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大学
- ├ 大学序
- ├ 圣经
- ├ 传第一章
- ├ 传第二章
- ├ 传第三章
- ├ 补传
- ├ 传第六章
- ├ 传第七章
- ├ 传第八章
- ├ 传第九章
- └ 传第十章
- 中庸
- ├ 中庸序
- ├ 名篇大旨
- ├ 第一章
- ├ 第二章
- ├ 第三章
- ├ 第四章
- ├ 第六章
- ├ 第七章
- ├ 第八章
- ├ 第九章
- ├ 第十章
- ├ 第十一章
- ├ 第十二章
- ├ 第十三章
- ├ 第十四章
- ├ 第十六章
- ├ 第十七章
- ├ 第十八章
- ├ 第十九章
- ├ 第二十章
- ├ 第二十一章
- ├ 第二十二章
- ├ 第二十三章
- ├ 第二十四章
- ├ 第二十五章
- ├ 第二十六章
- ├ 第二十七章
- ├ 第二十八章
- ├ 第二十九章
- ├ 第三十章
- ├ 第三十一章
- ├ 第三十二章
- └ 第三十三章
- 论语
- ├ 学而篇
- ├ 为政篇
- ├ 八佾篇
- ├ 里仁篇
- ├ 公冶长篇
- ├ 雍也篇
- ├ 述而篇
- ├ 泰伯篇
- ├ 子罕篇
- ├ 乡党篇
- ├ 先进篇
- ├ 颜渊篇
- ├ 子路篇
- ├ 宪问篇
- ├ 卫灵公篇
- ├ 季氏篇
- ├ 阳货篇
- ├ 微子篇
- ├ 子张篇
- └ 尧曰篇
- 孟子
- ├ 梁惠王上篇
- ├ 梁惠王下篇
- ├ 公孙丑上篇
- ├ 公孙丑下篇
- ├ 滕文公上篇
- ├ 滕文公下篇
- ├ 离娄上篇
- ├ 离娄下篇
- ├ 万章上篇
- ├ 万章下篇
- ├ 告子上篇
- ├ 告子下篇
- ├ 尽心上篇
- ├ 尽心下篇
- └ 诗译
『读四书大全说』传第三章
- 本章共 1.0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一
“敬”字有二义:有所施敬而敬之敬是工夫,若但言敬而无所施,乃是直指心德之体。故先儒言“主敬”,言“持敬”,工夫在“主”、“持”二字上。敬为德体,而非言畏言慎之比。章句云“无不敬”,犹言无不仁,无不义。现成下一“敬”字,又现成统下一“止 ”字,故又曰“安所止”,皆赞其已成之德。工夫只在“缉熙”上。“缉熙”者,即章句所谓“常目在之”,传所谓“日日新,又日新”也。
繇其天理恒明,昏污净尽,则实理存于心,而庄敬日强。繇其庄敬日强,而欲无不净,理无不明,则德造其极而无所迁退。此“缉熙敬止”相因之序也。
敬但在心体上说,止则在事上见。仁敬孝慈信,皆“安所止”之事也。缉熙者,明新之功。敬止者,明新之效。熙而缉,则不已于明新,而必止于至善也。无不敬而止之安,则明新不已,而既止于至善矣。实释“在止于至善”意,吃紧在“缉熙”二字。诸家拈“敬止 ”作主者非是。
二
朱子谓恂栗威仪为成就后气象,拈出极精。其又云“严敬存乎中,光辉著乎外”,“ 存”字但从中外上与“著”字为对,非若“存心”、“存诚”之“存”,为用力存之也。既云“存乎中”,又云“气象”,此亦大不易见。唯日近大人君子,而用意观之,则“存乎中 ”者,自有其气象,可望而知耳。
所以知恂栗之为气象,而非云存恂栗于中者,以学修之中原有严密学修皆有。武毅修之功,不待更咏瑟僩。且诗云“瑟兮僩兮”,“兮”之为义,固为语助,而皆就旁观者可见可闻,寓目警心上说。如“挑兮达兮”、“侈兮哆兮”、“发兮揭兮”之类,皆是。其藏于密而致存养之功者,不得以“兮”咏叹之。
此“恂栗”字,与上“敬”字略同,皆以言乎已成之德。但彼言敬,看文王处较深远阔大,在仁敬孝慈信之无贰无懈上说;此以“瑟兮僩兮”咏“恂栗”,专于气象上相喻耳。
“恂栗”二字,与“威仪”一例,虽俱为气象之善者,而所包亦广。“恂栗”而不能 “瑟兮僩兮”者有之矣,唯此君子之“恂栗”为“瑟兮僩兮”,所以为存中气象之至善。咏学修放此,亦道此君子学修之精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极其至也。止此一气象,其严密武毅者则属“恂栗”,其宣著盛大者则属“威仪”。章句两“貌”字,是合并写出,一人不容有二貌也。
但其宣著盛大者,多在衣冠举动上见,衣冠如“襜如也”之类。严密武毅则就神情气魄上见。徒有其威仪,而神情严密。气魄,武毅。或疏或弛,则以知其非根心所生之色,故以“存乎中”言之。然亦有神情气魄不失有道者之色,而举动周旋,或脱略而不一中于礼,则其感人者不著不盛,故又须威仪之宣著盛大有以传之,方是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