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回 苏妲己驿堂被魅 云中子进斩妖剑
- 第二回 西伯入商得雷震 西伯陷囚羑里城
- 第三回 纣王作酒池肉林 西伯脱囚归歧周
- 第四回 西伯建台凿池沼 子牙避纣隐磻溪
- 第五回 子牙代武吉掩灾 西伯侯初聘姜尚
- 第六回 西伯再访姜子牙 子牙收服崇侯虎
- 第七回 周武王议伐商辛 姜子牙檄降殷郊
- 第八回 姜子牙收服洛阳 孟津河白鱼入舟
- 第九回 太公遗计收五将 纣王拜将征西歧
- 第十回 太公兴周灭商纣 武王分土封诸侯
- 第十一回 周公秉政诛管蔡 成王感变启金滕
- 第十二回 周公定鼎于郏鄏 召公奭宣布王化
- 第十三回 南民不忍伐甘棠 楚子胶舟溺昭王
- 第十四回 穆王西游昆仑山 楚人大战麒麟谷
- 第十五回 周穆王赵城托孤 密康公因色亡国
- 第十六回 嬴非子牧马受封 十丈台李巫监谤
- 第十七回 尹吉甫大征俨狁 姜皇后脱簪谏王
- 第十八回 卢妃怀孕十八年 幽王举火戏诸侯
- 第十九回 郑桓公骊山救驾 周平王弃镐东迁
- 第二十回 颖考叔舍羹悟主 州吁恃宠弑桓公
- 第二十一回 卫石碏仗义杀子 陈穆公以婚救卫
- 第二十二回 郑庄公祖宫演武 周郑于繻葛大战
- 第二十三回 郑太子救齐辞偶 郑祭仲杀婿逐君
- 第二十四回 鲁桓公入齐遭弑 齐襄公出狩遇怪
- 第二十五回 齐召忽从主死节 管夷吾条陈伯策
- 第二十六回 楚王僭号征郧绞 楚屈瑕鄢水大败
- 第二十七回 息伯瑗请楚伐蔡 楚王仗威掳息妫
- 第二十八回 斗伯比假道灭邓 齐桓公北杏定伯
- 第二十九回 宋桓公背盟逃归 齐宁戚牧牛遇贵
- 第三十回 宁戚舌动宋桓公 郑厉公倚齐复位
- 第三十一回 郑厉公南郊救驾 卫懿公好鹤亡国
- 第三十二回 管仲天柱峰灭戎 齐桓公德存邢卫
- 第三十三回 管仲气死斗伯比 夷吾召陵服强楚
- 第三十四回 鲁妇秉义全社稷 齐桓义辅周太子
- 第三十五回 桓公葵丘大会盟 桓公阳谷寄太子
- 第三十六回 冯长公验仲生死 晋献公宠妾逐子
- 第三十七回 晋荀息假途灭虢 秦穆公羊赎百里
- 第三十八回 骊姬设计陷申生 十英辅重耳逃归
- 第三十九回 晋里克谋弑二主 秦穆公救晋饥民
- 第四十回 公孙支独战六将 韩原山秦擒晋公
- 第四十一回 晋重耳周流列国 五公子争雄乱齐
- 第四十二回 宋襄公鹿上图霸 宋楚军泓水大战
- 第四十三回 晋子圉逃归嗣位 赵衰狐偃夺重耳
- 第四十四回 重耳寓秦受怀嬴 重耳夏国杀怀公
- 第四十五回 介子推辞禄自焚 闹洛阳晋兵救驾
- 第四十六回 晋郤谷被荐操军 晋郤谷火攻蓸河
- 第四十七回 文公义报僖负羁 晋先轸一气子玉
- 第四十八回 晋先轸二气子玉 晋楚城濮大会战
- 第四十九回 晋先轸三气子玉 郤谷遗计斩之侨
- 第五十回 晋文践土大会盟 蹇叔遗船救孟明
- 第五十一回 秦孟明崤山大败 晋先轸狄阵困死
- 第五十二回 孟明焚舟誓伐晋 秦穆公大霸西方
- 第五十三回 秦穆公用人从葬 秦晋军令狐大战
- 第五十四回 晋士会自秦逃归 楚庄王纳言定霸
- 第五十五回 晋灵公怒遇赵盾 晋楚军黄河大战
- 第五十六回 晋解扬出使不屈 养由基百步穿杨
- 第五十七回 斗越椒谋反被诛 晋程婴功成自刎
- 第五十八回 晋郤克兜肠大战 晋士匄青年进计
- 第五十九回 楚共王鄢陵大败 由基陷于万伏弩
- 第六十回 晋栾书争功弑主 晋魏绛单骑和戎
- 第六十一回 师旷辨乐知兴亡 齐庄公奸淫召祸
