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雍正向天下颁布《大义觉迷录》的始末
- 雍正上谕 一、满清入主中原君临天下,是否符合正统之
- 雍正上谕 二、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一、大清朝的建立正是天命民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二、华夷之间、人兽之间的本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三、清朝统治八十年后,造成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四、社会出现贫富差别的原因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五、整个大清国的人民到处都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六、像岳钟琪一样臣事清朝的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七、明朝亡于李自成之后,清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八、对于孔子的《春秋》大义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九、对于一个臣民来说,到底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那些狂肆毁谤皇帝的谣言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一、这“山崩川竭”的传言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二、“五星聚,黄河清”的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三、被曾静奉以为师的吕留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一、曾静等人各处行走,纠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大清国里考生增多,如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三、著述《格物集》的刘先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四、如果皇帝只应孔、孟、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五、你曾静真的是可以担当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六、“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七、清朝得天下到底是盗窃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八、到底是中华之外,四面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九、大清王朝八十多年没有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科举制度仅仅是讲名讲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一、你曾静为何尊敬悦服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土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三、边地民族全是无耻无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四、对于夷狄入主中原,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五、大逆不道的吕留良真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六、你曾静自命为济世英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七、程颢提出的选拔人才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八、雍正钱发行不久,不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九、为什么山西百姓争先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有人诬蔑你的父亲有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一、自称忠民义士的曾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二、山西嘉祥兆瑞迭现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三、云贵两地民风淳厚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四、孔庙失火和庆云出
