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总统寿辰祝嘏记
- ◎国史馆长介寿之小启
- ◎冯上将军双寿纪
- ◎长老赌寿之佳话
- ◎粤巡按署庆寿志
- ◎江西之三星献寿图
- ◎陶然亭雅集之俪启
- ◎章一山却聘记
- ◎叶德辉之文艺谈
- ◎辜鸿铭之愤慨
- ◎创议复辟之健将
- ◎王序与谭贝勒齐名
- ◎斯文又弱一个
- ◎宋育仁轶事
- ◎三湘耆旧传
- ◎无独有偶之假官
- ◎戚扬遇疯记
- ◎愿作鸳鸯不羡官
- ◎刘文嘉第二
- ◎吴营长之威风
- ◎使君泪滴牡丹江
- ◎法曹不法
- ◎何苦啕气呢
- ◎张大帅晋京纪
- ◎孙总长流血
- ◎王湘绮与史馆
- ◎张彪重入鄂州城
- ◎呜呼王治馨
- ◎死矣刘鼎锡
- ◎试院现形
- ◎公府新式结婚记
- ◎梁令娴于归记
- ◎狱中韵事
- ◎敦谊会之西曲
- ◎妓界助赈之韵启
- ◎凤冠霞帔之光荣
- ◎巡按夫人之威风
- ◎女杰艳史
- ◎潇湘风流案
- ◎女剧界唯一之人物
- ◎奇奇怪怪之纸人
- ◎法政学生之奇呈
- ◎异想天开之掘金谈
- ◎江西之斯巴达
- ◎妒杀趣闻
- ◎当年雄风何在
- ◎岳父之重婚罪
- ◎木偶结缡记
- ◎冷飞天之杀身祸
- ◎惊绝梅兰芳
- ◎割乳奇案
- ◎风雨话金陵
- ◎毛丫头殒命记
- ◎天然戏
- ◎****谋财
- ◎均是贼也
- ◎留学界之趣闻
- ◎奇怪之奸案
- ◎苦女儿
- ◎腊八粥
- ◎迷信欤哀悼欤
- ◎快婿变老夫
- ◎胎产志异
- ◎男女混杂之修道
- ◎旧新年之厂甸热
- ◎北京第一舞台开幕记
- ◎北京第一舞台遭劫记
- ◎民国之新讳辨
- ◎警犬
- ◎余杭琐记
- ◎封台戏之特色
- ◎东三省之马贼
- ◎特赦声中之掮客
- ◎日历新景
- ◎我佛无灵
- ◎新舞台重整旗鼓
- ◎依然歌舞升平
- ◎中学万年
- ◎赛会之惨剧
- ◎北京之真国庆
- ◎庆贺共和复活记
- ◎上海之真国庆
- ◎拥护共和纪念会
- ◎庆祝会之活剧(割下辫发十余箩)
- ◎黄上将之国葬仪
- ◎黄上将逝世记
- ◎黄上将开丧记
- ◎黄灵离沪记
- ◎蔡上将逝世记(蒋震方之通电)
- ◎蔡灵回国记
- ◎蔡灵离沪记
- ◎北京追悼黄蔡记(挽词难煞诸 大老祭台哭倒沈佩贞)
- ◎成都悼蔡记
- ◎长沙悼黄记
- ◎黄花岗上哭英雄(魂兮归来看取人间何世)
- ◎追悼海珠烈士记
- ◎记湘绮老人之丧
- ◎李军长之荣誉(崇德报功 当然如此)
- ◎东施效颦
- ◎有清遗民(人各为其主未可厚非也)
- ◎周公末路(男儿报国争先逃)
- ◎狂奴故态
- ◎官场真是戏场(第一出送盒子第二出打皂王)
- ◎重婚之法官
- ◎运动家之如夫人
- ◎知事施非刑
- ◎知事弃发妻
- ◎知事讨没趣
- ◎知事拿妖怪
- ◎知事袒小窃
- ◎知事闹新房
- ◎知事闹笑话
- ◎知事拍马屁
