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雍正向天下颁布《大义觉迷录》的始末
- 雍正上谕 一、满清入主中原君临天下,是否符合正统之
- 雍正上谕 二、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一、大清朝的建立正是天命民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二、华夷之间、人兽之间的本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三、清朝统治八十年后,造成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四、社会出现贫富差别的原因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五、整个大清国的人民到处都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六、像岳钟琪一样臣事清朝的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七、明朝亡于李自成之后,清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八、对于孔子的《春秋》大义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九、对于一个臣民来说,到底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那些狂肆毁谤皇帝的谣言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一、这“山崩川竭”的传言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二、“五星聚,黄河清”的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三、被曾静奉以为师的吕留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一、曾静等人各处行走,纠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大清国里考生增多,如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三、著述《格物集》的刘先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四、如果皇帝只应孔、孟、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五、你曾静真的是可以担当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六、“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七、清朝得天下到底是盗窃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八、到底是中华之外,四面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九、大清王朝八十多年没有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科举制度仅仅是讲名讲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一、你曾静为何尊敬悦服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土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三、边地民族全是无耻无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四、对于夷狄入主中原,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五、大逆不道的吕留良真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六、你曾静自命为济世英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七、程颢提出的选拔人才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八、雍正钱发行不久,不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九、为什么山西百姓争先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有人诬蔑你的父亲有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一、自称忠民义士的曾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二、山西嘉祥兆瑞迭现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三、云贵两地民风淳厚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四、孔庙失火和庆云出