- 曾静供词五条 一、皇上嗣位以来,是五谷丰登,人民乐
- 曾静供词五条 二、雍正皇帝是励精图治,爱抚百姓,还
- 曾静供词五条 三、皇上调拨粮食是平抑物价,还是倒卖
- 曾静供词五条 四、雍正皇帝是有好生之德,还是草菅人
- 曾静供词五条 五、雍正皇帝是霸嫂为妃,还是按照惯例
- 雍正上谕 一、皇上嗣位以来,是五谷丰登,人民乐业?
- 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一、我曾静这个文弱书生是怎样成
- 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二、我张熙久居僻壤穷乡,怎么会
- 曾静供词二条 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
- 曾静供词二条 二、雍正皇帝勤政爱民,与天理浑然一体
- 雍正上谕 一、我雍正是将遗诏的“十”改成“于”字而
- 雍正上谕 二、朕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
- 雍正上谕 三、朕之“屠弟”,正是为了不负皇考付托之
- 雍正上谕 吕留良怎么得罪了圣祖皇帝在天之灵,而落致
- 曾静供词二条 一、我是怎样受吕留良思想毒害,而成为
- 曾静供词二条 二、乱臣贼子吕留良是怎样把我们引入歧
- 雍正上谕 一、本朝子民严鸿逵追随吕留良效颦狂吠,谩
- 雍正上谕 二、曾静痛心疾首地说:“我这过去的禽兽,
- 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秀才造反,实在是自投罗
- 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假结同盟,这样才诱出真
- 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三、追根溯源,吕留良正是罪
- 雍正上谕 急下诏书,各路兵马展开大缉捕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感泣悚惶,披肝沥胆再上奏折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谨慎行事,乞请皇上睿鉴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三、追查谣言,务必要铲除祸根
- 副都统海兰等奏折 天罗地网,长沙党羽插翅难逃
- 湖南省巡抚王国栋奏折 一、境内出逆匪,以致巡抚受牵
- 湖南省巡抚王国栋奏折 二、检讨失误,湖南巡抚愿立新
- 刑部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曾静等人为什么要捕风捉影、诽
- 湖广总督迈柱奏折 曾静等人在湖南被捕审的经过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张熙堂叔张勘被追捕的经过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继续搜捕毛仪及其两子的经过
- 刑部左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一、应将曾静案及其主犯押送
- 刑部左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二、曾静等供词及押解犯人进
- 雍正上谕 沈在宽诗“陆沉不必由洪水”,其中大有深义
- 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一、雍正收用密亲王妃嫔的谣言
- 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二、臣下的确夙夜兢兢,稽察办案
- 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三、风水先生摇唇鼓舌,祸从口出
- 雍正上谕 仁君何以要对弥天重犯网开一面
- 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冒名王澍传播谣言的犯人
- 浙江总督李卫奏折 在浙江继续查访逆党情况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大义觉迷录》一书的确是觉世道之
