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 ├ 无常品第一
- ├ 教学品第二
- ├ 护戒品第二
- ├ 多闻品第三
- ├ 笃信品第四
- ├ 戒慎品第五
- ├ 惟念品第六
- ├ 慈仁品第七
- ├ 言语品第八
- ├ 法句譬喻经双要品第九
- ├ 放逸品第十
- ├ 心意品第十一
- └ 华香品第十二
- 卷二
- ├ 喻华香品之二
- ├ 愚闇品第十三
- ├ 明哲品第十四
- ├ 罗汉品第十五
- ├ 述千品第十六
- ├ 恶行品第十七
- └ 刀仗品第十八
- 卷三
- ├ 喻老耄品第十九
- ├ 法句譬喻经爱身品第二十
- ├ 法句譬喻经世俗品第二十一
- ├ 法句譬喻经述佛品第二十二
- ├ 法句譬喻经安宁品第二十三
- ├ 法句譬喻经好喜品第二十四
- ├ 法句譬喻经忿怒品第二十五
- ├ 法句譬喻经尘垢品第二十六
- ├ 法句譬喻经奉持品第二十七
- ├ 法句譬喻经道行品第二十八
- ├ 法句譬喻经广衍品第二十九
- ├ 法句譬喻经地狱品第三十
- ├ 法句譬喻经象品第三十一
- └ 法句譬喻经爱欲品第三十二
- 卷四
- ├ 喻爱欲品第三十二之二
- ├ 法句譬喻经利养品第三十三
- ├ 法句譬喻经沙门品第三十四
- ├ 法句譬喻经梵志品第三十五
- ├ 法句譬喻经泥洹品第三十六
- ├ 法句譬喻经生死品第三十七
- ├ 法句譬喻经道利品第三十八
- └ 法句譬喻经吉祥品第三十九
『法句譬喻经』教学品第二
- 本章共 1.3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精舍。佛告诸比丘,当勤修道除弃阴盖。心明神定可免众苦。有一比丘志不明达。饱食入室闭房静眠。爱身快意不观非常。冥冥懈怠无复昼夜。卻後七日其命将终。佛愍伤之。惧堕恶道即入其室。弹指觉曰:
咄起何为寐,螉螺蚌蠹类。隐蔽以不净,迷惑计为身。焉有被斫疮,心如婴病痛。遘于众厄难,而反为用眠。
思而不放逸,为仁学仁迹。从是无有忧,常念自灭意。正见学务增,是为世间明。所生福千倍,终不堕恶道。
比丘闻偈即便惊寤。见佛亲诲加敬悚息。即起稽首为佛作礼。佛告比丘。汝宁自识本宿命不。比丘对曰:阴盖所覆实不自识也。佛告比丘。昔维卫佛时。汝曾出家贪身利养。不念经戒。饱食卻眠不念非常。命终魂神生螉虫中。积五万岁寿尽复为螺蚌之虫。树中蠹虫各五万岁。此四品虫生长冥中。贪身爱命乐处幽隐。以冥为家不喜光明。一眠之时百岁乃觉。缠绵罪网不求出要。今始罪毕得为沙门。如何睡眠不知厌足。於是比丘重闻宿缘。惭怖自责。五盖雲除即得罗汉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诸天人四辈说法。时有一年少比丘。为人顽愚质直疏野。未解道要。情意兴盛思想於欲。阳气隆盛不能自制。以此为恼不获度世。坐自思惟有根断者,然後清净可得道迹。即至檀越家。从之借斧还房闭户脱去衣服。坐木板上欲自斫阴正坐。此阴令我勤苦。经历生死无央数劫。三涂六趣皆由色欲。不断此者无缘得道。佛知其意愚痴乃尔。道从制心心是根源。不知当死自害堕罪长受苦痛。於是世尊往入其房。即问比丘。欲作何等。放斧著衣礼佛自陈。学道日久未解法门。每坐禅定垂当得道为欲所盖。阳气隆盛意惑目冥。不觉天地谛自责念事皆由此。是以借斧欲断制之。佛告比丘。卿何愚痴不解道理。欲求道者先断其痴然後制心。心者善恶之根源。欲断根者先制其心。心定意解然後得道。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学先断母,率君二臣,废诸营从。是上道人。
佛告比丘。十二因缘以痴为本。痴者众罪之源。智者众行之本。先当断痴然後意定。佛说是已比丘惭愧即自责言:我为愚痴迷惑来。久不解古典使如此耳。今佛所说甚为妙哉。内思正定安般。守意制心伏情杜闭诸欲。即得定意在於佛前逮得应真。
昔佛在罗阅祇国灵鹫山中。为诸天人国王大臣说甘露法。有一比丘刚猛勇剑佛知其意遣至山後鬼神谷中。令树下坐数息求定。知息长短安般守意。断求灭苦可得泥洌比丘受教往至谷中欲坐定意。但闻山中鬼神语声不见其形。但有音声悚息。怖惧不能自宁。意欲悔还即自念言:居家大富宗族。又强出家学道独见安处。鬼神深山既无伴侣又无行人。但有诸鬼数来怖人。思惟如是未去之间。於是世尊往到其边。坐一树下而问之曰:汝独在此将无怖惧耶。比丘稽首白言:初未曾入山在此实忧。须臾之间有一野象王来在边。倚一树卧心独欢喜。远离诸象一何快哉。佛知象意告比丘曰:汝宁知是象所由来不。对曰:不审。佛告比丘。此象眷属大小五百馀头。厌患小象舍来至此倚树而卧。自念得离恩爱牢狱一何快哉。象是畜生犹思闲静。况汝舍家欲求度世。方以独自欲求伴侣。愚冥伴侣多所伤败。独住无对亦无谋议。宁独修道不用愚伴。於是世尊即说偈言:
学无朋类,不得善友,宁独守善。不与愚偕,乐戒学行,奚用伴为。独善无忧,如空野象。
佛说是时比丘意解。内思圣教即得应真。谷中鬼神亦皆闻解为佛弟子。受誓诫敕不复侵民。佛与比丘共还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