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论语》简介一
- 《论语》简介二
- 学而第一
- 孝弟是实行仁道的根本
- 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
- 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
-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
- 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 孝道可使民风淳朴
- 温良恭俭让的风范
- 继承父亲的遗志
- 和与礼的辩证法
- 怎样才算是好学?
-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 道德与政治
- 诗与政治
- 德治与法治
- 人生的历程和滋味
- 养生送死,孝不违礼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
- 态度不是小问题
- 大智若愚的颜回
- 观察人的方法
- 温故而知新
- 做一个通才
- 不要吹牛皮
- 要团结不要分裂
- 书呆子与空想家
- 异端的问题
- 不要不懂装懂
- 做官的学问
- 提拔正直的干部
- 执政者要以身作则
- 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
- 人不能不讲信用
- 看过去知未来
- 见义不为是胆小鬼
- 是可忍,孰不可忍?
-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
- 不要铺张浪费
- 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
- 文献的重要性
- 问者不相亏
- 凡事不必苛求
- 理解的困难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
- 尽善尽美的追求
- 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
- 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
-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 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
-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
-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
- 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
-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
- 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 义与利的选择
-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
- 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
- 父母在世,不要远游
- 记住父母的年纪
-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
-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
- 保持一定的距离
- 公冶长第五
- 处世的艺术
- 不要耍嘴皮子
- 人贵有自知之明
- 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
- 朽木不可雕也
- 无欲则刚
- “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
- 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
- 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
- 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
- 愚不可及的大智慧
- 不念旧恶少怨恨
-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
- 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
- 自我批评的难得
-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 雍也第六
-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 该得的不要推辞
- 不要搞“血统论”
- 贵在坚持
- 安贫乐道的典范
-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
- 不开后门,不拉关系
- 不自夸,不居功
- 口才可以免祸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正直是立身之本
- 知之、好之、与乐之
- 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
- 有耕耘才有收获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
-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
- 述而第七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圣人的忧虑
-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富可求吗?
- 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 富贵如浮云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不要冒充内行
- 闻过则喜
- 节俭总比奢侈好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泰伯第八
- 一切以礼为标准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 锋芒毕露就是祸
-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 是不是愚民政策?
- 德行更比才能重
- 读书不为稻粱谋
-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
- 子罕第九
- 博与专的问题
- 宝剑锋从磨砺出
- 循循善诱的艺术
-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
- 逝者如斯夫!
- 女色的魅力有多大?
-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
- 自强不息的楷模
-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 后生可畏
-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
- 匹夫不可夺志
- 岁寒才知松柏后彫
- 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
- 乡党第十
- 圣人未能免俗
- 圣人穿不穿时装?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吃饭睡觉不说话
- 先进第十一
- 人各有所长
- 鬼神生死之间
- 饶饶者易缺
-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 谁能升堂入室?
- 过犹不及
- 文人心态的不平
- 对症下药
- 不要盲从上级
- 儒者的“清明上河图”
- 颜渊第十二
- 仁的外用
- 说话谨慎就是仁?
- 君子不忧不惧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什么叫“明”
-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文与质的辩论
- 税收问题
- 爱恨生死的糊涂帐
- 君臣父子,各就各位
- 片言折狱的是与非
- 政府公务员守则
- 君子成人之美
- 君子成人之美
- 贪欲起盗心
- 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 闻人与达人
- 先事后得及其它
-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
- 君子以文会友
- 子路第十三
-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名正言顺
- 谁来种田地?
- 学以致用
- 表率的作用
- 知足常乐
- 实行富民政策
-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 近者悦,远者来
- 欲速则不达
- “直”也有讲究
- 士的标准
- 狂者与狷者
- 恒心的重要性
- “和”与“同”的根本区别
- 好恶不等于是非
- 君子易事而难悦
- 泰而不骄
- 刚毅木讷,近于仁德
- 宪问第十四
- 治世和乱世的言行
- 有言者不必有德
- 不要溺爱,不要愚忠
- 贫富都作等闲看
- 什么是完人?
- 恰到好处
- 看人看大节
- 用人之妙
- 大言不惭,为之也难
- 为谁而学?
- 思不出其位
- 胸襟宽广而明察
- 人才的品质更重要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不怨天,不尤人
- 历史车轮不可阻挡
- 知其不可而为之
- 儒学的进修纲要
- 卫灵公第十五
- 无为而治
- 忠信笃敬走遍天下
- 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 言与不言的利和弊
- 杀身以成仁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
-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 不要卖弄小聪明
- “名”的情结
-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小不忍则乱大谋
-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
- 有错不改,错上加错
- 与其空想,不如学习
- 君子谋道不谋食
- 得之容易守成难
- 小知与大受
- 民之于仁,甚于水火
- 当仁不让
- 贞而不谅
- 工作在前,享受在后
- 有教无类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辞达而己
- 季氏第十六
- 礼乐征伐自谁出?
- 朋友有益还是有害?
- 快乐有益还是有害?
- 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 人生三戒
- 该不该有所畏?
