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胡雪岩之好色
- ◎清帝恶洋鬼子
- ◎张之洞
- ◎大成教魁
- ◎圃耘先生之盛德
- ◎清帝恶疾
- ◎父子平等称呼
- ◎张宗昌
- ◎汤尔和晚节不终
- ◎中美同俗
- ◎北平粪道水道之专利
- ◎蒋百里之自杀与被幽
- ◎俳优 戏剧 歌舞
- ◎车夫之言
- ◎国号不宜省称
- ◎孙传芳
- ◎章太炎书札中称谓
- ◎纪年不宜用干支
- ◎西方接引佛
- ◎抱告
- ◎古代契牒文字
- ◎“底子是好的”
- ◎官场陋习
- ◎芸阁论清代书人风气
- ◎清宣宗嗜鸦片烟
- ◎文廷式论董书
- ◎董皇后
- ◎杭州闺秀诗
- ◎八股文程式
- ◎崆峒教 在理教
- ◎张勋复辟
- ◎福康安果谁子
- ◎男角女羁
- ◎孙渠田先生逸事
- ◎周赤忱谈辛亥浙江光复
- ◎钱江风月
- ◎汪康年
- ◎汪精卫《与张静江书》
- ◎习惯失辞
- ◎马将牌
- ◎须之故事
- ◎陶公匮陶成章之死
- ◎夏震武
- ◎蔡元培逸事
- ◎黑车子
- ◎三菱公司
- ◎王福广沈尹默书优劣
- ◎章一山
- ◎讽刺联词
- ◎潘复杀邵飘萍林白水
- ◎袁巽初词
- ◎谶语
- ◎讣闻方式
- ◎《西江月》词
- ◎戒王超凡
- ◎哀启格式
- ◎干支由来
- ◎家庭中称大人
- ◎与许缄夫论佛
- ◎王小宋之佛学救世论
- ◎云林寺僧 天竺寺僧
- ◎陈介石师之史论
- ◎东岳庙
- ◎科学家信佛者
- ◎鸢飞鱼跃
- ◎学步效颦之丑态
- ◎葬地生熟
- ◎何子贞嫉吴攘之
- ◎赵叔
- ◎熊秉三
- ◎清代试士琐记
- ◎周之德
- ◎李钟岳
- ◎童疯子
- ◎“你也配”
- ◎宋恕
- ◎与许缄夫谈梁山舟逸事
- ◎发币于公卿
- ◎高吹万扶乩
- ◎王湘绮不知书法
- ◎胡林翼左宗棠
- ◎少年行动
- ◎习跪
- ◎红学
- ◎钱塘汪氏《西征随笔》独翁
- ◎谭廷献 戴望 潘鸿
- ◎幸草道人
- ◎徐鸿宝说
- ◎《落花春雨巢日记》
- ◎画可复定乎
- ◎吴待秋画
- ◎骂人为畜生
- ◎日本之畸人
- ◎为政当从根本上办
『石屋续瀋』◎科学家信佛者
- 本章共 1.2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赴医归途,经般若书局,本为买书局寄售之神曲精午时茶以治胃,乃药单外附有书目,书目后附有《佛法原理》诸书,印成后系之以诗二十首。此吾杭净慈寺前双十医院院主汪千仞所为,千仞固治新医术者也。其前十六首陈义皆是,乃治科学者之言。
其第五首云:
纷纷异学逞神通,佛亦时沿猎较风。
当识经中灵怪句,与吾庄叟寓言同。
第六首曰:
神巫乩士寓言家,都藉灵山挂旆牙。
检我如来清净法,几时威福向人加。
第七首曰:
昌黎毁佛语皆盲,迎骨之争理却长。
舍利为私经卷重,本师金训俗皆忘。
第八首曰:
超幽仪轨起于梁,本是权宜辟解方。
今日山门人事废,祗余鬼事十分忙。
第九首曰:
耕而后食语殊通,怀海门徒悉执工。
诚虑世人齐学乞,阿谁来作饭僧翁。
不徒箴砭未俗,亦予缁流一棒喝矣。然其十七首曰:
三生业报例难逃,非若尼山笔贬褒。
今世麟经无效力,微权端赖鹫峰操。
业报之说,章太炎亦时道之,盖亦如是我闻耳,余则不信乎此。一切物物皆是因缘聚散,依物质不灭定例,散于此复聚于彼,《庄子》所谓化臭腐为神奇,化神奇为臭腐也。然后时之神奇,非复先时之臭腐;后时之臭腐,亦非复先时之神奇。此理以程伊川之粗疏亦知之,今日科学中更可证明无诬。若佛法所谓业识总持,则又所谓宇宙之谜。此缘出发点为唯心,则非此异以自圆其说耳。夫谓一身之生时,有过去未来,其思想行动相为因缘,亦有果报,理许成立。若谓此身之前为过去生中,此身之后为未来生中,而为一身三生业报之说,理不得成。即以组织今生之身,其质并非前生之身;组织来生之身,其质亦非今生之身也。且一身而受过未之报,事实未得证明;即有传说,皆缘妄附。苟必持此说,又令众生颠倒,避实趋虚,毫无所得,遗毒社会,制造不宁矣。然其第十八首曰:
胜义中无果与因,轮回属幻亦非真。
善知万法皆如义,则脱轮中久转身。
则仍是善知识,而前章为劣根人说,究属多此一举。其实佛性一如,根无优劣;积世人力,自致天渊。今者吾人深知改造有方,只须从生活实际求其解决,平等现前,乐土斯在。至如业报、轮回、祸福之说,不足以动智者,亦不足以济愚人,止与不足为智者,不至为愚人者作一种话柄,且业报、祸福本实非一。
其十九首云:
轮回既脱去何方,宁有方为佛所藏。
乘愿当然仍入世,但非被控业之缰。
第廿首曰:
太息群伦昧本源,演成血案满乾坤。
我惟度众希菩萨,不愿登颠作世尊。
前章义是,但只能就现在生中说三生业报。说六道轮回,试为举例:在母身中,遗传平等心性;出世以后,教育平等心性;入于社会,锻炼平等心性。是人即是活佛,不受轮回矣。出于富贵之种性,长于膏粱之生活,耳目所接,皆非平等;心知所触,尽障菩提,此人依其程度,各受轮回。虽出富贵之种性,长膏粱之生活,耳目所接,皆非平等,心知所触,尽障菩提,然一旦发悟,即脱轮回,如是言义,实契佛谛,苟就分析,亦具三生,随缘轮回,可经六道。必执旧义,斯坠神论。至如后章,似未澈明,缘菩萨与佛,程度之差。故佛有十地,金刚喻定,便是登颠。登颠不为趋灭,何以遂不度众?正当度心弥坚,度力益广,非至涅,慈悲不止。如谓喻定则众生生灭,不复起念,则是喻定与涅不别,大觉遂成不觉,乃落边义,非复圆成实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