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西游原旨序
- 西游原旨再序
- 西游原旨读法
- 西游原旨歌
-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 第九回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 第十回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魏丞相遗书托冥吏
- 第十一回 游地府太宗还魂 进瓜果刘全续配
-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像化金蝉
-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降魔
-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猴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
-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圭木母空
-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河 金木垂慈救小童
-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左山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 第五十三回 神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破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 第六十四回 荆束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像伏妖王
-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主还归大道真
-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致旱 孙大圣劝善施霖
-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土授门人
-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会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 第九十五回 假合形骸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毒 圣显幽魂救本原
-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铲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 读西游原旨跋
- 西游原旨跋
- 重刊西游原旨跋
- 西游原旨诗结
『西游原旨』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 本章共 3.2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悟元子曰:上回言扫邪归正,方是修身之道,乃一切迷徒,反信邪背正,作孽百端。故此回写出邪正结果,提醒学人耳。
篇首“祭赛国王与大小公卿,见大圣八戒腾云提妖而去,一个个朝天礼拜,又拜谢三藏、沙僧。道:‘寡人肉眼凡胎,只知高徒有力量,拿住怪贼便了,岂知乃腾云驾雾之上仙也!’”
言争胜赛宝之徒,丧其天真,迷于邪行,罔知愧悔,甘心受疚,皆是肉眼凡胎,而不知有腾云驾雾上仙之大道,足以提迷徒而上天堂也。“满朝文武欣然拜礼”,是已由迷而语,知得今是而昨非。正可于乱石丛中,拣出真空;欲水波里,拈来把柄。再不必奔灞灞奔,愚而自误也。
“将金箍棒吹口仙气,变作一把戒刀。”
此执中用权,精一不二,戒之道也。“将黑鱼怪割了耳朵”,戒其非礼勿听也;“将鲇鱼精割了下唇”,戒其非礼勿言也;“把二妖撇在水里”,戒其非礼勿视也;“快去对万圣老龙说,我齐天大圣孙爷爷在此”,戒其非礼勿动也。乃有一等无知迷徒,纵放人心,不知禁戒,顺其所欲,人于旁门,邪说淫辞,以交战为能,以三合为期,取经水首降之物,归附于我,自为接命,不过招驸马为愚婿焉耳,其他何望?
“那妖使一柄月牙铲,分开水道,在水面上叫道:‘是什么齐天大圣,快上来纳命!’”
月象其心,牙象其毒害,铲比其锋利。言御女采战之徒,在毒心上作事业,水道中做活计,自送其死,若不知利害,一入网中,任尔齐天大圣,亦必纳命难逃,而况于他乎?又云:“你是取经的和尚,我偷祭赛国宝贝,与你何干?却无故伤我头目。”
夫真经人人本有,不待他求。一切地狱种子,误认一己之精为阴,女子之经为阳,交合采取,即谓取《坎》填《离》,妄想成丹。殊不知取妇女之经,即是偷了祭赛国宝贝,终不与你相干,无故伤好人脸面,冤屈亏心,何处伸说?故行者道:“金光寺僧人,与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辨明冤枉?”
圣人之道,大公无私,一体同观,处处积功累行,益已益人,非可与不检身务本、损人利己、伤天害理者比。欲辨明冤枉,舍大圣其谁与归?
“常言道;‘武不善作。’只怕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误了你去取经。”
言男女交合,以苦为乐,常遭伤害性命之事,若以常道而行仙道,差之多矣,岂不误了取经也?“行者与驸马斗经三十余合,不分胜负,八戒从背后一筑,那怪九个头,转转都是眼睛,铲抵钯棒,又耐了六七合,挡不得前后齐攻,他却打个滚,腾空跳起。”
写出房中丑态,无所不至,俱是实事,曲肖其形。“现了本相,是一个九头虫。八戒心惊道:‘我自为人,也不曾见这等个恶物,是县血气生此禽兽?’”
