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一难
- 卷一 二难
- 卷一 三难
- 卷一 四难
- 卷一 五难
- 卷一 六难
- 卷一 七难
- 卷一 八难
- 卷一 九难
- 卷一 十难
- 卷一 十一难
- 卷一 十二难
- 卷一 十三难
- 卷一 十四难
- 卷一 十五难
- 卷一 十六难
- 卷一 十七难
- 卷一 十八难
- 卷一 十九难
- 卷一 二十难
- 卷一 二十一难
- 卷一 二十二难
- 卷二 二十三难
- 卷二 二十四难
- 卷二 二十五难
- 卷二 二十六难
- 卷二 二十七难
- 卷二 二十八难
- 卷二 二十九难
- 卷三 三十难
- 卷三 三十一难
- 卷三 三十二难
- 卷三 三十三难
- 卷三 三十四难
- 卷三 三十五难
- 卷三 三十六难
- 卷三 三十七难
- 卷三 三十八难
- 卷三 三十九难
- 卷三 四十难
- 卷三 四十一难
- 卷三 四十二难
- 卷三 四十三难
- 卷三 四十四难
- 卷三 四十五难
- 卷三 四十六难
- 卷三 四十七难
- 卷四 四十八难
- 卷四 四十九难
- 卷四 五十难
- 卷四 五十一难
- 卷四 五十二难
- 卷四 五十三难
- 卷四 五十四难
- 卷四 五十五难
- 卷四 五十六难
- 卷四 五十七难
- 卷四 五十八难
- 卷四 五十九难
- 卷四 六十难
- 卷四 六十一难
- 卷五 六十二难
- 卷五 六十三难
- 卷五 六十四难
- 卷五 六十五难
- 卷五 六十六难
- 卷五 六十七难
- 卷五 六十八难
- 卷六 六十九难
- 卷六 七十难
- 卷六 七十一难
- 卷六 七十二难
- 卷六 七十三难
- 卷六 七十四难
- 卷六 七十五难
- 卷六 七十六难
- 卷六 七十七难
- 卷六 七十八难
- 卷六 七十九难
- 卷六 八十难
- 卷六 八十一难
『难经正义』卷三 三十七难
- 本章共 984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三十七难曰:五脏之气,于何发起,通于何许,可晓以不?
然:五脏者,当上关于九窍也。故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香臭矣;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黑白矣;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肾气通于耳,耳和则知五音矣。
此节乃《灵枢?脉度篇》文,稍有增易,大意谓五脏和则七窍通,不和则七窍不通。经言上阅七窍,此言九窍,当是简误。若洁古认真九窍,添“三焦之气通于喉,喉和则声鸣矣”二句,未免蛇足。谢氏曰:本篇问五脏之气,于何发起,通于何许,答文止言五脏通九窍之义,而不及五脏之起发,恐有缺文。
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
五脏神气之所舍,不和则气不得上达,故七窍不通。若六腑不和,则血气留滞于皮腠,有形之物,积聚而为痈矣。此结上起下之辞也。
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脉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荣也,故曰格。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荣也,故曰关。阴阳相盛,不得相荣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
阳邪中于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壅而邪实,邪实则不和之脉转而盛矣。阴邪中于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滞而邪实,邪实则不和之脉转而盛矣。阴阳之脉俱盛,则成关格之证死矣。此亦《灵枢?脉度篇》文,惟“关格”二字,与经文相反,当是错简。若夫覆溢关格之脉证,可与三难参观。
按:《灵枢?脉度篇》曰:阴气太盛,阳气不能荣,故曰关。阳气太盛,阴气不能荣,故曰格。终始篇曰: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脉口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素问?六节脏象论》曰: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四盛以上为关阴。仲景
《伤寒论》云: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斯皆以阴气盛为关,阳气盛为格,故知此节“关格”二字倒置,为错简也。
经言气独行于五脏,不荣于六腑者,何也?
然:夫气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阴脉荣于五脏,阳脉荣于六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不覆溢,人气内温于脏腑,外濡于腠理。
滑氏曰:此因上章“营”字之意,而推及之也。亦《灵枢》十七篇文,大同小异。所谓气行于五脏,不营六腑者,非不营行六腑,谓在阴经,则营于五脏,在阳经,则营于六腑。脉气周流,如环无端,则无关格覆溢之患,而人气内得以温于脏腑,外得以濡于腠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