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回 奸计图王侵宝位 忠言骂贼死金銮
- 第二回 仗剑金阶扶寇主 提兵入禁斩娇娥
- 第三回 假帝沽名图社稷 全忠硬节老风尘
- 第四回 乘威据贼侵英主 假制施仁敛小民
- 第五回 三谏不从应至败 千金和议可为痴
- 第六回 肆凶王莽人民怨 叛国苏成将卒惊
- 第七回 邓辰荐杰扶新主 光武求贤会故人
- 第八回 严光卦卜知真主 王莽科场选俊英
- 第九回 王莽选才嗔武丑 崔亭揭榜报苏献
- 第十回 苏献百端谗烈士 窦融屡奏拯明君
- 第十一回 古庙潜逢擎国柱 平坡暂别栋梁材
- 第十二回 别逢共诉情难已 配合应知分所为
- 第十三回 少翁预卜圣君临 访推命运何时泰
- 第十四回 故假威名即日兴 光武中兴恢汉业
- 第十五回 坚谭一战复刘基 聚兵白水屯营寨
- 第十六回 遇将长安脱困笼 势危马死罹兵困
- 第十七回 运泰牛生出敌围 歌声来已明君至
- 第十八回 话国才终义母亡 李君阵上擒王将
- 第十九回 韩宰城中却汉兵 无计脱奸全叔命
- 第二十回 施谋杀贼解君愁 新野两军开仆偃
- 第二十一回 棘阳二将显威名 岑彭设计偷营寨
- 第二十二回 邓禹图谋进棘阳 军排巨鹿战蛟龙
- 第二十三回 为国舍生全大义 兴邦求士复深仇
- 第二十四回 碎胆奸雄归马武 畏名贼子立刘玄
- 第二十五回 名臣重会图谋策 紫微跃奔求名将
- 第二十六回 列宿纷临助圣君 拖肠屡战心无惧
- 第二十七回 斩首堆横气愈雄 佞贼空谋囚汉将
- 第二十八回 英雄势逼反王 军争名夺利空呈表
- 第二十九回 创业兴王遍事贤 明贤一举妖人破
- 第三十回 勇将齐迎敌寇亡 敌破也知居士好
- 第三十一回 成功犹有故人思 智士宏谋终大器
- 第三十二回 小人狭隘岂成材 闻风竞献归仁里
- 第三十三回 雪耻争迎扫奸贼 操谋蔽主心过望
- 第三十四回 杖策追君意远图 愚拜王郎欺正叶
- 第三十五回 倾扶汉主灭奸邪 民感仁威归圣主
- 第三十六回 天怜弱寡返邪兵 王霸合兵援帝难
- 第三十七回 仲华爇火燎君裳 大启雄兵经日会
- 第三十八回 月明妖妇驾云来 奸计诬良诛佞贼
- 第三十九回 忠言服众邓英贤 平除贼诏萧王职
- 第四十回 荐举能封太守极 五夜禁寒扶帝王
- 第四十一回 赤眉郑北扶盆子 帝敕关西拜邓臣
- 第四十二回 王匡结贼侵更始 盆子哀臣避赤眉
- 第四十三回 未破赤眉重拜将 请兵伐暴拯时危
- 第四十四回 勒马讨凶安社稷 复攻反贼再兴师
- 第四十五回 马援说奸专智主 刘君遣将伐骁雄
- 第四十六回 大将平齐宾仰伏 元臣述疏论兴亡
- 第四十七回 忠臣一示难存体 贤士三征不屈名
- 第四十八回 为国运筹尝数让 拯危决策将俱降
- 第四十九回 贼思君义诚倾服 帝泣忠臣厚殓封
- 第五十回 冯异兵临天水破 岑彭师震蜀川惊
- 第五十一回 吴军克战平巴蜀 汉帝追勋擢庙廊
- 第五十二回 偃武修文图致治 核田诏尹民遭害
- 第五十三回 废郭封阴子受荣 伏波标柱子交趾
- 第五十四回 郡守陈章夺虏权 表请诏辞仁智见
- 第五十五回 告庙飨天明制度 图形画像着功多
- 第五十六回 贤臣避世劝耕织 烈女承恩继史书
- 第五十七回 邓骘托亲辞避辱 班昭诫女欲全伦
- 第五十八回 诩出朝歌民政治 阎临摄职国臣荒
- 第五十九回 强乘入朝辞懦主 埋轮当道劾奸臣
- 第六十回 埋金贵德倾京市 切齿忠言丧佞臣
- 第六十一回 忠言触佞含冤狱 德政清群致治平
- 第六十二回 贵盛一门贪愈恣 张奂风威寒虏胆
- 第六十三回 李膺严肃振朝纲 诬忠系党冤埋狱
『东汉十二帝通俗演义』第五十二回 偃武修文图致治 核田诏尹民遭害
- 本章共 2.0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却说汉帝在于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
自平陇蜀之后,非紧急之事,未尝复言军旅。一日,皇太子亲问帝曰:“臣久学于东宫,未请世事,不能明决攻战之策,愿父王教导。”帝曰:“昔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不对。此非能及之也。”太子遂退。邓禹、贾复知帝偃罢干戈,欲修文德,即与众将集议,悉去兵甲,敦崇儒学,帝深然之。悉召至殿,谓曰:“朕自创业垂统,俱赖卿等力扶,攻城复县,杀贼破奸,身经万苦之劳,未尝一息。至是陇蜀平服,天下太平,朕欲偃武崇道,完汝功臣爵土,表朕微意。今闻卿等能自去兵偃甲,就职儒术,朕甚喜之。”言讫,遂罢左右将军,悉以列侯就第。
众皆谢恩。
时建威将军朱佑,越班奏曰:“今天下归定,国政未修,陛下可选有才德者,升为宰相,佐助朝纲,庶使国家有政,民不失条,愿陛下圣鉴。”帝曰:“奈无是人,将何如耶?”佑曰:“胶东侯贾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志,既还私第,阖门养威致重。况且文武兼备,诚宰相之才也,陛下宜升之。”
帝准奏,即封复为三公之职。而功臣并不用之。
