祯
- 焦山题名记(清)王士禛
- 登燕子矶记(清)王士禛
- 西城别墅记(清)王士祯
- 游瓦官寺记(清)王士祯
- 游金陵城南诸刹记(清)王士祯
- 唐人万首绝句选序(清)王士祯
- 游太室记(清)田雯
- 阎典史传(清)邵长蘅
- 夜游孤山记(清)邵长蘅
- 选古文小品序(清)廖燕
- 金圣叹先生传(清)廖燕
- 《桃花扇》小识(清)孔尚任
- 答黄交三(清 )孔尚任
- 种草花说(清)查慎行
- 自怡园记(清)查慎行
- 穷鬼传(清)戴名世
- 醉乡记(清)戴名世
- 画网巾先生传(清)戴名世
- 芝石记(清)戴名世
- 邻女说(清)戴名世
- 慧庆寺玉兰记(清)戴名世
- 河墅记(清)戴名世
- 盲者说(清)戴名世
- 钱神问对(清)戴名世
- 数峰亭记(清)戴名世
- 游大龙湫记戴名世
- 八月庚申及齐师哉于乾时我师败绩(清)戴名世
- 吴江两节妇传(清)戴名世
- 鸟说(清)戴名世
- 张贡五文集序(清)戴名世
- 赠赵骖期序(清)戴名世
- 赠蒋玉度还毘陵序(清)戴名世
- 与余生书(清)戴名世
- 与刘言洁书(清)戴名世
- 与刘大山书(清)戴名世
- 杨维岳传(清)戴名世
- 吴他山诗序(清)戴名世
- 答张伍两生书(清)戴名世
- 乙亥北行日记(清)戴名世
- 原山狼(清)赵执信
- 狱中杂记(清)方苞
- 左忠毅公逸事(清)方苞
- 高阳孙文正公逸事(清)方苞
- 游雁荡记(清)方苞
- 余石民哀辞(清)方苞
- 田间先生墓表(清)方苞
- 送王篛林南归序(清)方苞
- 送刘函三序(清)方苞
- 陈驭虚墓志铭(清)方苞
- 辕马说(清)方苞
- 又书货殖传后(清)方苞
- 书五代史安重诲传后(清)方苞
- 古文约选序例(清)方苞
- 再至浮山记(清)方苞
- 逆旅小子(清)方苞
- 南山集序(清)方苞
- 孙征君传(清)方苞
- 与来学圃书(清)方苞
- 与程若韩书(清)方苞
- 杨千木文稿序(清)方苞
- 何景桓遗文序(清)方苞
- 与孙以宁书(清)方苞
- 与王昆绳书(清)方苞
- 杜苍略先生墓志铭(清)方苞
- 二贞妇传(清)方苞
- 高节妇传(清)方苞
- 婢音哀辞(清)方苞
- 书孝妇魏氏诗后(清)方苞
- 白云先生传(清)方苞
- 记寻大龙湫瀑布(清)方苞
- 送左未生南归序(清)方苞
- 武季子哀辞(清)方苞
- 送冯文子序(清)方苞
- 戆子记(清)谢济世
-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清)郑燮
-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清)郑燮
- 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一书(清)郑燮
-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清)郑燮
-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清)郑燮
- 画竹题记二则(清)郑燮
- 师制服议(清)杭世骏
『清代散文名篇』芙蕖·(清)李渔
- 本章共 2.01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 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篷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芙蕖·(清)李渔
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木不得矣。予夏荷倚此为命者①,非故效颦于茂叔②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篷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④,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注释:
①倚此为命者:李渔《笠翁偶集·种植部》:“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②茂叔:宋周敦颐,字茂叔。③菡萏(hàn dàn憾旦):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又字谪凡,别署随庵主人、觉道人、觉世稗官、笠道人、笠翁、伊园主人、新亭樵客、湖上笠翁等。原籍浙江兰溪,出生江苏雉皋(今如皋)。明诸生,入清后绝意仕途,专事传奇、小说、诗文创作,以刻书卖文、领家庭戏班演出谋生。著作主要有小说集《十二楼》、《无声戏》(一名《连城璧》),戏曲《笠翁十种曲》,诗文杂著《一家言》等。其戏曲理论主要见于《闲情偶寄》(收入《一家言》)中的《词曲部》和《演习部》,后人将其汇为《李笠翁曲话》单独刊行。它是我国古代内容完备而自成体系的曲论专著。
--清代文学批评史.明清之际戏曲小说批评大师 P236
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样,请让我详细地叙说它。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那部分那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