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大学
- ├ 大学序
- ├ 圣经
- ├ 传第一章
- ├ 传第二章
- ├ 传第三章
- ├ 补传
- ├ 传第六章
- ├ 传第七章
- ├ 传第八章
- ├ 传第九章
- └ 传第十章
- 中庸
- ├ 中庸序
- ├ 名篇大旨
- ├ 第一章
- ├ 第二章
- ├ 第三章
- ├ 第四章
- ├ 第六章
- ├ 第七章
- ├ 第八章
- ├ 第九章
- ├ 第十章
- ├ 第十一章
- ├ 第十二章
- ├ 第十三章
- ├ 第十四章
- ├ 第十六章
- ├ 第十七章
- ├ 第十八章
- ├ 第十九章
- ├ 第二十章
- ├ 第二十一章
- ├ 第二十二章
- ├ 第二十三章
- ├ 第二十四章
- ├ 第二十五章
- ├ 第二十六章
- ├ 第二十七章
- ├ 第二十八章
- ├ 第二十九章
- ├ 第三十章
- ├ 第三十一章
- ├ 第三十二章
- └ 第三十三章
- 论语
- ├ 学而篇
- ├ 为政篇
- ├ 八佾篇
- ├ 里仁篇
- ├ 公冶长篇
- ├ 雍也篇
- ├ 述而篇
- ├ 泰伯篇
- ├ 子罕篇
- ├ 乡党篇
- ├ 先进篇
- ├ 颜渊篇
- ├ 子路篇
- ├ 宪问篇
- ├ 卫灵公篇
- ├ 季氏篇
- ├ 阳货篇
- ├ 微子篇
- ├ 子张篇
- └ 尧曰篇
- 孟子
- ├ 梁惠王上篇
- ├ 梁惠王下篇
- ├ 公孙丑上篇
- ├ 公孙丑下篇
- ├ 滕文公上篇
- ├ 滕文公下篇
- ├ 离娄上篇
- ├ 离娄下篇
- ├ 万章上篇
- ├ 万章下篇
- ├ 告子上篇
- ├ 告子下篇
- ├ 尽心上篇
- ├ 尽心下篇
- └ 诗译
『读四书大全说』传第一章
- 本章共 440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章句云:“明命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须活看一“即”字。如“性即理也”,倘删去“即”字,而云“性理也”,则固不可。即者,言即者个物事,非有异也。
当有生之初,天以是命之为性;有生以后,时时处处,天命赫然以临于人,亦只是此。盖天无心成化,只是恁地去施其命令,总不知道。人之初生而壮、而老、而死,只妙合处遇可受者便成其化。在天既无或命或不命之时,则在人固非初生受命而后无所受也。
孟子言“顺受其正”,原在生后。彼虽为祸福之命,而既已云“正”,则是理矣,理则亦明命矣。若以为初生所受之命,则必凝滞久留而为一物。朱子曰:“不成有一物可见其形象。”又曰:“无时而不发现于日用之闲。”其非但为初生所受明矣。吴季子专属之有生之初,乃不达朱子之微言。使然,则汤常以心目注想初生时所得,其与参本来面目者,相去几何耶?
愚于周易尚书传义中,说生初有天命,向后日日皆有天命,天命之谓性,则亦日日成之为性,其说似与先儒不合。今读朱子“无时而不发现于日用之闲”一语,幸先得我心之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