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前言
- 五箴(并序)
- 钞朱子小学书后
- 书归震川文集后
- 祭汤海秋文
- 召悔
- 求阙斋记
- 送郭筠仙南归序
- 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
- 书学案小识后
- 进唐先生南归序
- 郭璧斋先生六十寿序
- 满妹碑志
- 君子慎独论
- 原才
- 槐阴书屋图记
- 书王雁汀前辈勃海图说后
- 养晦堂记
- 朱慎甫遗书序
- 书周忠介公手札后
- 欧阳生文集序
- 圣哲画像记
- 经史百家杂钞题语
- 经史百家简编序
- 王船山遗书序
- 新宁刘君墓碑铭
- 国朝先正事略序
- 重刻茗柯文编序
- 湖南文征序
- 江宁府学记
- 遵义黎君墓志铭
- 笔记二十七则(选十三则)
- 笔记十二篇
- 课程十二条
- 诗词 八十八首
- 联语五十一幅
- 第一神骨
- 第二刚柔
- 第三容貌
- 第四情态
- 第五须眉
- 第六声音
- 第七气色
- 日记四十九则
- 修身之要
- 学问之道 [一]
- 学问之道 [二]
- 齐家之方
- 治军之术
- 列传一百九十二 曾国藩
- 曾国藩年表
『曾国藩文集』王船山遗书序
- 本章共 918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昔仲尼好语求仁,而推言执礼。孟氏亦仁礼并称,盖圣王所以平物我之情,而息天下之争,内之莫大于仁,外之莫急于礼。自孔孟在时,老庄已鄙弃礼教。杨墨之指不同,而同于贼仁。厥后众流歧出,载籍焚烧,微言中绝,人纪紊焉。汉儒掇拾遗经,小戴氏乃作记,以存礼于什一。又千余年,宋儒远承坠绪,横渠张氏乃作《正蒙》,以讨论为仁之方。船山先生注《正蒙》数万言,注《礼记》数十万言,幽以究民物之同原,显以纲维万事,弭世乱于未形。其于古昔明体达用,盈科后进之旨,往往近之。
先生名夫之,字而农,以崇祯十五年举于乡。目睹是时朝政,刻核无亲,而十大夫又驰鹜声气,东林、复社之徒,树党代仇,颓俗日蔽。故其书中黜申韩之术,嫉朋党之风,长言三叹而未有已。既一仕桂藩,为行人司。知事终不可为,乃匿迹永、郴、衡、邵之间,终老于湘西之石船山。
圣清大定,访求隐逸。鸿博之士,次第登进。虽顾亭林、李二曲辈之艰贞,征聘尚不绝于庐。独先生深(外门内必)固藏,追焉无与。平生痛诋党人标谤之习,不欲身隐而文著,来反唇之讪笑。用是,其身长邀,其名寂寂,其学亦竟不显于世。荒山敝榻,终岁孽孽,以求所谓育物之六,经邦之礼。穷探极论,千变而不离其宗;旷百世不见知,而无所于悔。先生没后,巨儒迭兴,或攻良知捷获之说,或辨易图之凿,或详考名物,训访、音韵,正《诗集传》之疏,或修补三礼时享之仪,号为卓绝。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虽其著述大繁,醇驳互见,然固可谓博文约礼,命世独立之君子已。
道光十九年,先生裔孙世全始刊刻百五十卷。新化邓显鹤湘皋实主其事。湘潭欧阳兆熊晓晴赞成之。咸丰四年,寇犯湘潭,板毁于火。同治初元,吾弟国荃乃谋重刻,而增益百七十二卷,仍以欧阳君董其役。南汇张文虎啸山、仪征刘毓嵩伯山等,分任校雠。庀局于安庆,蒇事于金陵。先生之书,于是粗备。后之学者,有能秉心敬恕,综贯本末,将亦不释乎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