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雍正向天下颁布《大义觉迷录》的始末
- 雍正上谕 一、满清入主中原君临天下,是否符合正统之
- 雍正上谕 二、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一、大清朝的建立正是天命民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二、华夷之间、人兽之间的本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三、清朝统治八十年后,造成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四、社会出现贫富差别的原因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五、整个大清国的人民到处都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六、像岳钟琪一样臣事清朝的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七、明朝亡于李自成之后,清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八、对于孔子的《春秋》大义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九、对于一个臣民来说,到底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那些狂肆毁谤皇帝的谣言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一、这“山崩川竭”的传言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二、“五星聚,黄河清”的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三、被曾静奉以为师的吕留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一、曾静等人各处行走,纠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大清国里考生增多,如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三、著述《格物集》的刘先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四、如果皇帝只应孔、孟、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五、你曾静真的是可以担当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六、“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七、清朝得天下到底是盗窃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八、到底是中华之外,四面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九、大清王朝八十多年没有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科举制度仅仅是讲名讲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一、你曾静为何尊敬悦服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土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三、边地民族全是无耻无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四、对于夷狄入主中原,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五、大逆不道的吕留良真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六、你曾静自命为济世英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七、程颢提出的选拔人才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八、雍正钱发行不久,不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九、为什么山西百姓争先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有人诬蔑你的父亲有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一、自称忠民义士的曾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二、山西嘉祥兆瑞迭现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三、云贵两地民风淳厚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四、孔庙失火和庆云出
- 曾静供词五条 一、皇上嗣位以来,是五谷丰登,人民乐
- 曾静供词五条 二、雍正皇帝是励精图治,爱抚百姓,还
- 曾静供词五条 三、皇上调拨粮食是平抑物价,还是倒卖
- 曾静供词五条 四、雍正皇帝是有好生之德,还是草菅人
- 曾静供词五条 五、雍正皇帝是霸嫂为妃,还是按照惯例
- 雍正上谕 一、皇上嗣位以来,是五谷丰登,人民乐业?
- 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一、我曾静这个文弱书生是怎样成
- 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二、我张熙久居僻壤穷乡,怎么会
- 曾静供词二条 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
- 曾静供词二条 二、雍正皇帝勤政爱民,与天理浑然一体
- 雍正上谕 一、我雍正是将遗诏的“十”改成“于”字而
- 雍正上谕 二、朕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
- 雍正上谕 三、朕之“屠弟”,正是为了不负皇考付托之
- 雍正上谕 吕留良怎么得罪了圣祖皇帝在天之灵,而落致
