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卷 魏宣武听谗害贤高领军固宠献女
- 第二卷 于皇后暗中被弑彭城王死后含冤
- 第三卷 改旧制胡妃免死立新君高肇遭刑
- 第四卷 白道村中困俊杰武川城上识英雄
- 第五卷 怒求婚兰春受责暗行刺张仆亡身
- 第六卷 谐私愿六浑得妇逼承幸元怿上蒸
- 第七卷 幽母后二贼专权失民心六镇皆反
- 第八卷 太后垂帘重听政统军灭贼致亡身
- 第九卷 骋骑射沃野遇仙迫危亡牛山避寇
- 第十卷 五原路破胡斩将安亭道延伯捐躯
- 第十一卷 天宝求贤问刘贵洛周设计害高欢
- 第十二卷 剪劣马英雄得路庇幸臣宫阙成仇
- 第十三卷 赐铁券欲图边帅生公主假作储君
- 第十四卷 内衅成肃宗遇毒外难至灵后沉河
- 第十五卷 改逆谋重扶魏主贾余勇大破葛荣
- 第十六卷 魏元颢长驱入洛尔朱荣救驾还京
- 第十七卷 赵嫔无辜遭大戮世隆通信泄群谋
- 第十八卷 明光殿强臣殒命北中城逆党屯兵
- 第十九卷 战丹谷阵亡伯凤缩黄河天破洛阳
- 第二十卷 救帝驾逢妖被阻战恒山释怨成亲
- 第二十一卷 尔朱兆晋阳败走桐花女秀容立功
- 第二十二卷 立广陵建明让位杀白鹞高乾起兵
- 第二十三卷 假遣军六镇愿反播流言万仁失援
- 第二十四卷 据邺城四方响应平洛邑百尔归诚
- 第二十五卷 立新君誓图拨乱遇旧后私逼成婚
- 第二十六卷 运神谋进兵元旦追穷寇逼死深山
- 第二十七卷 乙弗氏感成奇梦宇文泰获配良缘
- 第二十八卷 思政开诚感贺拔虚无作法病高王
- 第二十九卷 妖术暗侵凶少吉神灵呵护死还生
- 第三十卷 宇文定计敌高王侯莫变心害贺拔
- 第三十一卷 黑獭兴师灭陈悦六浑演武服娄昭
- 第三十二卷 魏孝武计灭晋阳高渤海兵临京洛
- 第三十三卷 逼京洛六浑逐主奔长安黑獭迎君
- 第三十四卷 娶国色适谐前梦迁帝都重立新基
- 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还诗见拒私宫婢借径图成
- 第三十六卷 施邪术蛊惑夫人审私情加刑世子
- 第三十七卷 改口词曲全骨肉佯进退平定妖氛
- 第三十八卷 黑獭忍心甘弑主道元决志不同邦
- 第三十九卷 梦游仙玉女传音入辅政廷臣畏法
- 第四十卷 潼关道世宁捐躯锁云轩金婉失节
- 第四十一卷 结外援西魏废后弃群策东邺亡师
- 第四十二卷 奔河阳敖曹殒命败黑獭侯景立功
- 第四十三卷 归西京一朝平乱惧东邺三将归元
- 第四十四卷 私静仪高澄囚北逼琼仙仲密投西
- 第四十五卷 纵黑獭大将怀私克虎牢智臣行计
- 第四十六卷 玉仪陌路成婚媾胜明誓愿嫁英雄
- 第四十七卷 攻玉壁高王疾作据河南侯景叛生
- 第四十八卷 用绍宗韩山大捷克侯景涡水不流
- 第四十九卷 烹荀济群臣惕息杖兰京逆党行凶
- 第五十卷 陈符命群臣劝进移魏祚新主登基
- 第五十一卷 宇文后立节捐躯安定公临危托后
- 第五十二卷 晋公护掌朝革命齐主洋乱性败常
- 第五十三卷 烧铁笼焚死二弟弃漳水杀尽诸元
- 第五十四卷 齐肃宗叔承侄统周武帝弟继兄尊
