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西游原旨序
- 西游原旨再序
- 西游原旨读法
- 西游原旨歌
-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 第九回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 第十回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魏丞相遗书托冥吏
- 第十一回 游地府太宗还魂 进瓜果刘全续配
-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
-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降魔
-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猴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圭木母空
-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河 金木垂慈救小童
-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左山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 第五十三回 神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破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 第六十四回 荆束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像伏妖王
-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主还归大道真
-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致旱 孙大圣劝善施霖
-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土授门人
-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会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 第九十五回 假合形骸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毒 圣显幽魂救本原
-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铲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 读西游原旨跋
- 西游原旨跋
- 重刊西游原旨跋
- 西游原旨诗结
『西游原旨』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 本章共 2.7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悟元子曰:上回结出空言无补,非三教一家之理,而真履实践,乃性命双修之功矣。然炼已待时,仙真之要诀;存心养性,圣贤之首务。若不先除去心中之瘴碍,则随缘逐境,性乱心迷,欲向其前反成落后矣。故此回叫学者,去其旧染之污,打彻道路,尽性至命,完成大道耳。
“三藏脱离了小西天,欣然上路。”
是已去假境而就实地,正当任重道远,死心忘机之时。故行者道:“放心前进,自有宿处。”
言放去一切妄想之心,脚踏实地,下学上达,自卑登高,功到自成;不得畏难逡巡,自阻前程。何则?妄心一生,禅性不定,道心不清,无以救真而除假;真假相混,与道相远,仍是空而不实,出不得小西天境界,焉能造到大西天佛地也。故老者道:“此处乃小西天,若到大西天,路途甚远。且休道前去艰难,只这地方也难过。”
言修道由小以及大,小处不能过,而大事未可卜出。《了道歌》云;“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性定自然丹信至,心清然后药苗生。”
则是稳禅性而清道心,所不容缓者。虽然,欲隐其性,必先去其害性之物;欲清其心,必先却其迷心之事。
“稀柿同”,稀者,希求;柿者,市利。“七绝”者,七情。言情欲能绝灭其真性也。人生世间,惟货利是图,而锢蔽其灵窍;惟情欲所嗜,而堆积其尘缘。填满胸怀,积久成虫,其污秽恶臭,尚言哉?“西风臭”者,情动必溃也。“东南风不闻见”者,和气致祥也。“驼罗庄五百多人家,别姓居多,惟老者姓李。”
驼罗者,净土真性所居之处。“姓”与性同,“李”为木,即性也。“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性相近而习相远,任其气质之性,而乱其天命之性矣。天命之性,性之善者,故曰“李施主有何善意?”
气质之性,性之恶者,故曰“我这里有个妖精。”
若能知去恶性而养善性,此便是照顾驼罗,当下禅性稳当。“下了个定钱,再不必去请别人。”
更求妙方也。
“驼罗庄久矣康宁,只因忽然一阵狂风天变,有一个妖精,将牧放的牛马猪羊吃了,见鸡鹅囫囵咽,遇男女夹活吞。”
人性本善,因天风一《姤》,先天入于后天,真性变为假性,见之即爱,遇之即贪,恣情纵欲,无所不至。原其故,皆由不能一性一心,贪财忘义无法可治,所以妖精难拿,甘受折磨。古人云:“凡俗欲求天上事,寻时须用世间财。若他少行多悭吝,千万神仙不肯来。”
即此之谓也。然拿妖之法,非谈《孔雀》,念《法华》,烂西瓜之和尚所能知;非敲令牌,施符水,落汤鸡之道土所能晓。盖此等之辈,借仙佛之门户,哄骗愚人,舍命求财,惟利是计,有虚名而无实学。焉知得真正修行之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秀在内而不在外,所积者德,所轻者财;诸般不要,但只是一茶一饭而已乎?最提醒人处,是行者扯住八戒沙僧道:“出家人怎么不分内外?”
夫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本宜内而末宜外,外本内末,是内外不分,大失出家人之本分,乌乎可?
“风过处,空中隐隐的两盏灯来。八成道:古人云:‘夜行以烛,无烛则止。你看他打一对灯笼引路,必定是个好的’。沙僧道:“是妖精的两只眼亮。’八戒道‘眼有这般大,不知口有多少大哩!’”