用九浅一深之淫行,而绝无怜香惜玉之慈念,是亦妄人而已矣,与禽善奚择哉?“大圣跳在空中,怪物半腰里又伸出一个头来,把八戒一口咬住,捉下水内。”
元神出舍,身不由主,情动必溃,yin精下漏矣。
“行者要进水去看看,变螃蟹淬干水内,原来这条路是他前番袭牛魔王盗金睛兽走熟了的。”
言不知正道,恣清纵欲,横行无忌,随心自造,意乱性迷,近于禽兽,无得于彼,有伤于我。如此等辈,苦中作乐,自寻其死路,而罔知有戒,虽死期未至,已是绑在树上哼哩!尚谓四顾无人,可以脱身欺世,焉知神兵早被长怪拿去乎?噫!养心莫善于寡欲,今不能寡欲,而反多欲,以此为仙佛之道,然乎?否耶!当此之时,身入迷城,若非心知禁戒,很力把持,大闹一番,反邪归正,其不至伤其性命者几希。
“八戒悄悄的溜出”,戒慎乎其所不睹也;“行者爬上宫殿观看”,恐惧乎其所不闻也。“见钉钯放光,使个隐身法,将钯偷出”,莫见乎隐也;“呆子得了手,叫行者先走,自己打进宫殿”,莫显乎微也。“一路钯,筑破门扇,打碎家伙。骂道:‘你焉敢将我捉来,这场不干我事,是你请我来家打的。快拿宝贝还我,回见国王了事。’”
夫有色则着相,无色则着空,有色无色均非圣造。“打碎门扇家伙”,既不容有色而着相;“焉敢将我捉来”,又不容无色而着空。非色非空,运用于不暗不闻之中,施为于人我两济之内,慎独之功,还丹之道,有为无为,性命双修,俱可了了。
《悟真篇》云:“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
是岂顽空御女之谓欲?倘以为顽空御女之道,“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心头一坏,命即动摇,性命俱伤,尸骸已为九头收去,可不畏哉?,仙翁慈悲,演出二郎一段公案,彰善罚恶,使学者除假修真,因真悟假,一意双关,不可不辨。
“二郎”者,《坤》阴之偶也;“六兄弟”者,《坤》之六阴也。“狂风滚滚,从东往南。”
东南为《巽》,《巽》为风,《巽》一阴所生之处。《巽》上二爻属《乾》金,象鹰;下一爻属《坤》土,象犬。故“驾着鹰犬,踊跃而行。”
总言《坤》之一阴始生也,阳主生,阴生杀,生杀分明,天地消长自然之常。小人每以此而亡身,圣人恒赖此而成道。故行者见了对八戒道:“留请他们与我助战,倒是一场大机会。”
何以行者又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待他安下,我却好见”?《坤》之一阴方生,其端甚微,其势甚盛,有“履霜坚冰至”之象,能以伤阳,故曰“不好见他”。阴dao主柔顺,宜于安贞,能安于贞,不但不伤于阳,而且能助其阳,故曰“待他安下,我却好见”。《易》曰:“安贞,吉。”
又曰:“用六,利永贞。”
二郎欲“欢叙一夜,待天明索战,在星月光前,幕天席地,举杯叙旧”等语,俱“安贞”、“永贞”之义。
“八戒下水打入殿内,此时那龙子看着龙尸哭,龙孙与那驸马,正在后面收拾棺材。一钯把龙子筑了九个窟窿”,是叫开生门而闭死尸;“龙婆与众往里乱跑,驸马带龙孙往外杀来,大圣与七兄弟一拥上前,把个龙孙剁成几断”,是叫转杀机而求生机。“九头精半腰里才伸出一个头来,被那细犬一口把头血淋淋的咬将下来,那怪负痛逃生,径投北海而去。”
流荡忘返,不知“安贞”、“永贞”之利,流于邪行,采取于人,反害于已。着意于阴dao,而即受伤于阴dao;求生于北海,而即投生于北海。还以其人之术杀其人,出乎尔者反乎尔,自作自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有如此。“八戒要赶,行者止住。二郎道:‘不赶他倒也罢了,只是遗这种类在世,必为后人之患’。至今有个九头虫滴血,此遗种也。”
《西游》之作,批破旁门一切,指出至真妙道,为道家之眼目,立万世之津梁,一字一语,金声玉振,为我后人者,不可不为之切矣。乃今,犹有借《西游》而印证闺丹之术者,其即九头虫之滴血遗种,虽仙翁亦无可如何也,可不悲哉?
“行者变作怪物前走,八戒后追,向公主赚浑金匣佛宝、白玉匣灵芝,收在身边。’”
此有戒有行,戒行两用,不妨以真变假,借假赚真,真假浑合,阴阳如一,有无不拘,除邪护宝之天机,正“安贞”、“永贞”之妙用。“行者现了本现,八戒筑倒公主。”
真者既现,假者即灭,戒行之运用,神矣!炒矣!
“还有一个老龙婆,撤身就走,八戒赶上要打,行者道:‘莫打死她,留个活的,好去国内献功。’”
万圣老龙、万圣公主、九头虫者,自圣偷宝之贼心;龙婆者,永贞护宝之婆心。死其贼心,活其婆心,得一毕万,入于除邪护宝之三昧矣。“特龙婆提出水,随后捧着两个匣子上岸。悟之者立跻圣位,迷之者万劫沉流;出沉流而立实地,先迷后得主,用六而不为六所用,用阴之道,莫善于此。彼用“阴dao厌九一”者,岂知有此乎?说到此处,金光寺之冤枉,可以大解大脱,而欺心暗昧,一切俱明矣。
“把舍利安在宝瓶中”,不空而空也;“龙婆锁在塔心柱”,空而不空也。“念动真言,吩咐诸神,每三日进饮食一餐,与龙婆度口,少有差讹,即行处死。”
言一念纯真,神明默运,三而归一,得其生路;倘少有差讹,着于声色,性命有伤,即入死地。《阴符》所谓“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者是也。
“行者将灵芝草,把十三层塔,层层扫过,安在瓶内,温养舍利。”
是丝毫不染,纤尘必去,安自于虚圆不测之中.置身于清静无为之内。这才是整旧如新,改过流动之物,收藏闪灼之气;革去旧染,立起新匾,从此丹书有信,凤浩注名。结出“邪怪剪除万境静,宝贝回光大地明。”
人何乐而不除邪静境,求宝回光哉!
诗曰:
着空着色尽为魔,不晓戒行怎奈何?
大道分明无怪诞,存诚去妄斩葛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