- 第五十五卷 弃天亲居丧作乐归人母惧敌求成
- 第五十六卷 争宜阳大兵屡却施玉天诛亟行
- 第五十七卷 和士开秽乱春宫祖孝征请传大位
- 第五十八卷 琅琊王擅除宵小武成后私幸沙门
- 第五十九卷 齐后主自号无愁冯淑妃赐称续命
- 第六十卷 拒敌军延宗力战弃宗社后主被擒
- 第六十一卷 捋帝须老臣爱国扪杖痕嗣主忘亲
- 第六十二卷 修旧怨股肱尽丧矫遗诏社稷忽倾
- 第六十三卷 隋公坚揽权窃国尉迟迥建义起兵
- 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抚临华夏平陈国统一山河
『北史演义』第六十卷 拒敌军延宗力战弃宗社后主被擒
- 本章共 4.26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话说齐主战尚未败,即以淑妃奔往高梁桥。武卫奚长谏曰:"半进半退,战之常体。今兵众全整,未有亏伤,陛下舍此安之。马足一动,人情慌乱,不可复振。愿速还安慰之。"武卫张常山亦自后赶上曰:"军寻收讫甚完整,围城兵亦不动,至尊宜回。不信,臣乞将内参往视。"齐主欲从之,提婆引齐主肘曰:"此言难信。"齐主遂以淑妃北走,师大溃。死者万余人,军资器械,数百里间,委弃山积。奔至洪洞,以去敌军既远,暂少休息。淑妃重施新妆,方以粉镜自玩。后喧声大震,唱言贼至,于是复走。先是后主以淑妃有功,将立为左皇后,遣内参往晋阳取皇后服御、翟等件。至是遇于中途。为之缓辔,命淑妃着之,然后去。
再说周主入平阳,梁士彦接见,持帝须而泣曰:"臣几不见陛下。"帝亦为之流涕。周主以将士倦疲,欲引还。士彦叩马谏曰:"今齐师循散,众心皆动,因其惧而攻之,其势必举。陛下奚疑?"周主从之,执其手曰:"余得晋州,为平齐之基,卿善守之。"遂率诸将追齐师。或请西还,周主 曰:"纵敌患生,卿等若疑,朕将独往。"诸将乃不敢言。于是星夜疾驰。后主入晋阳,忧惧不知所为,向朝臣问计,皆曰:"宜省赋息役,以慰民心,收遗兵,背城死战,以全社稷。"后主以为难。是役也,安德王延宗独全军而还。后主壮之,因曰:"吾欲留安德守晋阳,自向北朔州。若晋阳不守,则奔突厥以避之,再图后举。"群臣皆以为不可。时阿那肱有兵一万,尚守高璧。周师至高璧,阿那肱望风退走。后主遂决意遁去,密遣左右先送皇太后、太子于北朔州,以安德王为相国、并州刺史,总山西兵,谓曰:"并州兄自取之,儿今去矣。"延宗曰:"陛下为社稷主,幸勿动。臣为陛下出死力战,必能破之。"提婆曰:"至尊计已成,王勿阻。"乃夜斩五龙门而出,欲奔突厥。从官皆散,不得已,仍向邺。穆提婆西奔周军,令萱见其子降周,惧诛,遂自杀。周主以提婆为柱国、宜州刺史,下诏谕齐臣曰:"若妙尽人谋,深达天命,官荣爵赏,各有加隆,一如提婆爵赏。"或我之将士,逃逸彼朝,无问贵贱,皆从荡涤。自是齐臣降者相继。延宗知周师将至,同诸将固守,诸将请曰:"王不为天子,诸臣实不能为王出死力。"延宗不得已,戊午,即皇帝位。下诏曰:武平孱弱,政由宦竖。斩关夜遁,莫知所之。王公大臣,猥见推逼。