- 曾静供词五条 一、皇上嗣位以来,是五谷丰登,人民乐
- 曾静供词五条 二、雍正皇帝是励精图治,爱抚百姓,还
- 曾静供词五条 三、皇上调拨粮食是平抑物价,还是倒卖
- 曾静供词五条 四、雍正皇帝是有好生之德,还是草菅人
- 曾静供词五条 五、雍正皇帝是霸嫂为妃,还是按照惯例
- 雍正上谕 一、皇上嗣位以来,是五谷丰登,人民乐业?
- 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一、我曾静这个文弱书生是怎样成
- 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二、我张熙久居僻壤穷乡,怎么会
- 曾静供词二条 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
- 曾静供词二条 二、雍正皇帝勤政爱民,与天理浑然一体
- 雍正上谕 一、我雍正是将遗诏的“十”改成“于”字而
- 雍正上谕 二、朕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
- 雍正上谕 三、朕之“屠弟”,正是为了不负皇考付托之
- 雍正上谕 吕留良怎么得罪了圣祖皇帝在天之灵,而落致
- 曾静供词二条 一、我是怎样受吕留良思想毒害,而成为
- 曾静供词二条 二、乱臣贼子吕留良是怎样把我们引入歧
- 雍正上谕 一、本朝子民严鸿逵追随吕留良效颦狂吠,谩
- 雍正上谕 二、曾静痛心疾首地说:“我这过去的禽兽,
- 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秀才造反,实在是自投罗
- 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假结同盟,这样才诱出真
- 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三、追根溯源,吕留良正是罪
- 雍正上谕 急下诏书,各路兵马展开大缉捕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感泣悚惶,披肝沥胆再上奏折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谨慎行事,乞请皇上睿鉴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三、追查谣言,务必要铲除祸根
- 副都统海兰等奏折 天罗地网,长沙党羽插翅难逃
- 湖南省巡抚王国栋奏折 一、境内出逆匪,以致巡抚受牵
- 湖南省巡抚王国栋奏折 二、检讨失误,湖南巡抚愿立新
- 刑部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曾静等人为什么要捕风捉影、诽
- 湖广总督迈柱奏折 曾静等人在湖南被捕审的经过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张熙堂叔张勘被追捕的经过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继续搜捕毛仪及其两子的经过
- 刑部左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一、应将曾静案及其主犯押送
- 刑部左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二、曾静等供词及押解犯人进
- 雍正上谕 沈在宽诗“陆沉不必由洪水”,其中大有深义
- 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一、雍正收用密亲王妃嫔的谣言
- 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二、臣下的确夙夜兢兢,稽察办案
- 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三、风水先生摇唇鼓舌,祸从口出
- 雍正上谕 仁君何以要对弥天重犯网开一面
- 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冒名王澍传播谣言的犯人
- 浙江总督李卫奏折 在浙江继续查访逆党情况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大义觉迷录》一书的确是觉世道之
- 浙江总督李卫奏折 谎供引起的草木皆兵、虚惊闹剧
- 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湖南人为什么非要将曾静沉潭溺
- 雍正上谕 对吕留良及家属最后应如何判决
- 安徽巡抚程元章奏 张秀公等供词南方几省与王朝有关的
- 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要继续对张应星的会客日记上的人
- 雍正上谕 朱轼等编纂的驳吕留良之书应该颁发各地学宫
- 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曾静已到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任
- 雍正上谕 一、对吕留良孙辈心有不忍,从宽免死,改判