- 第六十二回 楚灵王大会诸侯 秦哀公设会图伯
- 第六十三回 玄象岗卞庄打虎 柳盗跖辱叱秋胡
- 第六十四回 临潼伍员争明辅 子胥威震临潼会
- 第六十五回 晏平仲舌辩群楚 鲁秋胡捐金戏妻
- 第六十六回 楚灵王冒雪游猎 申家底灵王自缢
- 第六十七回 费无极谗隐平王 楚平王废妻逐子
- 第六十八回 平王信谗灭伍氏 米建奔郑遭诛灭
- 第六十九回 伍子胥投陈辞婚 子胥脱难过昭关
- 第七十回 丘亮泛舟救子胥 浣纱女抱石投江
- 第七十一回 子胥吹篪引王僚 姬光请专诸行刺
- 第七十二回 三公子出兵伐楚 太湖亭专诸行刺
- 第七十三回 囊瓦族灭费无忌 要离辱死焦休忻
- 第七十四回 要离行诈刺庆忌 孙武吴宫操女兵
- 第七十五回 孙武子发兵伐楚 代楚国孙武会兵
- 第七十六回 吴楚军汉江大战 吴王五战拔荆州
- 第七十七回 楚昭王奔郧入随 子胥鞭挞平王尸
- 第七十八回 申包胃号哭求救 伍子胥和楚班师
- 第七十九回 伍子胥酬恩报德 孔仲尼相鲁服齐
- 第八十回 吴越槜李大交锋 孔仲尼周游列国
- 第八十一回 吴夫差分道伐越 勾践败栖会稽山
- 第八十二回 越勾践入吴待罪 三年受辱屈居吴
- 第八十三回 吴王西子游八景 楚王礼聘孔仲尼
- 第八十四回 孔仲尼遭厄陈蔡 贤子贡说吴救鲁
- 第八十五回 伍子胥抉目待齐 吴鲁吴艾陵大战
- 第八十六回 孔子获麟作春秋 晋三卿政乱同列
- 第八十七回 勾践三年灭吴国 范蠡扁舟归五湖
- 第八十八回 晋智伯求地谋反 灌晋阳智信决水
- 第八十九回 豫让漆身刺无恤 吴起杀妻为求将
- 第九十回 周王初封韩赵魏 赵魏争夺中山地
- 第九十一回 吴起弃魏死于楚 齐威王正国朝周
- 第九十二回 魏征庞涓下云梦 公孙鞅徙木立信
- 第九十三回 齐田忌大败投赵 王敖破牌荐孙膑
- 第九十四回 孙膑下山服袁达 庞涓谋刖孙膑足
- 第九十五回 孙膑被刖诈疯魔 茶车窍孙膑归齐
- 第九十六回 庞涓巫魅陷孙膑 孙膑救韩掳魏申
- 第九十七回 孙庞排阵赌刘魏 马陵万弩射庞涓
- 第九十八回 丑女献策为皇后 卫鞅掳魏建奇功
- 第九十九回 商鞅四马分尸死 苏秦六国说合纵
- 第一○○回 六龙会苏秦挂印 张仪计秦说六国
- 第一○一回 张仪说话俟事秦 孟尝君养士出关
- 第一○二回 子哙传位于子之 孙膑隐迹埋姓名
- 第一○三回 燕昭王伐齐报仇 齐泯王逃奔即墨
- 第一○四回 蔺相如完璧归赵 齐田单火牛复齐
- 第一○五回 范睢脱厕西入秦 不韦西游说立嗣
- 第一○六回 不韦计取朱姬女 朱氏生政于邯郸
- 第一○七回 秦王代周统天下 田单兴兵复聊城
- 第一○八回 庄襄王发兵征赵 平原君合纵干楚
- 第一○九回 信陵君盗符救赵 秦蒙骜兴兵伐魏
- 第一一○回 赵王兴兵取燕邑 春申君合纵伐秦
- 第一一一回 朱后淫宠于嫪毒 秦王计并吞六国
- 第一一二回 秦王复仇伐赵国 荆轲西行刺秦王
- 第一一三回 秦王命蒙骜伐燕 魏王诈降劫秦寨
- 第一一四回 李信以众征楚国 王贲诈巡抚燕地
『春秋列国志传』第五十七回 斗越椒谋反被诛 晋程婴功成自刎