- ◎袁公子碰碑(故宫禾黍泣残阳)
- ◎省长困于群小
- ◎盛氏之阔绰
- ◎镇守使延师条件
- ◎洪宪遗臣(早应该侍先帝于地下)
- ◎禀牍笑柄
- ◎劳乃宣碰钉子
- ◎总长宴客趣闻
- ◎兔官僚
- ◎总统府闹鬼
- ◎雍和宫打鬼
- ◎信江中学之鬼
- ◎铁算盘
- ◎狎邪鬼
- ◎瓦石纷飞
- ◎肉金刚
- ◎东岳大帝之后
- ◎宅怪
- ◎浊水治病
- ◎旧人魂附新人体(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怨气所郁当有此变)
- ◎活鬼
- ◎范郎屡赴天台约
- ◎谈狐一
- ◎谈狐二
- ◎谈狐三
- ◎死而复活
- ◎借尸还魂
- ◎留美学校闹鬼
- ◎地藏会
- ◎父入女胎
- ◎卢江烈妇(情之圣者)
- ◎马议员之艳史(名士风流)
- ◎孝姻缘
- ◎李郎妙计(居然入我彀中)
- ◎雀屏新例(视金莲五字何如)
- ◎宣南奸杀案
- ◎催妆诗(都是个听而不闻枉为了绝妙新词)
- ◎白发红妆(一树梨花压倒双海棠)
- ◎杀奸奇计
- ◎小学生宿娼
- ◎黑龙江之风流案
- ◎欢喜禅
- ◎自由结婚之禀
- ◎自由结婚之函
- ◎阉妓离婚案
- ◎多夫之奇论
- ◎手足几成伉俪
- ◎不嫁主义
- ◎惩悍术
- ◎教员恋爱自由
- ◎懦夫快举
- ◎不良之妇
- ◎经理与女工(双双捉将官里去)
- ◎淫妇自毙
- ◎刘玉凤之哀史(始乱之终弃之张生毋乃不情)
- ◎佥事韵事
- ◎牡丹花下风流鬼
- ◎小儿女之憨情
- ◎捉奸案之艳判
- ◎南海监狱之黑幕
- ◎王局赌之黑幕
- ◎和尚行医之黑幕
- ◎赌徒骗钱之黑幕
- ◎黄天党之黑幕
- ◎谋财害命之黑幕
- ◎抢匪之黑幕
- ◎拐犯之黑幕
- ◎恶家庭之黑幕
- ◎顽民械斗之黑幕
- ◎翻戏党之黑幕
- ◎讣闻大观
- ◎古墓中之宝玉
- ◎塔顶之宝
- ◎明代钞票
- ◎古窑
- ◎金香炉
- ◎三十万金之石棺
- ◎棺中小鱼
- ◎鳊鱼与苔菜
- ◎兽性人
- ◎公鸡生卵
- ◎腹中花蛇
- ◎金匮石室
- ◎袁帝之龙袍
- ◎洪宪家臣之墨宝
- ◎国旗绣鞋
- ◎大牡丹
- ◎男子之尾
- ◎人妖
- ◎造像石幢
- ◎古钱铜印
- ◎篆书墓砖
- ◎洪宪皇子之真迹
- ◎梅郎惨死之记载(一则曰呜呼梅郎再则曰呜呼梅郎)
- ◎名伶之寿险费
- ◎翰墨姻缘
- ◎圆光奇闻
- ◎新舞台之名角(一则曰板门模样再则曰其丑如鬼三则曰声如破锣四则曰终不开口)
- ◎议会门前新绷儿
- ◎泰伯之荣典(是岂足为泰伯荣哉)
- ◎女生之悲剧(约指一枚性命一条)
- ◎长醉不醒之学生
- ◎投海请愿之异闻
- ◎麻袋中之女尸
- ◎大风冻死新嫁娘
- ◎闻所未闻之死法(死得好快)
- ◎假疯子饱尝异味
- ◎林黛玉之劫运(以金刚不坏之身罚罗汉满堂之数)
『民国趣史』◎北京第一舞台开幕记
