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1章 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
- 第2章 诸子天人论导源
- 第3章 春秋战国之际为什么诸家并兴
- 第4章 战国诸子除墨子外皆出于职业
- 第5章 止有儒墨为有组织之宗派
- 第6章 儒为诸子之前驱,亦为诸子之后殿
- 第7章 战国诸子之地方性(1)
- 第8章 战国诸子之地方性(2)
- 第9章 《非十二子》
- 第10章 春秋时代之矛盾性与孔子
- 第11章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1)
- 第12章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2)
- 第13章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1)
- 第14章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2)
- 第15章 墨家之反儒学
- 第16章 墨子之非命论(1)
- 第17章 墨子之非命论(2)
- 第18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1)
- 第19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2)
- 第20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3)
- 第21章 所谓“杂家”
- 第22章 祥之重兴与五行说之盛
- 第23章 梁朝与稷下
- 第24章 齐晋两派政论(1)
- 第25章 齐晋两派政论(2)
- 第26章 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
- 第27章 预述周汉子家衔接之义
- 第28章 《史记》研究参考品类(1)
- 第29章 《史记》研究参考品类(2)
- 第30章 老子申韩列传第三
- 第31章 有录无书说叙
- 第32章 论太史公书之卓越
- 第33章 论司马子长非古史学乃今史学家
- 第34章 手批“史记”(全文周法高辑录)
- 第35章 与颉刚论古史(1)
- 第36章 与颉刚论古史(2)
- 第37章 与颉刚论古史(3)
- 第38章 与颉刚论古史(4)
- 第39章 与颉刚论古史(5)
- 第40章 与颉刚论古史(6)
- 第41章 附录 傅斯年著述年表(1)
- 第42章 附录 傅斯年著述年表(2)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第22章 祥之重兴与五行说之盛
- 本章共 447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中国古来和一切古国家一样,都是最重巫卜的。即如安阳殷墟出土卜辞数量之多,可知当时无事不卜。到了周世史官所职,仍以卜事为先。春秋战国时人民的理性大发达,卜事大废,而一切怪力乱神之说为学者所摈弃。乃战国晚年齐国又以他的民间迷信及他的哲学化的迷信——五行论——渐渐普遍中国,这些东西便是汉朝学问思想的一个开端。当时的明理之儒,对这些东西很愤恨的。《史记·荀子列传》:“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祥”。《荀子》书中有《非相》等篇,痛论这些物事。非十二子篇中排五行论,正是对这种风气而发,不过把造作五行论的罪加在子思孟轲身上,大约是冤枉他们俩了。
阴阳之教,五行之论,消息之说,封禅之事,虽由秦皇汉武之培植而更盛,然秦皇汉武也只是取当时民间的流行物而好尚之,不是有所创造。《汉志》中所录关于这一类的东西极多,不过现在都不存在,所以这一派在汉之极盛虽是一件显然的事实,而这些齐学之原由,除《史记·论邹衍》的一段外,竟无材料可考,我们只知道他是战国末年已成就的一种大风气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