- 本章共 2.6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周定王大宴楚子,赐其彤弓宝剑,命为侯伯,得专征伐,楚子再拜谢恩,出朝定王。又令大夫王孙满赍金帛十车,往楚寨犒劳三军。楚子素有吞周之意,未敢动兵,及王孙满至,相见礼毕,各叙殷勤。楚子问曰:“吾闻武王伐纣,迁九鼎于周,成王定之于郏鄏,吾并不知其轻重与大小,然其鼎轻重大小可得见与?”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也!昔者禹王铸此九鼎,以镇九州,及至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及后纣王暴虐失德,鼎又迁归于周,成王定之于郏鄏,卜世三十,历年七百。今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子默然,再不敢问。史巨有诗云:
九鼎相传三代承,兴亡系德不由轻。
楚庄谩起吞周意,天命还从姬氏亲。
潜渊读史诗云:
夏禹方享盛德初,九州牧伯贡方图,收金布物昭王业,铸鼎象形镇帝都。
迁涉不缘轻重处,兴亡专系乱奸时,奸回楚子体相问,八百苍姬未可私。
王孙满劳军已毕,相辞出寨。楚子送令班师归朝。却说楚大夫斗越椒乃子良之子,子文之侄也。楚国故家大臣,独斗氏最盛。斗越椒常怨庄王不升己官,谋欲作反。至是,大师征戎,遂与族弟斗班商议谋反。斗班不从曰:“夫我斗氏,世受楚国爵禄,此乃乔木老臣,焉可背反哉?”越椒见班不从,恐其泄露己谋,即拔剑来斩之。斗班大叫曰:“伯梦欲谋反耶?吾恐斗氏之鬼绝祀矣!”言未讫,头已落地矣。越椒既杀斗班,遂率本部将卒伏于皋浒,待楚子班师,以候杀之。楚军归至皋浒,越椒横枪勒马,振甲披袍杀出,截住王驾。庄王认得是越椒,不知其由,乃问曰:“伯梦欲何为耶?”越椒大骂:“无道昏君!我欲诛汝守国。”潘尪从旁抢出,来斩越椒,越椒更不恋战,抽一劲箭,直望楚王车幔射之,楚王躲过,其箭贯于车盖。
越椒又抽一矢,望王心胸射之,楚王又躲其箭,直透重铠。孙叔敖以王旗麾进诸军,养由基拍马来取越椒,二马战上十合,潘尪夹攻,越椒措手不及,被由基斩于马下,楚王令无收降卒,尽斩于皋浒。
时斗克黄在军中从征,见越椒谋反被诛,慌忙跪于驾前请罪。伍参曰:“一人作反,九族当诛,乞大王尽诛斗氏之族,以戒将来。”楚王曰:“斗伯比与谷于菟有大功于楚,岂忍绝灭其祀?”参曰:“越椒作反,克黄谅其必知,大王何必念旧!”楚王问:“克黄知其谋反否?”克黄乃奏曰:“臣不知也。但臣闻越椒初生熊虎之状,豺狼之声,臣先祖知其必灭斗氏,命其父除之,其父不听。臣又闻臣父为谏其勿反,亦被所诛,至于今日,果然覆宗绝祀,臣不敢辞死!”楚王惕然曰:“子文真贤人也!吾岂忍绝其祀乎?”下令独留克黄以存斗氏之祖。
令大将养由基引本部兵,围斗氏之族,无分老幼,尽行剿灭不留。越椒之子名苗贲慌走降于晋。后人有诗云:
斗氏原为楚世臣,越椒何事苦谋心?
逆师一战亡皋浒,身死家亡祀亦倾。
楚王班师归期,抽越椒二箭视之,狼牙为根,豹齿为镞,锋锐不可当。乃召克黄问曰:“越椒此箭为何而得?”克黄曰:“此先君从先王伐戎收,臣先祖藏之,以为家宝,至此越极谋反盗而用之。”楚王闻其说,解下衣袍,血浸重铠,惨然自觉惊惧,是夕病死。时,周定三十六年秋七月上旬甲戌也。群臣奉其子同位,是为共王。史官读史至此曰:春秋五霸,齐晋为强,地甲中土,其势莫当。嗟嗟熊楚,僻处荆襄,欲盟列国,危不能昌。召陵战败,城濮窜亡,屡举屡困,独守南方。
卓彼庄王,异出父祖,纳谏任贤,修文演武。一战郑下,再征邾举,败晋黄河,赫震军旅。攘狄安周,宁我中土,绩成霸功,绍起祖武,威震当时,名传万古。
又评曰:五霸之中,楚当争长,然值中国有人,不能逞志,至于庄王,改过纳忠,礼贤从谏,故听苏从、伍参之言,以屏女色钟鼓之乐,文用叔敖,或用由基,四战遂成春秋之末霸者,宜哉!
