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1章 哲学乃语言之副产品
- 第2章 诸子天人论导源
- 第3章 春秋战国之际为什么诸家并兴
- 第4章 战国诸子除墨子外皆出于职业
- 第5章 止有儒墨为有组织之宗派
- 第6章 儒为诸子之前驱,亦为诸子之后殿
- 第7章 战国诸子之地方性(1)
- 第8章 战国诸子之地方性(2)
- 第9章 《非十二子》
- 第10章 春秋时代之矛盾性与孔子
- 第11章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1)
- 第12章 孟子之性善论及其性命一贯之见解(2)
- 第13章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1)
- 第14章 荀子之性恶论及其天道观(2)
- 第15章 墨家之反儒学
- 第16章 墨子之非命论(1)
- 第17章 墨子之非命论(2)
- 第18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1)
- 第19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2)
- 第20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3)
- 第21章 所谓“杂家”
- 第22章 祥之重兴与五行说之盛
- 第23章 梁朝与稷下
- 第24章 齐晋两派政论(1)
- 第25章 齐晋两派政论(2)
- 第26章 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
- 第27章 预述周汉子家衔接之义
- 第28章 《史记》研究参考品类(1)
- 第29章 《史记》研究参考品类(2)
- 第30章 老子申韩列传第三
- 第31章 有录无书说叙
- 第32章 论太史公书之卓越
- 第33章 论司马子长非古史学乃今史学家
- 第34章 手批“史记”(全文周法高辑录)
- 第35章 与颉刚论古史(1)
- 第36章 与颉刚论古史(2)
- 第37章 与颉刚论古史(3)
- 第38章 与颉刚论古史(4)
- 第39章 与颉刚论古史(5)
- 第40章 与颉刚论古史(6)
- 第41章 附录 傅斯年著述年表(1)
- 第42章 附录 傅斯年著述年表(2)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第21章 所谓“杂家”
- 本章共 775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汉志》列杂家一门,其叙论曰:“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按,杂而曰家,本不词;但《吕览》既创此体,而淮南述之,东方朔等著论又全无一家之归,则兼儒墨合名法而成一家书之现象,在战国晚年已成一段史实。
《吕氏春秋》一书,即所谓八览六论十二纪之集合者,在思想上全没有一点创作,体裁乃是后来人类书故事集之祖。现在战国子家流传者,千不得一,而《吕览》取材之渊源,还有好些可以找到的。这样著书法在诸子的精神上是一种腐化,因为儒家果然可兼,名法果然可合,诸子果无不可贯的话,则诸子固已“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了。稷下诸子不名一家,而各自著其书,义极相反;“府主”并存而不混之,故诸子各尽其长。
这个阳翟大贾的宾客,竟为吕氏做这么一部赝书,故异说各存其短。此体至淮南而更盛,而淮南书之矛盾乃愈多。因吕氏究竟不融化,尚不成一种系统论,孔墨并被称者,以其皆能得众,皆为后世荣之,德容所以并论者,以其兼为世主大人所乐听,此尚是超乎诸子之局外,立于世主大人之地位,而欣赏诸子者。若淮南书,则诸子局外之人,亦强人诸子之内,不复立于欣赏辩说之客者地位,而更求熔化得成一系统论。
《吕览》这部书在著书体裁上是个创作,盖前于《吕览》者,只闻著篇不闻著成系统之一书。虽慎子著十二论以齐物为始,仿佛像是一个系统论,但《慎子》残文见于《庄子》等书者甚少,我们无以见他的十二论究竟原始要终系统到什么地步。自吕氏而后,汉朝人著文,乃造系统,于是篇的观念进而为书的观念。淮南之书,子长之史,皆从此一线之体裁。
“吕氏”“淮南”两书,自身都没有什么内含价值,然因其为“类书”,保存了不少的早年材料,所以现在至可贵。犹之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自身都是无价值的,其价值在其保存材料。《永乐大典》的编制法,尤其不像一部书,然古书为他保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