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书目提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序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修纂凡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八上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八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六上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六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一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七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九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一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二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四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五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七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标点本)』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五
- 本章共 2.68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洪武十七年九月丙申朔,应天府奏乡试中式举人廖孟瞻等二百二十九人。
上谕都督府臣曰:“朕自布衣奋迹淮甸,与群雄角逐,十有五载而成帝业,皆赖尔诸将士之力,然朕每思之,当临机决胜,陈师贾勇,固出于诸将,而摧锋陷阵,冲冒矢石,则士卒实先。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自公侯至于列校,皆有爵禄,传及子孙,而士卒艰苦乃无异平昔,朕甚悯焉。曩者,云南诸夷负固弗庭,劳师远征,瘴烟毒雾,万死一生,若此者尤在矜恤。尔五府阅诸兵籍,凡征南士卒其自丁酉年以前隶兵者,悉俾为小旗,以酬其劳,不必比试。”
丁酉,置巡检司十:广西庆远府三,曰蒙村,曰穷来,曰方村;四川建昌卫五,曰泸姑,曰白水,曰龙溪,曰麻剌村,曰打充河;江西南安府二,曰过步镇,曰浮龙镇。
戊戌,以河南淮庆府通判戴庄、湖广都司副断事高翼俱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陕西静宁州判官元善为右佥都御史,东昌府儒学教授冯睿为左春坊左赞善,皆以秩满考绩课最,故超擢之。
己亥,起前琼州府知府赵瑁为左春坊左谕德。
赐袭封衍圣公孔讷罗衣一袭。
辛丑,命公、侯、驸马并文官三品、武官四品以上,凡大朝会及常朝,许由午门之右门出入,其有宣召及不时奏事,文官四品、武官五品以下,仍由左右掖门。
癸卯,置广西庆远府荔波县。
赐国子监云南生吉隆等冬衣。
丁未,增置羽林右卫中、前二千户所。
置昌国卫于宁波之象山县。
戊申,禫祭孝慈皇后,文武百官行奉慰礼,诏赐百官钞有差。
己酉,皇第十七孙尚烈生,秦王第二子也。
赐秦、晋、燕、周、楚、齐六府侍从文武官属绮帛有差。先是,诸王以孝慈皇后大祥赴京。至是,既禫祭除服,各王府还国,故有是赐。
以云南和曲州土酋豆泒为知州,寻甸军民府土酋沙琛为知府,广南府土酋侬郎金为同知。
辛亥,赐浙江诸卫军士绵布人二匹,老幼者人一匹,大仓、镇海二卫军士如之。
壬子,祭周天星辰。
癸丑,天寿圣节,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宴群臣于谨身殿。
甲寅,高丽权国事王禑遣其评理郑梦周上二表,一请袭王爵,一请王颛谥号。上不许。
乙卯,西安府旱,伤稼。事闻,上谕户部臣曰:“水旱为灾,皆伤和气所致。朕惟加警省,思回天意。其西安府今年租税悉免之,凡一十三万三千九百七十石。”