楚共王即位,封叔敖为上卿,养由基为殿前大将军,其余将住各加一级。叔敖秦曰:“我国初霸,宋郑始叛晋来归,宜以德礼绥服,今王初丧,宜遣使报知。”遂遣使入宋郑报丧,早有人报知于晋。
时,晋景公与楚战败,至是闻楚庄王卒,欲谋兴兵复霸,必须追立功臣子孙,赵衰有勋烈,赵盾有忠义,而使其宗祀斩绝,则忠臣名将解体,虽欲复霸得乎?”景公问曰:“赵武子被岸贾所诛,子孙无存也,谁可复立?”韩厥密曰:“岸贾作乱,赵朔之妻有抱腹之子,藏于公宫,其客程婴,以己子出首。
其赵氏真子名武,育于婴家,今年已有十五。明公如念其先人功业,则当立之,使赵氏不绝其祀,亦明公之贤举也。景公大悦,便差使召赵武入朝。
时,程婴朝夕在家教赵武,修文演武,以图报怨。及闻朝命,二人即日奔见景公。景公欲封赵武为下军大夫。赵武立而辞曰:“臣父竭力以事先君,遣谗臣妄灭臣族,今谗臣当权,臣父之仇,一族之恨未报,而令臣安享富贵,臣不敢当也”于是荀莹、士燮、郤克、栾书、韩厥、魏颗诸卿皆告曰:“屠岸贾在朝,赵武嗣位不安旧主,公除此谗贼,然后赵武方敢受职。
”景公然之,令取岸贾斩之,使赵武就职。赵武又辞曰:“臣无罪,而九族不分老少尽被岸贾所灭,只斩岸贾何安臣之亲族于地下乎?”景公曰:“岸贾虽然有擅杀之罪,今既被戮足矣!何更灭族?”五卿又告曰:“岸贾妄灭功臣之族,天祥其忠,使程婴存一赵武,以报其仇,今明公止戮一岸贾,欲消数百口之冤魂,非臣所知也。岸贾本景公嬖臣,不灭其族,见人心不服!”景公不得已,令卫士收其宗族斩之!
朝命方出,五卿之吏卒喊杀震天,争先抢入岸贾家。其宗族不分老幼一命不存,顷刻斩讫来报。满朝文武及都市百姓,鼓舞称贺。于是,景公使赵武就职。赵武又辞曰:“臣遭岸贾之变,使无公孙杵臼死节,程婴立孤,韩厥保护,臣焉能至今日?然杵臼已死,程婴、韩厥尚在,乞先封赠三子,臣方敢受职。”景公即追封公孙杵臼为下军都护,升韩厥为左班正卿,程婴为下军大夫。程婴力辞不就职,景公问其何以不受?婴曰:“臣赵宣孟之门下,受其厚恩,及其遭乱,臣非敢爱生,但恐主家绝祀,故缓死十五年,今荷主公厚恩,使赵孟不绝,臣愿足矣!臣当死于地下,上报赵孟之恩,下报杵臼之义,臣何敢贪禄而更存残生哉!”言罢拔所佩之剑,当殿刎死。太史公曰:
程婴高义士,慷慨出入先。
忍死无亏行,偷生不愧天。
立孤十五载,播德万千年。
一报先人恨,便倾地下泉。
精神贯日月,气节动山川。
后人仰慕极,歌诗万万千。
东屏先生读史诗曰:
襁褓初生赵氏儿,万全求购事机危。
后先得死勋庸济,岂必当年面受遗。
景公见程婴刎死,嗟叹不已,追封下军大夫,乃命赵氏以大夫之礼葬之。赵武悲号不已,为其亲眼斩衰。景公会群臣,商议伐郑、宋。六卿皆曰:“诸侯闻楚初霸,皆要叛晋降楚,不但郑、宋。魏颗宜遣使遍告诸国其不受晋盟者,然后公伐之。
”公然之。差士燮往鲁,魏颗往卫,郤克往齐,三使受命出朝。
欲知郤克使齐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