骂尽世间贪财好利之徒,眼见好物,心即欲得,日谋夜算,不顾行止,其所谓一对灯笼引路,曲肖其形,如见其人矣。“八戒、行者与怪相斗,那怪两条枪,如飞蛇掣电抵住。”
不知戒行,左右惟利是计,即孟子所谓“有贼丈夫焉,必求陇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是也。“使出枪尖,不知枪柄收在何处。”
尖算无比,机谋暗运,虽明眼者亦所难窥。谓之“软柄枪”,外君子而内盗贼,小人谋利有如此。“不会说话,未归人道,浊气还重。”
人道不知,利心最重,伤天害理,利己损人,则近于禽兽矣。
“东方发白,那妖回头就走。八戒、行者赶至七绝山稀柿同,臭气难闻。行者捂着鼻子,只叫;‘快赶。’”
噫!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瞒心昧己,悭贪吝惜,见财起意,见利忘义,其胸中秽污,不堪言矣。有戒行者,安忍闻之耶?“现出本相,乃是一条红鳞大蟒长蛇。”
蛇者,至毒之物,蛇至成蟒,毒莫大焉。喻人利心一动,诡谲百出,其毒之伤人,与蟒蛇之伤人无异。昔吕祖见参禅僮,鼻出小蛇,谓僧珍曰:“此僧性毒,多贪恨,熏蒸变化以成蛇相,他日瞑目,即受生于蛇矣。”
观此而仙翁以蟒蛇讥利徒,岂虚语哉?
“那怪钻进窟内,尾巴露在外边。”
大凡利徒作事,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装出一片道学气象,暗中取事,自谓人不及觉,谁知藏头而究露尾,可以哄得呆子,到底难瞒识者。何则?贪图心重,种根已深,有诸内,必形诸外,无利于搜,转身不得,虽能前边掩饰一时,难禁后边仍复出头。吁!如此举止,既不能瞻前而回头,又不能顾后而知戒,终必打一跌,挣扎不起,睡在地下窟穴中,带不去一物,强爬乱扑,而罔费精神,祸发害己,何益于事乎?《悟真》所谓“试问堆金如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
即此意。学者若不先将此稀柿七绝之毒蛇除去,而欲望成道难矣。
《阴符经》曰:“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盖利心一绝,无不可绝者;利心能反,无不可反者。昔给孤长者,金砖铺地,请佛说法,卒得皈依妙法,财非不可用,特用之得当与不得当耳。愚人每以此而杀身,圣人恒借此而成道,世财法财,内外相济,而大事易就。说到此处,未免起人惊疑,认以为怪,利足伤人,慌得退后,不敢向前矣。佛云:“若说是事,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或误为闺丹炉火中用财,便是毁谤圣道,当入拔舌地狱。殊不知大修行人之作用,别有天机,非愚人所可识。
“行者反向上前,被怪一口吞之。”
入虎穴而探虎子,可谓大机大用,真知下手矣。“八戒捶胸跌脚道,倾了你也。”
是未明个里之消息,而恐惧难前。“行者在妖精肚里支着铁棒,道:‘八戒莫愁,’”
是已得袖,袖里之机关,而把柄自牢。“叫他搭桥”,羊肠利路,不妨为渡迷之桥梁;“一条东虹”,贪图邪心,直可作上天之阶梯。“肚皮贴地变船儿”,死心忘机,刹那间烦恼结成慈航;“脊梁搠破现桅杆”,去暗度明,转运时内外尽归一气。“那怪挣命前蹿,比风还快,回旧路,死于尘埃。”
死心妙谛,正在于此,驼罗庄人家,从此可以安生无忧,而禅性可于此而稳定。禅性一稳,,道心可清。
然秽污不脱,而道心犹未易清,脱离秽污之法,秽污自何而生,还自何而脱,不必另开好路,拱开旧路,方能清其道心,而不为秽污人心所阻滞。最妙处,是八戒道:“看老猪干这场臭功。”
盖香从臭出,甜向苦来。不在至臭处干来,不知香之实;不在大苦处作出.不知甜之佳。此欲其清心,必先脱其秽污也。“八戒变作大猪,将众人干粮等物,一捞食之。”
任重道远,非巨富大力食肠如天蓬元帅者,不能过得秽污,清得道心。八戒拱路,众人送饭,以见人我共济,彼此扶持,利己利人。禅性稳而道心清,拯救驼罗,脱离秽污之大法门,真道路,放心前行,自有宿处。故结曰:“六欲尘情皆剪绝,平安无阻拜莲台。”
诗曰:
清静门中意味深,贪图货利秽污侵。
急须看破寻真路,大隐廛林养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