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序
- ├ 原序一
- ├ 原序二
- ├ 原序三
- └ 自序
- 卷一 礼集
- └ 草部
- 卷二 礼集
- ├ 木部
- ├ 果部
- ├ 菜部
- ├ 谷部
- ├ 金石部
- ├ 人部
- ├ 兽部
- ├ 禽部
- └ 虫鱼部
- 卷三 乐集
- ├ 内经要语
- ├ 先哲名言
- ├ 持脉真诀
- ├ 内景详解
- ├ 肺
- ├ 大肠
- ├ 胃
- ├ 脾
- ├ 心
- ├ 小肠
- ├ 膀胱
- ├ 肾
- ├ 心包
- ├ 三焦
- ├ 胆
- └ 肝
- 卷四 乐集
- ├ 摄生
- ├ 阴阳
- ├ 脏象
- ├ 气味
- ├ 治则
- ├ 病机
- └ 运气
- 卷五 乐集
- ├ 论治大纲
- └ 辨证大纲
- 卷六 射集
- ├ 伤寒
- └ 温热
- 卷七 射集
- ├ 中风
- ├ 燥
- ├ 伤风
- └ 火
- 卷八 御集
- ├ 中暑(中与伤同)
- ├ 温
- ├ 疟
- └ 痢(经谓之肠,后人又名滞下。)
- 卷九 御集
- ├ 肿胀
- ├ 嗝
- ├ 呕吐
- ├ 霍乱
- ├ 干霍乱(俗名绞肠沙。)
- └ 泄泻
- 卷十 御集
- ├ 伤食
- ├ 不能食
- ├ 气、痞满
- ├ 吞酸嘈杂
- ├ 黄胆
- ├ 积聚
- └ 三消
- 卷十一 书集
- └ 虚劳
- 卷十二 书集
- ├ 咳嗽
- ├ 肺痿
- ├ 肺痈
- ├ 痰饮
- ├ 喘
- ├ 举例
- ├ 汗
- ├ 不寐
- └ 健忘·怔忡·惊悸
- 卷十三 书集
- ├ 痿
- ├ 痹
- ├ 麻木
- ├ 厥
- ├ 疝(疝字从山,取根深重着之义。)
- └ 痫(病因痫发,故字从痫。)
- 卷十四 数集
- ├ 头痛
- ├ 眩晕
- ├ 目病
- ├ 耳病
- ├ 胃脘痛(胸痛、心痛、腹痛。)
- ├ 腰痛
- └ 胁痛
- 卷十五 数集
- ├ 小便不通(交肠、关格二症附后。)
- ├ 小便不禁
- ├ 淋
- ├ 举例
- ├ 浊
- ├ 遗滑
- ├ 大便秘结
- ├ 大便血
- ├ 痉
- └ 脚气
- 卷十六 数集
- ├ 调经
- ├ 附《金匮》治妇人杂病五方
- ├ 带下
- ├ 崩漏
- ├ 胎前
- ├ 产后
- └ 附仲淳治疔疽一切肿毒神方〔症轻者,制小其剂。〕
- 跋
- └ 跋
『顾氏医镜』腰痛
- 本章共 1.4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腰痛有肾虚,有气滞,有血瘀,有痰饮,有闪挫。有寒湿,有湿热之不同,宜分别施治。经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故腰痛虽有多端,其原皆本于肾虚。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也。然标急先治标,而后治其本,标本不失,此谓良工矣。
保阴煎 六味汤丸 左归丸饮〔俱见虚劳。〕腰痛攸攸隐隐,痛而不甚,无已时者,属肾虚选而用之。