上谕户部曰:“经国之要,兵食为先,国家粮储不可无备。其令各布政使司会计兵食,边卫备三年之储,内地备二年之储。”
礼部言:“安吉卫总旗李茂为马踶死,茂妻高氏具棺歛葬之,至夕自经于墓侧。”诏旌其门曰贞烈。又言:“真定府高邑县民许颙病死,妾牛氏、陈氏皆自缢于舍旁桑下。”诏旌其门曰双烈。
丙辰,赐凤阳卫指挥致仕翟通等文绮、帛各四匹。
江西都指挥使宋朝用卒,遣官致祭,给布六十匹朝。用,凉州守御都指挥使晟之父也。
监察御史王常奏:“庐州府同知李顺祖以官仓厅为架阁库,知事赵谦卖驴于民,多取其直。”上曰:“御史居风宪,当持大体,乃摭拾小事如是耶?皆勿问。”
丁巳,命各王府乐舞生俱于所在儒学生员内选用,仍命神乐观选乐舞生五人,往教习之。
戊午,设三茅山华阳洞灵官一员,秩正八品。道录司又言:“阁皂山乃葛仙翁得道之所,前代尝赐印住持,请从茅山之例。”诏从之。
己未,给事中张文辅言:“自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劄凡一千六百六十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事。”上谕廷臣曰:“朕代天理物,日总万几,安敢惮劳?但朕一人处此多务,岂能一一周遍?苟致事有失宜,岂惟一民之害,将为天下之害,岂惟一人之忧,将为四海之忧。卿等能各勤厥职,则庶事未有不理。”
户部言:“祥符县地多鹻土,自洪武之初民一户月纳焰硝六十斤、小盐三斤,十一年虽罢,焰硝犹验丁月纳小盐。”诏皆罢之。
上谕户部臣曰:“民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役,历代相承,皆循其旧。今民愚无知,乃诡名欺隐,以避差徭,互相仿效,为弊益甚。自今有犯者则入其田于官,能自实者免罪。”
庚申,上命户部以山东之盐召商中卖,仍听民买食。尚书郭桓言:“青菜等府局盐岁收课钞,动以万计,今若从民买食,必亏课额。”上曰:“天之生财,本以养民,国家禁防,以制其欲,息其争耳。苟便于民,何拘细利?求以利官,必致损民,宜从其便。”
夜,太阴犯轩辕左角。
辛酉晓,太阴犯太微西垣上将。
命户部:凡在京库藏所贮官物,如布帛之类,新陈相因,或蠹耗腐败,宜遣官与各库官验实以闻。
壬戌,命通政使司:凡民有所伸诉者,录其词于簿,即送所司辩理,经一旬则条具以闻,经一月即以簿呈进事,重者请旨裁决。
召岳州府知府封益为户部左侍郎。
癸亥,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其臣昭闻部奉金表,贡方物,诏赐使者文绮、钞锭。
甲子,礼部尚书任昂奏更定亲王冠礼。前期三日,各执事官习仪礼部。至日,传制遣官持节行礼。前期,仪卫司先设王邸在东序,张帷幄,设裀褥于序中,又张帷于序外。仪礼司设掌、赞、宣敕戒等官序立位于王邸东稍西向,具九旒冕、翼善冠、绛纱袍、网巾、金簮,服皆在笥,候持节者至。礼部、仪礼司等官启王出迎于门外,赞礼导王行节入王邸,置中庭,乐作,王诣香案前。赞“四拜”,礼部等官启就冠席西,南向,内侍二人夹侍,乐止。引礼、引宾、赞以次诣罍洗,乐作,搢笏,盥手,乐止。通赞、典仪二人露台东,西向,冠席在东序南,西向,醴席在西,南向。诸执事升自东阶,稍西向,掌冠者执网巾升,宾降一等受之,进王席前稍北面,祝曰:“惟兹吉日,冠以成人,克敦孝友,福禄来臻。”供奉官束发,掌冠者跪进网巾,乐作,赞冠者跪正之,兴,立掌冠后。内侍跪进服讫,乐止,掌冠启王复坐,执翼善冠升,宾降二等受之,右手执冠后,左手执冠前,进如前仪,祝曰:“冠礼斯举,寔由成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跪进冠,兴,乐作,掌冠启复坐。赞冠进,跪脱翼善冠,兴,内侍跪脱袍服,执衮冕者升,宾降三等受之,进如前仪,祝曰:“冠至三加,命服用章,敬神事上,永固藩邦。”跪进服,兴,乐作,赞冠,跪簮结纮,兴,立掌冠后。王兴,内侍跪进衮服讫,乐止。礼部官引王降自东阶,乐作,由西阶升醴席,南向坐,乐止。引礼引掌冠诣罍洗,乐作,搢笏,盥手讫,升西阶,乐止。赞冠者取爵,诣司尊所酌醴,授宾,宾跪进席前,北面祝曰:“旨酒嘉荐,载芬载芬,受兹景福,百世其昌。”王搢圭受爵,乐奏《喜千春》之曲,饮讫,奠爵进馔。馔讫,出圭。引王降自西阶,请王诣拜位,乐作,引礼引宣敕戒官至中庭,西向立,称“有制”。王跪,乐止,宣敕戒曰:“孝于君亲,友于兄弟,亲贤爱民,率由礼义,毋溢毋骄,永保富贵。”乐作,俯伏,兴,四拜,兴,乐止。礼部官启“礼毕”,乐作,引王还,乐止。掌冠等官复命。王是日谒庙毕,就诣皇帝及东宫前谢。次日,百官称贺毕,诣王府行叩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