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 ├ 无常品第一
- ├ 教学品第二
- ├ 护戒品第二
- ├ 多闻品第三
- ├ 笃信品第四
- ├ 戒慎品第五
- ├ 惟念品第六
- ├ 慈仁品第七
- ├ 言语品第八
- ├ 法句譬喻经双要品第九
- ├ 放逸品第十
- ├ 心意品第十一
- └ 华香品第十二
- 卷二
- ├ 喻华香品之二
- ├ 愚闇品第十三
- ├ 明哲品第十四
- ├ 罗汉品第十五
- ├ 述千品第十六
- ├ 恶行品第十七
- └ 刀仗品第十八
- 卷三
- ├ 喻老耄品第十九
- ├ 法句譬喻经爱身品第二十
- ├ 法句譬喻经世俗品第二十一
- ├ 法句譬喻经述佛品第二十二
- ├ 法句譬喻经安宁品第二十三
- ├ 法句譬喻经好喜品第二十四
- ├ 法句譬喻经忿怒品第二十五
- ├ 法句譬喻经尘垢品第二十六
- ├ 法句譬喻经奉持品第二十七
- ├ 法句譬喻经道行品第二十八
- ├ 法句譬喻经广衍品第二十九
- ├ 法句譬喻经地狱品第三十
- ├ 法句譬喻经象品第三十一
- └ 法句譬喻经爱欲品第三十二
- 卷四
- ├ 喻爱欲品第三十二之二
- ├ 法句譬喻经利养品第三十三
- ├ 法句譬喻经沙门品第三十四
- ├ 法句譬喻经梵志品第三十五
- ├ 法句譬喻经泥洹品第三十六
- ├ 法句譬喻经生死品第三十七
- ├ 法句譬喻经道利品第三十八
- └ 法句譬喻经吉祥品第三十九
『法句譬喻经』笃信品第四
- 本章共 889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昔者舍卫国东南有大江。水既深而广。有五百馀家居在岸边。未闻道德度世之行。习於刚强欺诈为务。贪利自恣快心极意。世尊常念其应度者当往度之。知此诸家福应当度。於是世尊往至水边坐一树下。村人见佛光相。奇异莫不惊肃。皆往礼敬或拜或揖问讯起居。佛命令坐为说经法。众人闻之而心不信。习於欺怠不信真言:佛便化作一人从江南来。足行水上正没其踝。来至佛前稽首礼佛。众人见之莫不惊怪。问化人曰:吾等先人以来居此江边。未曾闻人行水上者,卿是何人有何道术履水不没。愿闻其意。化人答曰:吾是江南愚直之人。闻佛在此贪乐道德至南岸边不时得度。问彼岸人水为深浅。彼人见语。水可齐踝何不涉渡。吾信其言:便尔来过无他异术。佛时赞言:善哉善哉。夫执信诚谛可度生死之渊。数里之江何足为奇。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信能渡渊,摄为船师,精进除苦。慧到彼岸,士有信行,为圣所誉。乐无为者,一切缚解,信乃得道。法致灭度,从闻得智,所到有明。
信之与戒,慧意能行,健夫度慧。从是脱渊。
於是村人闻佛所说见信之证。心开信坚皆受五戒为清信士。明信日修法教普闻昔佛在世时有大长者名修陀罗。财富无数信向道德。自誓常以腊月八日请佛及僧。终身子孙奉行不废。长者亡时嘱儿勿废。儿名比罗陀。後日渐贫居无所有。腊月已至无有供办愁慼不乐。佛遣目连往问比罗陀。汝父直月欲至当设何计。比罗陀答言亡父教令不敢违之。唯愿世尊勿见忽弃也。八日中时回光临眄目连还白如是,比罗陀即将妻子至外家质取百两金。还舍供办一切具足。佛与千二百五十众僧。往诣其舍。坐毕行水下食澡竟还於精舍。比罗陀欢喜不敢悔恨。其日夜半诸故藏中。自然宝物悉满如故。比罗陀夫妇明旦见之。喜而且惧。惧官见问所从得此。夫妻共议当往问佛。寻到佛所具白如此。佛告比罗陀。安意快用勿有疑难。汝之履信不违父教。持戒惭愧没命不二。闻施慧道七财满具。福德所致非为灾变。智者能行不问男女所生之处。福应自然。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信财戒财,惭愧亦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从信守戒,常净观法。慧而履行,奉教不忘,生有此财。不问男女,终已不贫,贤者识真。
比罗陀闻佛所说益加笃信稽首佛足欢喜还家。具宣佛教诲其妻子。遂相承继皆得道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