- 君子的九种思虑
- 独善真身与用行舍藏
- 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
- 诗礼传家
- 阳货第十七
-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 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
-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
-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 六言六蔽
- 诗的伟大作用
- 不学诗如面壁而立
- 礼乐到底是什么?
- 色厉内荏,穿窬之盗
-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
-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 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 古今人物毛病谈
- 天何言哉?
- 不屑之教
- 丧期要不要改革?
-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 君子尚义不尚勇
- 君子僧恶什么?
- 女人是不是难处难缠?
- 人过四十万事休
- 微子第十八
- 孔子为什么要出国?
-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 谁来指点迷津?
- 到底该不该做官?
- 穷达行藏各有志
- 周公用人的经验谈
- 子张第十九
-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 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
- 日日月月有进步
-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 百工居肆,君子求学
- 小人文过饰非
- 君子有三变
- 信任是前提
-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
- 读书与做官的问题
- 法外有情
- 墙倒众人推
-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 圣人无常师
- 浅者见浅,深者见深
- 圣人不可毁
-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 尧曰第二十
- 尊五美,屏四恶
- 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
『论语注释』圣人穿不穿时装?
- 本章共 1.3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原文】
君子①不以绀掫饰②,红紫不以为亵服③。
当暑,袗絺綌④,必表(5)而出之。
缁衣(6)羔裘(7),素衣麑裘(8),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9)。
必有寝衣(10),长一身有半。
狐貉之厚以居(11).去丧,无所不佩。
非帷裳(12),必杀之(13)。
杰裘玄冠不以吊。
吉月(14),必朝服而朝。
齐(15),必有明衣(16),布(17)。
【注释】
①君子;指孔子。②绀(gan)掫(zhou)饰:用绀色和掫色镶边。绀,稍微带红的黑色,即天青、红青。掫,近似于绀色,颜色更暗。因为绀色近于做礼服用的黑色,所以不用来镶边(以亵渎)。③亵服:平常家居的衣服,与朝服相对。因为红紫色都是贵重的正服之色,所以不用来做家居的休闲服。④袗(zhen)絺(chi)綌(xi):袗,单衣;絺,细葛布;綌,粗葛布。(5)表:外加一件上衣。(6)缁衣:黑色衣服。这里指罩在翻毛裘衣外的上衣,下面素(白)衣、黄衣同。(7)羔裘:古代羔裘一律指黑羊羔皮裘。(8)麑(ni)裘:小鹿子皮裘,毛为白色。③袂(mei)袖子。短右袂是为了便于做事。(10)寝衣:睡衣。(11)居:坐。(12)帷裳:上朝、家祀用的礼服,用正幅布做,不剪裁,多余的布打成褶子。(12)杀(Shai)之:对正幅布进行剪裁缝制,使它有一定的样式。(14)吉月:每月初一。(15)齐:同“斋”,斋戒。(16)明衣:浴衣。(17)布:指麻布、葛布,不是棉布。
【译文】
君子不用绀色和掫色做衣服的镶边,不用红色和紫色做休闲服。
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出门时一定要加上一件外套。
黑色外衣套黑色羊皮衣;白色外衣套白色鹿皮衣;黄色外衣套黄色狐皮衣。
休闲的皮衣比较长,但把右边的衣袖做得短一截。
睡觉一定要有睡衣,睡衣有一个半人那么长。
狐貉皮毛厚,用来做坐垫。
服丧期满以后,什么饰物都可以佩带。
不是上朝和祭扫用的礼服,就一定要剪裁成一定的样式。
不穿黑色的羊皮衣,不戴黑色的礼帽去吊丧。
每月初一都一定要穿着上朝的衣服去上朝。斋戒一定有浴衣,用布做的。
【读解】
圣人穿不穿时装?
圣人不仅穿时装,而且还很有讲究。
什么颜色做什么衣服,什么颜色不能做什么衣服,什么颜色套什么颜色的衣服(比如说黑套黑,白套白,黄套黄,讲究的是和谐配色而不是反差配色),那可真是一套一套的,从理论到实践,毫不含糊,正经八百就是一个时装专家了。
休闲服和睡衣要做得宽松长大,长大得来有点超过我们今天的想象,尤其是睡衣,一个半人长,分明就是一床被子了(我们今天的被子也没一个半人长吧),还叫什么睡衣呢?更加别出心裁的是休闲服的设计,右边的袖子短上一截以便于做事,真是想得出来啊!让我们今天的时装模特儿穿来表演一番,那才别有风味哩。
礼服就不用说了,就像我们今天的西装一样,样式变化不大,不能随便剪裁,但其它衣服就一定要剪裁出一番样式来。什么样式呢?怎么时髦怎么剪裁。为了方便,不是连衣袖都可以一长一短吗?这种奇装异服难道还不时髦吗?
可见,不但要讲究颜色的选择和搭配,还要追求样式的新颖别致和穿着的方便实用:休闲服是休闲服,礼服是礼服,工作服是工作服,丧服是丧服,浴衣是浴衣,睡衣是睡衣,单衣是单衣,外套是外套,皮大衣是皮大衣,还要佩带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圣人那可真是讲究得很啊!
我们今天的俊男靓女、操哥操妹们能够追风攀比而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