- 雍正上谕 二、严鸿逵、沈在宽诸人应凌迟处死,戮尸枭
- 乾隆上谕 一、将攻击先王的曾静、张熙缉拿进京
- 乾隆上谕 二、将大逆不道的曾静、张熙凌迟处死
『大义觉迷录』雍正上谕 对吕留良及家属最后应如何判决
- 本章共 2.2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原文】
雍正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刑部等衙门会议:吕留良身列本朝子衿,妄附前代仪宾之裔,追思旧国,诋毁朝章,造作恶言,妄行记撰,猖狂悖乱,罪恶滔天。甚至敢将圣祖仁皇帝诬蔑指斥,悖犯已极,臣等莫不切齿痛心,允宜按律定罪,显加诛灭,以扶人纪,以绝乱源。吕留良应尸枭示,财产入官。伊子吕葆中,曾叨仕籍,世恶相济,前此一念和尚谋叛案内连及,吕葆中逆迹彰著,亦应尸枭示。吕毅中应斩立决,伊子孙并兄弟伯叔,兄弟之子及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应行文该督查明,按律完结。并行知各省、府、州、县,将大逆吕留良所著文集、诗集、日记及他书已经刊刷及抄录者,于文到日出示遍谕,勒限一年,尽行焚毁。得旨:吕留良怀悖逆不臣之心,假托先儒糟粕余论,欺世盗名。以致人心陷溺,为其迷惑已久,愚昧之徒,称为夫子,几谓其驾乎程朱之上,甚至奉祀书院以尊崇之。今其谋逆秽行无不败露,天下焉有丧灭伦常,犹得托名于理学之林,而著作尚有可取者乎?今内外臣工等合词陈奏,朕思吕留良之罪,从前谕旨甚明,在天理国法万无可宽。
然天下至广,读书之人至多,或者千万人中,尚有其人谓吕留良之罪,不至于极典者。朕慎重刑罚,诛奸锄叛,必合乎人心之大公,以昭“与众弃之”之义。至其所著书籍,臣工等奏请焚毁,复思吕留良不过盗袭古人之绪余,以肆其狂诞空浮之论。有识见者,固不待言,即当日被其愚惑者,今亦自然窥其底里,而嗤笑之也。况其人品心术若此,其盲更何可取,今若焚灭其迹,假使毁弃不尽,则事属空文,倘毁其尽绝,则将来未见其书者,转疑伊之著述,实能阐发圣贤精蕴,而惜其不可复得也。即吕留良书籍中有大逆不道之语,伏思我圣祖仁皇帝圣德神功,际天蟠地,如日月之照临宇宙,万古为昭,岂吕留良所能亏蔽于万一乎?著将廷臣所议,行文直省学政,遍行询问各学生监等,应否照议,将吕留良、吕葆中尸枭示,伊子吕毅中斩决,甚所著文集、诗集、日记及他书,已经刊刻刷印暨抄录者,尽行燔毁之处,著秉公据实,作速取具该生监等结状具奏。其有独抒己见者,令其自行具呈该学政,一并具奏,不可阻挠隐匿,俟具奏到日,再降谕旨。
【译文】
雍正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刑部等衙门共同议定:吕留良身为本朝秀才,胡乱攀附是前明朝仪宾的后裔,追思过去的国家,诋毁我朝制度,制造罪恶言论,进行悖道著述,猖狂叛逆,罪恶滔天。甚至敢把圣祖仁皇帝污蔑指责,真是悖逆到极点,臣等没有不切齿痛恨的,应当按刑律定罪,加以公开诛灭,以申人伦纲纪,以消灭祸乱根源。吕留良已死,应当断尸砍头示众,他的家庭财产没收充公。他的儿子吕葆中,曾经在本朝做官,却与恶人狼狈为奸,以前一念和尚造反的案件,已经牵连他在内了。吕葆中叛逆迹象明显,虽已死,也应同样断骨砍头示众。
吕毅中应判杀头,立即执行。吕留良的子孙,并兄弟、伯叔、兄弟之子,以及女眷中的妻妾、姊妹、儿子的妻妾,都应当发文浙江总督查明人数,按刑律定罪结案。并且通知各省、府、州、县,把大逆犯吕留良所著作的文集、诗集、日记及其他书,凡是已经刊行和传抄的,于本公文到达之日,出告示遍谕百姓,限一年内全部烧毁。已得到皇上旨意指出,吕留良心怀忤逆不臣之心,假借古代儒家学说中的一些糟粕和皮毛,欺世盗名,以致坑害人心,受到他的迷惑,愚昧无知的人,称他为夫子,几乎把他说成和程子、朱子一样的人物,甚至在书院里设立他的牌位来祭祀,加以尊崇。而今天他的谋反罪行已经彻底暴露,世界上怎能有丧灭伦常的人,犹托名于理学大家,他的著作还有什么可以吸取的地方吗?
现在内外群臣,众口一词的奏请陈说。朕想吕留良的罪行,以前颁发的谕旨,已经很详细地说明了,从天理到国法,都是万万不能宽恕他的。然而天下读书人多得很,也许在千万人之中,还会有人以为吕留良的罪过不至于处以极刑的。朕对于刑罚,向来都抱着慎重的态度,凡是诛杀奸人除灭反叛,都要求必须合乎人心和公理,以发扬“与大众一同弃之”的精神。至于他所著的书籍,群臣等奏请焚毁,又想吕留良不过是盗窃古人的一些皮毛,用以粉饰他怪诞空洞的理论,有见识的人当然不会上当,这故不必多说,即使是过去受他迷惑的人,今天也自然看透了他的底细,而对他嗤笑。何况他的人品和心术坏到这种地步,更会有什么言论值得吸取呢?现在如果把他的著作统统焚毁灭迹,如果烧不尽,那么这命令就等于一纸空文;如果焚毁尽绝,那么将来没有见过他的书的人,反而怀疑他的著作确实能阐述圣贤思想的精华,而可惜它再也得不到了。即使吕留良的书籍中有大逆不道的言论,回想我圣祖仁皇帝的圣德武功,如天之高,如地之广,如日月照临宇宙一样,万古不可磨灭,吕留良又能损害其万分之一吗?现在把朝廷内大臣议定吕留良罪行的公文,发到各省学政,可普遍征询各学校的秀才、监生等人,是否应当按照廷臣们议定的,把吕留良、吕葆中断尸砍头示众,他的儿子吕毅中杀头,立即执行;他所著作的文集、诗集、日记和其他书籍,已经刊刻印刷和被传抄的,是否应当尽行烧毁。可让每个学生秉着公心,据实迅速让各秀才、监生发表看法,写成结状奏报上来。如有不同意见的人,也让他自行写出意见呈报该省学政,一并奏报上来,不准阻挠和隐藏。等到各省具奏到达以后,朕再降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