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大学
- ├ 大学序
- ├ 圣经
- ├ 传第一章
- ├ 传第二章
- ├ 传第三章
- ├ 补传
- ├ 传第六章
- ├ 传第七章
- ├ 传第八章
- ├ 传第九章
- └ 传第十章
- 中庸
- ├ 中庸序
- ├ 名篇大旨
- ├ 第一章
- ├ 第二章
- ├ 第三章
- ├ 第四章
- ├ 第六章
- ├ 第七章
- ├ 第八章
- ├ 第九章
- ├ 第十章
- ├ 第十一章
- ├ 第十二章
- ├ 第十三章
- ├ 第十四章
- ├ 第十六章
- ├ 第十七章
- ├ 第十八章
- ├ 第十九章
- ├ 第二十章
- ├ 第二十一章
- ├ 第二十二章
- ├ 第二十三章
- ├ 第二十四章
- ├ 第二十五章
- ├ 第二十六章
- ├ 第二十七章
- ├ 第二十八章
- ├ 第二十九章
- ├ 第三十章
- ├ 第三十一章
- ├ 第三十二章
- └ 第三十三章
- 论语
- ├ 学而篇
- ├ 为政篇
- ├ 八佾篇
- ├ 里仁篇
- ├ 公冶长篇
- ├ 雍也篇
- ├ 述而篇
- ├ 泰伯篇
- ├ 子罕篇
- ├ 乡党篇
- ├ 先进篇
- ├ 颜渊篇
- ├ 子路篇
- ├ 宪问篇
- ├ 卫灵公篇
- ├ 季氏篇
- ├ 阳货篇
- ├ 微子篇
- ├ 子张篇
- └ 尧曰篇
- 孟子
- ├ 梁惠王上篇
- ├ 梁惠王下篇
- ├ 公孙丑上篇
- ├ 公孙丑下篇
- ├ 滕文公上篇
- ├ 滕文公下篇
- ├ 离娄上篇
- ├ 离娄下篇
- ├ 万章上篇
- ├ 万章下篇
- ├ 告子上篇
- ├ 告子下篇
- ├ 尽心上篇
- ├ 尽心下篇
- └ 诗译
『读四书大全说』第十六章
- 本章共 794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一
章句一“然”字及“是其”二字,一串写得生活。“弗见”、“弗闻”,微也;“体物不可遗”,显也。义既两分,故不得不用“然”字一转。乃如朱氏伸竟为分别,则又成窒碍矣。弗见弗闻者,即以言夫体物者也。体物不遗者,乃此弗见弗闻者体之也。
侯氏形而上下之言,朱子既明斥之矣。双峰犹拾其余沈而以为家珍,则何其迷也!形而下者只是物,体物则是形而上。形而下者,可见可闻者也。形而上者,弗见弗闻者也。如一株柳,其为枝、为叶可见矣,其生而非死,亦可见矣。所以体之而使枝为枝,叶为叶,如此而生,如彼而死者,夫岂可得而见闻者哉?
物之体则是形。所以体夫物者,则分明是形以上那一层事,故曰“形而上”。然形而上者,亦有形之词,而非无形之谓。则形形皆有,即此弗见弗闻之不可遗矣。
不可见、不可闻者之体物不遗,鬼神之性情固然。此弗见弗闻之体物不遗,以使物得之为物者,则其功效也。三句全写性情,而功效则在言外,不可以体物不遗为功效。
二
于鬼神内摘出祭祀一段说,是从弗见弗闻中略示一可见可闻之迹。延平云“令学者有入头处”一语,甚精。此不可见闻者,物物而有。直是把一株柳去理会,则尽量只在可见可闻上去讨,急切闲如何能晓得者里面有那弗见弗闻底是怎么生。及至到祭祀上,却得通个消息。
“天下之人”四字,是大概说。除下那嫚侮鬼神底不道,其余则浅者有浅者之见,深者有深者之见。是他一时精气凝聚,散乱之心不生,便忾乎如将见之,如将闻之,而信不遗者之真不可遗也。若到圣贤地位,齐明盛服以修其身,出门使民,皆以承祭之心临之,则不但于祭祀时见其洋洋,而随举一物,皆于其不可见者,虽不以目见而亦见之;不可闻者,虽不以耳闻而亦闻之矣。
乃此理气之洋洋者,下逮于天下之人,固亦时与之相遇,特习而不察,繇而不知,穷视听于耳目之间,而要亦何尝远人而托于希微之际也?故曰:“诚之不可掩如此夫!”东阳许氏以祭祀为“识其大者”,殊属孟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