- 本章共 1.1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第一舞台于三年开幕,即于开幕日失慎,全台尽付一炬。兹记其未炬前内容之组织与艺员之分配及开幕前之情形:
(一)剧场之形式 该舞台虽不及东西洋各新式剧场之完美,求之于北京,已为不可多觏之大剧场矣。其舞台之组织,纯取西洋转台法。所谓转台者,其台面作磨盘形,下有旋转机关,可以任意旋转,以便于布景。故曰转台。舞台以前,为池子坐位,取前低后高之法,再后则为厢楼,凡四级,其形式亦作半圆之势,无论坐于何位,均能面向舞台,此则较旧式戏园大不相同之点也。
(二)开幕之波折 第一台内幕,颇有暗潮,正风育化会之干涉及各园主之反动,均与该舞台以莫大之阻碍。当其暗潮最烈时,其经理杨小楼君,志丧心灰,已萌出世之想。小楼好禅学,时作道装,乘此旋涡未定之时,竟逃至西山碧云寺欲为僧,后因暗潮稍平,又经多人劝驾,始允回京,仍充经理云。
(三)角色之分配 据该台经理杨小楼之意见,开幕之始,暂不请鑫培等老手出演。今所聘者,白天为王又宸、龚云甫、李连仲等,夜戏则聘王凤卿、王瑶卿、路三宝等,至谭鑫培须一月后始能出演。刘鸿升本拟在该台串演,闻聘金尚未磋商就绪,故刘亦不能一时出演。杨小楼现正患病,想出台日期,亦当在半月之后也。
(四)同业之影响 自该舞台将次落成,京师原有各戏园,莫不凛凛自危。后因该台开幕有期,各园中路角色,均被该台所吸收,而各园遂大受影响,如天乐一处则路三宝、贾洪林、李连仲三健将,均入该台,所仰以为衣食之源者,惟赖梅兰芳一人。闻第一台尚有约兰芳消息,天乐园主闻之,竟造梅之邸宅,叩头哭诉,请其赐碗饭吃,如不肯留,将以性命诉之于法庭云。呜呼!梅以一青年优伶,竟有如此之伟力,使我大有儒冠误人之感。广和楼则失去刘鸿升、龚云甫、萧长华诸人。所余者惟沈华轩、朱幼芬二人。刘去后该园定一跌不起,可断言也。吉祥园则王氏弟兄一去,终亦必败而已矣。
北京近有四大戏园,均能各树一帜,他处不能与之争,尤不能与以绝大之恶影响,则中和园、三庆园、广德楼及民乐园是也。中和三庆为纯粹女班,而北京又有男女合演之禁。虽第一台声势如此,于二园毫不能吸收一人,此其一,再则北京专有一班重女轻男之顾曲家,即使该舞台角全戏好,亦不能夺此辈之嗜好,以此之故该二园且乐得作壁上观也。他如广德民乐为纯粹小学生科班,童伶去留,不能自主,且戏好而价廉,大得普通顾客之欢迎,以此之故,该二园亦不能受如何之影响也。
(五)舞台之价值 据以上所述,该台似有绝大之价值,实则所谓价值者,特其建筑物少出头地耳。至于所演之戏,仍是平日各园所演之普通戏,绝无可欢迎之处。矧其艺员中路角为最多,好角也不过凤卿、瑶卿、云甫、又宸数人而已。若求其真价值,当在半年以后,或能演新派戏,则庶不愧有此转台,有此建筑也。然以北京人旧式脑筋之健忘及旧派艺员之充斥,虽有此舞台,亦徒有其表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