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青溪道士孟安排集
- 第一卷
- ├ 道德義第一
- ├ 法身義第二
- ├ 三寶義第三
- └ 位業義第四
- 第二卷
- ├ 三洞義第五
- ├ 七部義第六
- └ 十二部義第七
- 第三卷
- ├ 兩半義第八
- ├ 道意義第九
- ├ 十善義第十
- └ 因果義第十一
- 第四卷
- ├ 五廕義第十二
- ├ 六情義第十三
- ├ 三業義第十四
- └ 十惡義第十五
- 第五卷
- ├ 三一義第十六
- ├ 二觀義十七
- └ 三乘義第十八(原缺)
- 第六卷
- ├ 六通義第十九(缺)
- ├ 四達義第二十(缺)
- ├ 六度義第二十一(缺)
- └ 四等義第二十二(缺)
- 第七卷
- ├ 三界義第二十三
- ├ 五道義二十四
- └ 混元義第二十五
- 第八卷
- ├ 理教義第二十六
- ├ 境智義第二十七
- ├ 自然義第二十八
- └ 道性義第二十九
- 第九卷
- ├ 福田義第三十
- ├ 淨土義第三十一
- ├ 三世義第三十二
- └ 五濁義第三十三
- 第十卷
- ├ 動寂義第三十四
- ├ 感應義第三十五
- ├ 有無義第三十六
- └ 假實義第三十七
『道教义枢』五濁義第三十三
- 本章共 648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义曰:五浊者,时代下衰,众生多恼,亦浇浮之事,明尘累之由,欲令出三界之樊笼,入一源之妙域,此其致也。
释曰:一、烦恼浊者,谓是通欲,恼累行人,故名为恼。二、见浊者,谓是别欲,分别取着,故名为见。三、命浊者,语其短促,色心连持,故名为命。四、生死浊者,谓是众生,生处非一,故名众生,生必灭坏。五、时运浊者,明末世浇漓,三灾所起,劫命使然,故名时运。经云:怜愍将来,劫运多恼,水火兵灾,种种疾病。又五浊体义者,恼见二浊,以心为体;命与生,色心为体;时运一浊,以假实法总为体。本周体,明时乱,体无时故也。所以离欲为二者,明欲有通别,所以为二。命与众生,同是假名,而分假为两者,正为凡夫欣生爱命,故为二种生,是曰成命,谓相续也。然五浊之中,有差有甚,何者?前二则甚,浊本故也,后三则差,亦通五浊。如净土中,亦说迁变生死,亦说常命,亦说有时也。若言圣应五浊,故不论耳。又三灾义者,兵、病、水火也。《本际经》云:兵戈、水火、毒疫灾害,若阳九百六小劫之会,有此三灾。又云:以刀兵为劫,以大病为劫,以水火为劫,此则三灾所起,三小劫末也。又云:一小劫末,具此三灾。经戒云:水火之灾者,此兵病万姓,水火蕩汰。然阳九百六,又有大小。陆先生云:四百五十六岁为阳九,而十阳九四千五百六十岁为一元,有此三灾也;三百六十岁为百六,亦有此灾,此小阳九百六也。若四万五千六百岁为阳九元,三千六百岁为百六周,此大阳九百六也。《天地运度经》云;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万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天戹谓之阳九,地戹谓之百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