- 曾静供词二条 一、我是怎样受吕留良思想毒害,而成为
- 曾静供词二条 二、乱臣贼子吕留良是怎样把我们引入歧
- 雍正上谕 一、本朝子民严鸿逵追随吕留良效颦狂吠,谩
- 雍正上谕 二、曾静痛心疾首地说:“我这过去的禽兽,
- 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秀才造反,实在是自投罗
- 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假结同盟,这样才诱出真
- 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三、追根溯源,吕留良正是罪
- 雍正上谕 急下诏书,各路兵马展开大缉捕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感泣悚惶,披肝沥胆再上奏折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谨慎行事,乞请皇上睿鉴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三、追查谣言,务必要铲除祸根
- 副都统海兰等奏折 天罗地网,长沙党羽插翅难逃
- 湖南省巡抚王国栋奏折 一、境内出逆匪,以致巡抚受牵
- 湖南省巡抚王国栋奏折 二、检讨失误,湖南巡抚愿立新
- 刑部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曾静等人为什么要捕风捉影、诽
- 湖广总督迈柱奏折 曾静等人在湖南被捕审的经过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张熙堂叔张勘被追捕的经过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继续搜捕毛仪及其两子的经过
- 刑部左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一、应将曾静案及其主犯押送
- 刑部左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二、曾静等供词及押解犯人进
- 雍正上谕 沈在宽诗“陆沉不必由洪水”,其中大有深义
- 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一、雍正收用密亲王妃嫔的谣言
- 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二、臣下的确夙夜兢兢,稽察办案
- 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三、风水先生摇唇鼓舌,祸从口出
- 雍正上谕 仁君何以要对弥天重犯网开一面
- 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冒名王澍传播谣言的犯人
- 浙江总督李卫奏折 在浙江继续查访逆党情况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大义觉迷录》一书的确是觉世道之
- 浙江总督李卫奏折 谎供引起的草木皆兵、虚惊闹剧
- 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湖南人为什么非要将曾静沉潭溺
- 雍正上谕 对吕留良及家属最后应如何判决
- 安徽巡抚程元章奏 张秀公等供词南方几省与王朝有关的
- 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要继续对张应星的会客日记上的人
- 雍正上谕 朱轼等编纂的驳吕留良之书应该颁发各地学宫
- 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曾静已到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任
- 雍正上谕 一、对吕留良孙辈心有不忍,从宽免死,改判
- 雍正上谕 二、严鸿逵、沈在宽诸人应凌迟处死,戮尸枭
- 乾隆上谕 一、将攻击先王的曾静、张熙缉拿进京
- 乾隆上谕 二、将大逆不道的曾静、张熙凌迟处死
『大义觉迷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继续搜捕毛仪及其两子的经过
- 本章共 1.0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原文】
陕西总督臣岳钟琪谨奏,为奏明事。窃查逆犯曾静遣徒张熙投递逆书一案,于十二月十四日,准钦差侍郎臣杭奕禄等,会同湖南巡抚臣王国栋,咨提逆犯张熙质审,并提案犯毛仪,乃曾向浙江吕晚村家买过书籍者,系陕西凤翔府宝鸡县人等因。移咨到臣。随即密令署长安县事,县丞李元,将毛仪实在住址下落,仍用好言探问张熙去后,续据李元回称,据张熙供,毛仪系宝鸡县贡生,住在溪地方。前路过曾到他家,他已故五、六年了。他有两个儿子,都是务农的庄家汉等语。臣即遣把总王大谟,星夜前往,会同宝鸡县知县杜生,赴溪地方密访查拿。如毛仪现在,即行密拿到者,连张熙一并解楚;倘毛仪如果已故,即将张熙先行解楚。仍一面密拿毛仪之子,并搜其书籍。到日容臣审明,另奏外。合先缮折奏明,伏乞皇上睿鉴。谨奏。雍正六年十二月十五日。朱批:杭奕禄等已将逆情审明奏闻,有旨着将逆类解京完案。张熙若已解楚,则不必矣。若尚未动身,亦解送京交部,不必解往也。沿途着实宽慰,不可令受苦,差来押解之人,着实吩咐,好生送到。
【译文】
陕西总督臣岳钟琪谨奏,为奏明情况事。查逆犯曾静派遣门徒张熙投递逆书一案,于十二月十四日,接到钦差大臣刑部侍郎杭奕禄等,会同湖南巡抚王国栋发咨文到陕西,提取逆犯张熙,并提同案犯毛仪,这毛仪曾经向浙江吕留良家买过书籍,是陕西凤翔府宝鸡县人等情。咨文到达后,臣随即密派代理长安县知县、县丞李元,把毛仪确实住址下落,用好言向张熙探问。李元去后,回来报告说,根据张熙供称,毛仪是宝鸡县的贡生,住在溪地方。前些时路过,曾经去过他家,他已经去世五六年了,他有两个儿子,都是种地的庄稼汉等话。臣便派了把总王大谟,星夜赶路前往,会同宝鸡县知县杜生,往溪地方密访捉拿。如果毛仪还活着,便把他捉来,连同张熙一并押解往湖南;如果毛仪果真已经去世,就先把张熙押解往湖南。仍然一面秘密逮捕毛仪的儿子,并搜他家里的书籍。等送来以后,请允许臣审问明白后另行奏报外,理应先写奏折说明情况,谨请皇上明鉴,谨奏。雍正六年十二月十五日。雍正朱笔批示:杭奕禄等已经把逆贼情况审问清楚,奏报上来了。有旨让把这些叛逆押到北京来结案。张熙如果已押解往湖南,就不必说了。如果还没动身,可直接押解到京来交刑部,不必再押解往湖南了。一路上要切实宽慰他,不可让他受苦。差来押解的人,要切实叮嘱他们,一定要把犯人好生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