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言词争执”歌
- 《北平笺谱》序
- 《奔流》凡例五则
- 《比亚兹莱画选》小引
- 《不走正路的安得伦》小引
- 《城与年》插图本小引
- 《浮士德与城》后记
- 《何典》题记
- 《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后记
- 《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
- 《近代木刻选集》小引
- 《静静的顿河》后记
- 《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
- 《十二个》后记
- 《拾谷虹儿画选》小引
- 《苏俄的文艺论战》前记
- 《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序
- 《铁流》编校后记
- 《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
- 《文艺连丛》
- 《新俄画选》小引
- 《艺苑朝华》广告
- 《译文》终刊号前记
- 《引玉集》后记
- 《游仙窟》序言
- 《争自由的波浪》小引
- 哀范君三章
- 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 报《奇哉所谓》
- 报载患脑炎戏作
- 备考:并非《晨报》造谣(素昧)
- 备考: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王铸)
- 备考:那几个女学生真该死(荫棠)
- 备考:偏见的经验(柯柏森)
- 备考:奇哉!所谓鲁迅先生的话(熊以谦)
- 备考:青年必读书(赵雪阳)
- 答客诮
- 悼杨铨
- 对于《新潮》一部分的意见
- 公民科歌
- 关于《苦闷的象征》
- 哈谟生的几句话
- 亥年残秋偶作
- 好东西歌
- 怀旧
- 教授杂咏四首
- 今春的两种感想
- 二月十九日在香港青年会讲
- 聊答
- 南京民谣
- 女校长的男女的梦
- 偶成
- 启事
- 秋夜有感
- 上海所感
- 绍介《海上述林》上卷
- 诗歌之敌
- 送增田涉君归国
- 所闻
- 题《呐喊》
- 铁塔强奸案的来信
- 通讯(复高歌)
- 通讯(复吕蕴儒)
- 通讯(致孙伏园)
- 通讯(致向培良)
- 通讯(致郑孝观)
- 文艺的大众化
- 我才知道
-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 无题(烟水寻常事)
- 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
- 无题(禹域多飞将)
- 无题二首
- 无题二首
- 谣言的魔力(赵荫棠)
- 一二八战后作
- 一个“罪犯”的自述
- 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
- 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
- 又是“古已有之”
- 赠画师
- 赠蓬子
- 赠邬其山
- 这是这么一个意思
- 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
- 自题小像
『集外集拾遗』《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
- 本章共 1.1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小说《士敏土》为革拉特珂夫所作的名篇(2),也是新俄文学的永久的碑碣。关于那内容,戈庚教授在《伟大的十年的文学》里曾有简要的说明。他以为在这书中,有两种社会底要素在相克,就是建设的要素和退婴,散漫,过去的颓唐的力。但战斗却并不在军事的战线上,而在经济底战线上。这时的大题目,已蜕化为人类的意识对于与经济复兴相冲突之力来斗争的心理底的题目了。作者即在说出怎样地用了巨灵的努力(3),这才能使被破坏了的工厂动弹,沉默了的机械运转的颠末来。然而和这历史一同,还展开着别样的历史——人类心理的一切秩序的蜕变的历史。机械出自幽暗和停顿中,用火焰辉煌了工厂的昏暗的窗玻璃。于是人类的智慧和感情,也和这一同辉煌起来了。
这十幅木刻,即表现着工业的从寂灭中而复兴。由散漫而有组织,因组织而得恢复,自恢复而至盛大。也可以略见人类心理的顺遂的变形,但作者似乎不很顾及两种社会底要素之在相克的斗争——意识的纠葛的形象。我想,这恐怕是因为写实底地显示心境,绘画本难于文章,而刻者生长德国,所历的环境也和作者不同的缘故罢。
关于梅斐尔德的事情,我知道得极少。仅听说他在德国是一个最革命底的画家,今年才二十七岁,而消磨在牢狱里的光阴倒有八年。他最爱刻印含有革命底内容的版画的连作,我所见过的有《汉堡》《抚育的门徒》和《你的姊妹》,但都还隐约可以看见悲悯的心情,惟这《士敏土》之图,则因为背景不同,却很示人以粗豪和组织的力量。
小说《士敏土》已有董绍明蔡咏裳(4)两君合译本,所用的是广东的译音;上海通称水门汀,在先前,也曾谓之三合土。一九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年九月出版的《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后经作者修改,印入新生命书局再版的董绍明、蔡咏裳合译的《士敏土》中,其中删去最后一段和写作年月,另外补写了如下一段文字:“以上这一些,是去年九月三闲书屋影印这图的时候,由我写在前面作为小序的。现在要复制了插入本书去,最好是加上一点说明,但因为我别无新知,就只好将旧文照抄在这里。原图题目,和本书颇有不同之处,因为这回是以小说为主,所以译名就改从了本书,只将原题注在下面了。一九三一年十月二十日,鲁迅记。”《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梅斐尔德为小说《士敏土》所作的插图,共十幅,鲁迅自费影印,用三闲书屋名义出版。梅斐尔德(C.Meffe-rt),德国现代木刻家。
(2)《士敏土》现译《水泥》,反映苏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革拉特珂夫(W.·.[HeYTN,1883—1958),苏联作家。
(3)巨灵的努力一九三一年鲁迅改为“非常的努力”。(4)董绍明(1899—1969)字秋士,一作秋斯,天津静海人,翻译家。蔡咏裳(1901—1940),广东南海人。他们合译的《士敏土》一九三○年由上海启智书局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