- 浙江总督李卫奏折 谎供引起的草木皆兵、虚惊闹剧
- 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湖南人为什么非要将曾静沉潭溺
- 雍正上谕 对吕留良及家属最后应如何判决
- 安徽巡抚程元章奏 张秀公等供词南方几省与王朝有关的
- 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要继续对张应星的会客日记上的人
- 雍正上谕 朱轼等编纂的驳吕留良之书应该颁发各地学宫
- 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曾静已到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任
- 雍正上谕 一、对吕留良孙辈心有不忍,从宽免死,改判
- 雍正上谕 二、严鸿逵、沈在宽诸人应凌迟处死,戮尸枭
- 乾隆上谕 一、将攻击先王的曾静、张熙缉拿进京
- 乾隆上谕 二、将大逆不道的曾静、张熙凌迟处死
『大义觉迷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大义觉迷录》一书的确是觉世道之
- 本章共 3.6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原文】
宁远大将军,臣岳钟琪谨奏
为圣德光昭,群迷觉悟,臣庆切于中,敬抒虔悃,仰祈睿鉴事。雍正八年三月十九日,准兵部咨送内阁,交出奉旨刊刻《大义觉迷录》二部到臣,臣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跪读圣谕,敬谨详绎,仰见睿照所临,无微不至,圣泽所被,万类咸沾,大义聿昭,愚蒙共启。此诚为觉世道之宏模,指迷途之宝训。析理义于至精至微;开聋聩于极顽极冥。稽之典、谟、训、诰实未有若此之深切著明者也。逆兽曾静,蠢顽不灵,恣肆狂悖,雍正六年遣其徒张熙持书至臣,其中词语丧心病狂,狼嗥犬吠,臣阅未竟,竖发裂眦,痛心切齿,畏欲食其肉而寝其皮,以消忿恨。遂将张熙严加刑讯,期于逆党全获,寸磔族诛,早申国宪,以蔽厥辜,讵逆恶张熙任刑不吐。臣是时忽怦然心动,以为若不设法引诱,则逆踪党恶究难必得。然此际臣心忽动之机,若有不自知其然而然者。至逆恶张熙于严刑夹讯之后,不辨臣设誓之诚伪,欣然将逆谋奸党,历历指供,悉诉其情,无稍遗遁。由今思之,诡谲如逆恶张熙,既能坚忍重刑,而不能不为假词所诱者,冥冥之中,如有鬼神若或使之而然也。随得将逆恶张熙所供逆谋,并逆兽曾静住址及所投逆书,密陈圣鉴。
【译文】
宁远大将军,臣岳钟琪谨奏:为皇上圣德的光大,使众多陷入迷途的人能够觉悟,臣从心里感到高兴,恭敬地抒发下臣的诚恳想法,敬请皇上明察。雍正八年三月十九日,兵部行文送来内阁奉旨刻印的《大义迷觉录》二部到臣这里,臣恭设香案,向着皇宫方向叩头,跪读圣谕,详细推究,抬头看到皇上圣明所照耀的地方无微不至,皇上的恩泽遍及万类,无不得到浸润,大义所昭,使愚昧和无知的人都得到启发,真是醒悟社会的巨大榜样,指点迷途的宝贵教诲。辨析道理极其精辟细致,使非常愚昧无知的人受到开导。考证《尧典》、《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经典,真没有像《大义觉迷录》这样深切著明啊!逆兽曾静蠢顽不灵,放纵颠狂,雍正六年派他的徒弟张熙拿着书信到臣这里,信中词语丧心病狂,犹如狼嗥犬吠,臣还没看完就觉得毛发竖起,眼角迸裂,切齿痛恨,真想食其肉寝其皮,以消除忿恨。于是将张熙严加刑讯,等待把逆党全部拿获,严施酷刑,诛灭九族,从快申明国法,以结束其罪恶。哪料张熙任凭受刑都不肯招供。臣当时忽然心动,认为如果不设法引诱,逆党的踪迹及罪恶很难追究,就在臣心忽动的时候,自己就像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就不知不觉这样做了。等到逆恶张熙于严刑审讯之后,没有区别出臣设的誓是真是假,欣然将叛逆的阴谋和奸党清楚分明地一一招供,详尽地叙述阴谋活动情况,没有一点遗漏。现在回想这件事,诡谲如逆恶张熙,既是能坚忍重刑,却不能不被假词所诱惑,冥冥之中,就像有鬼神驱使他这样的。随即得以将张熙所供反叛阴谋和曾静的住址及所投的谋反书信,秘密呈送皇上圣鉴。
【原文】
夫以逆兽曾静等,生逢盛世,戴高履厚,始而心服大奸大逆禽兽不若之吕留良讲义横蓄于心,继而又听信悖逆之阿其那、塞思黑等逆党,捏造全无影响之流言,肆加毁谤,声载成书。若非逆兽自为败露,不几以讹传讹,妄为扬播,迷惑人心,流毒无已。在逆兽曾静之罪恶,已通于天。而臣当时之假词谓诱,并逆恶张熙受刑之后,旋即信而不疑,悉吐实情,实乃神人共愤,不使奸谋逆恶暂容于天地之间。此种情事,有非思虑之所得,而预定蓄念之所得预防。良由我皇上深仁厚德,感格天祖,是以阴夺其魄,遣使投书,奸谋毕露,此即逆静今日所谓从前投书,自速天诛,乃今痛自悔恨,实有若或使之莫之为而为也。我皇上如天好生,以逆兽曾静僻处穷乡,罔知大义,先由误信逆恶吕留良邪说,继又妄信逆党道路诬谤之言,遂使迷而不语。乃远引“宥过无大”之蕴义,赦其狂背,予以自新。似此张为幻,悖恶凶头,实属千古未有之大憝;而我皇上宏仁大度,特宥无知,更属千古所未见之旷典。即蠢顽如逆静等醉生梦死之禽兽,尚有一线之明,感恩戴德,痛首痛心,自怨自艾,深知从前轻信邪说谣言之误。臣细阅逆兽曾静等全供,益信道盛德至,化及豚鱼,所感甚深,为效甚速;且我朝列圣相承,积功累仁,天与人归,抚有中夏,光明正大,远迈商周。自生民以来,得天下之正,未有如我朝之盛者也。