如用六味,宜加牛膝、杜仲、枸杞、玉竹、猪肾,脊髓煎汤煎药更佳。
此皆壮水之剂,肾水不足者,宜常饮之。
青蛾丸 八味丸〔见不能食。〕肾虚火衰,腰痛,小水清利,脉沉小迟者宜之。
杜仲〔醋炙。〕破故纸〔胡桃油炒。〕胡桃肉〔俱温补肾脏。各四两。〕或加鹿茸 羊肾〔胡桃内研膏,蜜丸桐子大。陈酒下三四、钱。〕此皆益火之剂,果属肾中诸阳衰弱者可用,内有热者大忌。
聚宝丹〔见胃脘痛。〕此方气血兼理,治诸痛颇效者,以凡痛必因气滞血凝故也。
五磨饮〔见胃脘痛。〕治气滞腰痛、脉沉者。〔外用檀香末。涂痛处。〕宜加当归、续断、玄胡、砂仁。
黑牛续地饮〔自制。〕治瘀血腰痛,痛有定处,转动若锥刀之刺,日轻夜重,小便利大便黑,脉涩者。
黑豆 牛膝〔生用。〕续断 生地〔均主补肾,又能行瘀。〕当归 玄胡〔活血利气。〕丹皮 赤芍〔凉血行瘀。〕如因闪挫跌扑,转舒不便,呼吸作痛者,可加乳香、没药。如不效,脉沉有力痛甚者,或再加桃仁、大黄。〔韭菜汁炒。〕
二陈汤〔见中风。〕
四苓散〔见湿。〕治痰饮流入肾经,往来走痛,或心下悸,胍滑者。
二方合用,〔宜去甘草。〕当君茯苓。〔渗痰利饮,安神定悸。〕加沉香、砂仁,〔芳而下达,气利则痰自行。〕杜仲、续断。〔补而不滞,正旺则邪自除。〕如人壮实,脉有力痛甚者,可用礞石丸〔痰去,方以补药滋阴。〕
肾着汤〔见湿。〕治寒湿着肾,身重腰冷疼痛。〔外用艾热熨之,或再用草乌末,姜汁涂之。〕可加破故纸、杜仲、续断。
三妙散 治湿热腰痛,或作或止。
苍术〔燥湿。〕黄柏〔清热。〕牛膝〔最利腰膝。〕宜加生地、茯苓、杜仲、续断。
此六方皆治标之剂,宜各审明致病之因,而采用之。
【举例】
一 一老人久患腰痛。仲淳令日服枸杞〔一两。〕麦冬、熟地〔各五钱。〕补肾,人参〔二钱。〕白术、陈皮〔各三钱。〕益气健脾强肾,能再生子,八十未艾。〔余常以此方治脾肾两虚之人,甚效。〕二 一人腰痛甚。仲淳诊之曰:此系气郁,兼有瘀血停滞。用香附、苏梗、橘红〔各二钱。〕快气开郁;牛膝〔五钱,〕续断、当归、五加皮〔各二钱。〕活血祛瘀。加童便〔一杯。〕服二剂即愈。
三 一人伤寒后两腰偻废卧床彻夜痛叫,百治不效。嘉言诊之:其脉亦平顺无患,其痛则比前大减。谓曰:病非死症,但恐成废人耳。此症之可转移处,全在痛如刀刺,尚有邪正互争之象,若全然不痛,则邪正混为一家,相安于无事矣,今痛觉大减,实有可虑。谛思良久,谓热邪深入两腰,血脉久闭,不能复出,只有攻散一法,而邪入既久,正气全虚,攻之必不应。乃以桃仁承气汤,加附子、肉桂二大剂与服,服后即强起。再仿前意为丸服之。旬余全安。
四 一妇因亡女后,忽患腰痛,转侧艰苦,至不能张口受食。投以鹿胶角不效,以湿痰疗之,亦不效。仲淳曰:此非肾虚也,如肾虚不能延至今日之久。用白芍、〔三钱。〕炙甘草〔一钱。〕橘红、白芷〔各二钱。〕制香附〔三钱。〕肉桂、乳香、没药〔各一钱。〕一剂腰脱然,觉偏体痛。仲淳曰:愈矣。再煎渣服,立起。问其故。仲淳曰:此木郁则达之耳。
五 一人患腰痛,至不能坐立,以补肾药治之不效。朱远斋用润字号丸药下之,去黑粪数斤。盖湿痰乘虚流入肾中作苦,痰去方以补药滋肾,不逾月起。惜其方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