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一难
- 卷一 二难
- 卷一 三难
- 卷一 四难
- 卷一 五难
- 卷一 六难
- 卷一 七难
- 卷一 八难
- 卷一 九难
- 卷一 十难
- 卷一 十一难
- 卷一 十二难
- 卷一 十三难
- 卷一 十四难
- 卷一 十五难
- 卷一 十六难
- 卷一 十七难
- 卷一 十八难
- 卷一 十九难
- 卷一 二十难
- 卷一 二十一难
- 卷一 二十二难
- 卷二 二十三难
- 卷二 二十四难
- 卷二 二十五难
- 卷二 二十六难
- 卷二 二十七难
- 卷二 二十八难
- 卷二 二十九难
- 卷三 三十难
- 卷三 三十一难
- 卷三 三十二难
- 卷三 三十三难
- 卷三 三十四难
- 卷三 三十五难
- 卷三 三十六难
- 卷三 三十七难
- 卷三 三十八难
- 卷三 三十九难
- 卷三 四十难
- 卷三 四十一难
- 卷三 四十二难
- 卷三 四十三难
- 卷三 四十四难
- 卷三 四十五难
- 卷三 四十六难
- 卷三 四十七难
- 卷四 四十八难
- 卷四 四十九难
- 卷四 五十难
- 卷四 五十一难
- 卷四 五十二难
- 卷四 五十三难
- 卷四 五十四难
- 卷四 五十五难
- 卷四 五十六难
- 卷四 五十七难
- 卷四 五十八难
- 卷四 五十九难
- 卷四 六十难
- 卷四 六十一难
- 卷五 六十二难
- 卷五 六十三难
- 卷五 六十四难
- 卷五 六十五难
- 卷五 六十六难
- 卷五 六十七难
- 卷五 六十八难
- 卷六 六十九难
- 卷六 七十难
- 卷六 七十一难
- 卷六 七十二难
- 卷六 七十三难
- 卷六 七十四难
- 卷六 七十五难
- 卷六 七十六难
- 卷六 七十七难
- 卷六 七十八难
- 卷六 七十九难
- 卷六 八十难
- 卷六 八十一难
『难经正义』卷一 四难
- 本章共 1.1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四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
此言脉之阴阳虽在于尺寸,其阴阳之气,又在浮沉。如心肺居膈上,阳也,呼出必由之,肾肝居膈下,阴也,吸入必归之。脾受谷味,为生脉之原而在中,而呼出吸入,无不因之,故诊脉之法,浮取乎心肺,沉取乎肾肝,而中应乎脾胃也。
按:经言呼出者,非气自心肺而出也,为肾肝在膈下,其气因呼而上至心、至肺,故呼出心与肺也。心肺在膈上,其气随吸而入至肾、至肝,故吸入肾与肝也。夫呼者因阴出,吸者随阳入,其呼吸阴阳,相随上下,经历五脏之间,乃脾胃受谷气以涵养之也,故言其脉在中。读此节不得刻舟求剑,谓呼出之气为阳,吸入之气为阴也。
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按之不足,举之有余曰浮,浮为阳者,象火而炎上也;按之有余,举之不足曰沉,沉为阴者,象水而润下也。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
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浮大无力,按之散而欲去者,名曰散;浮细而迟,往来蹇滞不前者,名曰涩。沉而有力,实大弦强,按之但觉坚极而不移者,名曰牢;大而长微弦,按之隐指然,中取、沉取皆有力者,名曰实。心肺俱俘,何以别之?盖心属火,故其象浮而大散;肺属金,故其象浮而短涩。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盖肝属木,故其象牢而长;肾属水,故其象举指按之来实,水体外柔而内刚也。脾属土在中,旺于四季,主养四脏,其脉来从容和缓,不沉不浮,故曰其脉在中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邪?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谓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逆顺也。
过于本位谓之长,不及本位谓之短,按之往来流利,辗转替替然,谓之滑也。前引五脏之脉,以应五行,此又引三阴三阳之脉,以应六气。其浮滑长,三阳也;沉短涩,三阴也。而于三部中察此六脉,即可知阴阳盛衰之机。盖阴阳之脉不单至,惟其不单至,故有此六脉相兼而见,惟其相兼,故有一阴一阳,一阳一阴之不同也。此别阴阳虚实之法。再参春夏秋冬,观其六脉之变,则庶乎可知病之逆顺矣。
按:徐氏曰:此节言六脉互见之象也,此但举其例而言,亦互相错综,非一定如此也。其经,手足三阴三阳也;逆顺,如心脉宜浮,肾脉宜沉,则为顺;若心脉反沉,肾脉反浮,则为逆。此又见脉无定体,因经而定顺逆也。然脉之浮沉,或可相兼,滑涩长短,不得并见,亦当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