【译文】
像逆兽曾静等人,生逢盛世,就在这个兴盛的人世间,先是信服大奸大逆禽兽不如的吕留良,心中充满了他的邪说。而后又听信阿其那、塞思黑等逆党捏造无中生有的流言,肆意加以毁谤,全部记录下来简直可以成为一本书。如果不是他们自己败露出来,岂不以讹传讹,胡乱散布,迷惑人心,流言不止。逆兽曾静的罪恶,已经触怒了上天。而臣当时用假话设诱,并是张熙受刑之后不久,他随即信而不疑,详尽吐露实情这样的事,实在是由于神人共愤,一刻也不容许奸谋逆恶存在于天地之间。这些事情并不是由于臣能想出来办法,而是由预定的念头不知不觉得到了预定的结果。的确是由于我皇上深仁厚德,感通于天。所以冥冥中有神明夺其魂魄,驱使其投递书信,使他们的阴谋毕露。这就是叛逆曾静今日所说的从前投书,是自己加速自己被天所诛灭,到现在痛自悔恨,实在有如鬼神在暗中指挥他,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便糊里糊涂地去做了。我皇上像苍天一样好生,认为逆兽曾静处在穷乡僻壤,不知大义,先是错误地相信逆恶吕留良的邪说,接着又妄信道听途说逆党所散布的诬蔑诽谤之言,才使其陷入迷途而不知醒悟。于是引用很久远的古训“宥过无大”的合义,赦免其狂悖的罪行,给予其自新的机会。像这样虚狂放肆,互相诈惑的执谬凶恶顽徒,的确是千古所没有的痴憨;而皇上宏仁大度,特别宽容无知的人,更是千古以来所没有见过的恩典。如今蠢顽如曾静等醉生梦死之禽兽,还能有一线觉悟,感恩戴德,疾首痛心,自怨自艾,深知从前轻信邪说,谣言之误。臣仔细阅看曾静等人全部供词,更加深信道盛德至,连猪鱼都能被感化,所得到的感受很深,效果也很快;况且我朝列位皇帝圣明相承,积功累仁,天意与人心相合,占有中国一统天下,光明正大,远远超过了商汤、周文王。自从有人民以来,能取得天下的正统合法,没有像我朝这样盛大的了。
【原文】
我皇上乘乾首出,仁覆寰区,复念四海苍生,万一尚有为邪说所惑,是以万几之余,剖析圣贤之经义,以开万古群蒙,疏解至三,精详明切,特命刊刻,布告中外。俾茅檐屋,均知尊君亲上之常经;僻壤遐陬,共识践土食毛之大义。今现在之冥顽,既以趋义而归仁。被惑自愚蒙,自必格心而向化。臣谨遍谕阖营,敬宣圣德,官兵人等,莫不叩首欢呼,忭舞称庆。而臣之微悃愚忠,睹兹宝录,亦得稍为表白,永矢赤忱,以仰报皇上高厚洪恩于万一而已。臣感切于中,未由自己,敬抒愚悃,缮摺恭奏。再臣细阅逆恶张熙所供,臣言屈温山一段情节,缘比时逆恶张熙曾言,闻得广东有屈温山者,诗文甚佳,亦未出仕,并云惜未见其文集。其时臣正在诱之使言,随亦云其著作大意,仿佛与吕留良及而师曾静之意略同。其实屈温山之为人如何?并伊之诗篇文集,不唯臣从前并未寓目,抑且并未闻人说及,其书之有无邪说(朱批:此一语非卿提起,朕实未留意,而廷臣亦未有言及者。)无由而知。是时臣之所以信口称道者,盖欲探逆恶之实情,使之深信不疑,直言无隐也,理合一并奏明,伏乞皇上睿鉴。为此谨奏。雍正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朱批:览。
【译文】
我皇上为天下之尊,仁爱遍及寰宇,心中想着四海苍生,怕万一还有极少数百姓为邪说所迷惑的,所以在处理繁杂政务之余,剖析圣人贤达们所说的道理,以开启众多愚昧的人,反复注释讲解,精确详细深切,特别命令刊印成书,布告中外。使寻常百姓,都知道尊君亲上的常规原则,偏远角落的人都懂得对皇上恩泽感激的道理。如今这些冥顽之徒已经走向仁义。被迷惑是由于愚钝蒙昧,必须自己端正心情才能接近教化。臣恭谨地向属下全体官兵宣布,恭敬宣传皇上的恩德。官兵人等,没有不叩首欢呼,高兴地跳起舞,表示欢庆。而臣这点微小的真诚和忠心,看到此宝录也能得以略为表白,发誓永远赤心忠诚,以仰报皇上高厚洪恩于万一。臣感切胸中,不能自己,敬抒愚悃,缮折恭奏。另外,臣详细观看逆恶张熙所供,臣所说的屈温山一段情节,是按过去逆恶张熙曾说:广东有一个叫屈温山(指屈大均,字翁山,此处是笔误)的人,诗和文章都很好,并说可惜未见过他的文集,当时臣正在引诱张熙使他招供,于是就也随着说屈温山的著作大意和吕留良、曾静的思想基本一致。其实,屈温山的为人如何和他的诗篇文集,不但臣从前未见过,而且也没有听人说到,其书中有没有邪说(朱批:此一语不是卿提起,朕确实没有留意,而且朝廷中的大臣也没人提到此事的。)不得而知。当时臣之所以信口称赞,是因为要探问逆恶的实情,使他们深信不疑,把一切话都毫不隐瞒地供出来的原因。理当一并奏明,伏乞皇上睿鉴。为此谨奏。雍正八年三月二十六日。
雍正朱笔批示: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