是时,汉帝悉罢功臣不用,惟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三人,每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容回有宥其小失。凡远方进贡珍甘物味,必先颁赐诸侯,而大官无余。故皆保其福禄,不忍一旦而罢之。故光武能保全功臣如此。
却说大司马吴汉,平服巴蜀,振旅还京。一旦入朝奏帝,请封皇子及还封诸侯行爵出禄。帝不许。次日,又上复奏。帝乃下诏,令群臣议处再至复命。是日诏下,大司空窦融、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高密候邓禹等集议,皆言吴汉奏者甚当,不可轻忽。众遂修表一封,次日奏闻帝主。表曰:古者封建诸侯,以藩屏京师,周封同姓八百诸姬,并为建国,夹辅王室,尊事天子,享国永长,为后世法。故《诗》云“大启尔宇,为周室辅”。高祖圣德,奄有天下,亦务亲亲,封立兄弟诸子,不违旧章。陛下德横天地,兴复宗统,褒德赏勋,亲睦九族。功臣宗室,咸蒙封爵,多受广地,或连属县。
今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陛下,谦恭克让,抑而未议。群臣百姓莫不失望。宜因盛夏吉时定号位,以广藩辅,明亲亲,尊宗庙,重社稷,应古合旧,压塞众心。臣请大司空上舆地图,太常选择古日,整具礼仪,制曰可。夏四月,以太牢告嗣宗庙;乞陛下神圣详察,纳进愚策。臣邓禹等诚惶诚恐,顿首百拜,奉表上闻。帝览毕,传旨大司空窦融告庙,封赠皇子:刘辅为右翊公,刘英为楚公,刘阳为东海公,刘康为济南公,刘苍为东平公,刘延为淮阳公,刘荆为山阳公,刘冲为临淮公,刘焉为左翊公,刘京为琅玡公。谥二皇兄:刘演为齐武王,刘忠为鲁哀公。
皇子各受赠讫,帝令大会群臣。文武悉皆朝贺,有诗为证:玉陛鸣珂列鹭鸳,欢声霭霭动乾坤。
黄河正值澄清日,四海长沾润泽恩。
帝以天下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多不以实,乃诏下州郡,各佥检核。于是颍州、河南、南阳诸州郡守,接传诏旨,巧诈横为,假以丈田为名,聚民田中。并度量屋舍,起骗财物,村里人民遮道涕泣。有富豪献钱者,则优而容之。贫穷无奉者,则刑而迫之。所以民间深受其害。
时诸郡各遣使者诣京奏事。帝见陈留一吏牍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乃召吏问曰:“此书何人作也?”其吏不肯实告,乃托言答曰:“臣于长寿街上得来。”帝怒,欲斩。时皇子东海公阳在幄后言曰:“吏受郡守所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既然如此,又言河南、南阳不可问者,何也?”皇子对曰:“河南者,帝之城郭也,多有近臣。南阳者,帝之乡里,多有近亲。所以二处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其吏。吏乃首服,即如皇子之言所对。帝闻叹曰:“东海诚有大志,深识远谋。”由是益奇爱之。有诗为证:东海公阳十二时,深明远虑识奸非。
亲臣两处田逾制,自是君王爱益奇。却说河南尹张汲,接诏言,欲检核垦田顷亩,即与诸郡太守十数余人坐田量度。民家有不以实者,皆下狱死。于是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杀害。官吏人报知张仅,极闻大惊,急与诸郡太守回府,勒兵以拒群盗。令人通晓各县人会接应。
张汲披挂亲出拒战,贼将出马,张汲谓曰:“圣主仁德抚民,有何亏汝,今故反乎?”贼将答曰:“非圣上之过,因汝欺君越法,假以丈田为名,暗骗财物,故此激变良民,特来讨汝,为国除害。”张汲大怒,提刀跃马直取贼将。二人交锋,共斗二十余合,不分胜败。张汲令卒擂鼓再战。未及两合,各县军马悉令来至,一齐掩杀,尘土遮天。张汲冲入阵中,搅军混战,斩首千余。贼将拚死杀出,各逃奔散而去。张汲收军入城安歇。
却说贼将复聚屯结,及青、徐、幽、冀四州一齐并起,扰掠甚盛。帝知,冬十月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摘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胥逗遛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讨擒为效。其牧守令长主界内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惧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为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徙其魁帅于他郡,赋田受廪,使安生业。自是,牛马放牧不收,邑门不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