忝为宗藩,祗承宝位。呜呼,痛大厦之将倾,唯恃背城借一。回狂澜于既倒,庶几转弱为强。勖哉卿士,无负朕怀。于是大赦,改元永昌。以唐邕为宰相,莫多娄敬显、和 阿于子、段畅、韩骨胡为将帅。众闻之,不召而至者前后相属。延宗发府藏及后宫美女,以赐将士,籍没内参十余家。后主闻之,谓近臣曰:"我宁使周得并州,不欲安德得之。"左右曰:"理然。"延宗见士卒,皆亲执手称名,流涕呜咽。于是众争为死。周主至晋阳,引兵围之,四合如黑云。延宗命敬显、韩骨胡拒城南,和阿于子、段畅拒城东,自率兵拒齐王宪于城北。延宗体素肥,前如偃,后如伏,人常笑之。至是奋大,往来督战,劲捷若飞,所向无前。俄而,和阿于子、段畅奔降周军,周主遂自东门入,焚烧民室佛寺,合城慌乱,喊声震天。延宗知周兵入,率数十骑自北来,以死奋击。娄敬显见东路火起,亦从南路来援,率兵搏杀。城中儿童妇女,皆乘屋攘袂,投砖石御敌。周师大乱,相填压塞路,不得进。齐人从后斫刺之,死者二千余人。周主杂乱军中,自投无路。左右皆惶急,宇文忻牵马首,贺拔伏恩拂马后,崎岖得出。齐人奋刃几及之。时已四更,延宗疑周主为乱兵所杀,遣人于积尸中求长鬣者,遍索不得。然以敌既败去,冀其不复来攻,军心渐懈。将士烧肉饮酒,多倦卧。延宗苦战一日,亦退而少息。
再说周主回营,腹已饥甚,欲遁去。诸将亦劝之还。宇文忻勃然进曰:"陛下自克晋州,乘胜至此,今伪主奔波,关东响震,自古行兵,未有若此之盛。昨日破贼,将士轻敌,微有不利,何足为怀?大丈夫当死中求生,败中取胜。今破竹之势已成,奈何弃之而去?"齐王宪以去为不可。降将段畅极言城内空虚,再往必克。周主乃驻马,鸣角收兵,俄顷复振。及旦,还攻东门,克之。延宗挺身搏战,左右散亡略尽,力屈被执。周主见之,下马握其手。延宗辞曰: "死人手,何敢迫至尊。"周主曰:"两国天子,非有怨恶,直为百姓来耳。终不相害,勿怖也。"使复衣帽而礼之。唐邕等皆降于周。娄敬显奔邺。齐主闻并州破,惧周师来逼,立重赏以募战士,而竟不出物。广宁王孝珩进曰:"为今之计,莫若使任城王将幽州道兵入土门,扬声趋并州;独孤永业将洛州道兵入潼关,扬声趋长安。臣请将京畿兵,出滏口,鼓行逆战。敌闻南北有兵,自然逃溃。陛下出宫人珍宝,以赏将士,庶克有济。"齐主不从。斛律孝卿请齐主亲劳将士,为之撰辞。且曰:"宜慷慨流涕,以感激人心。"齐主既出,临众不复记所受言,遂大笑,左右亦笑。将士怒曰:"身尚如此,我辈何苦为之效死!"由是皆无战志。朔州行台高劢将兵卫太后、太子还邺,宦官荀子溢犹恃宠纵暴民间,劢斩以徇。太后救之不及。或谓劢曰:"子独不畏太后怒耶?"劢攘袂曰:"今西寇已据并州,达官率皆委叛。正坐此辈浊乱朝廷,若得今日斩之,明日受诛,亦无所恨。"延宗在周军,周主问以取邺之策。辞曰:"此非亡国之臣所及。"强问之,乃曰:"若任城王据邺,臣不能知。若今上自守,陛下兵不血刃。"癸酉,周师趋邺,齐王宪为先驱。是时齐人汹惧,望风欲走,朝士出降者昼夜相属。齐主计无所出,复召群臣议之。言人人异,莫知所从。高劢曰:"今之叛者,多在贵人。至于卒伍,犹未离心。请追五品已上家属,置之三台,因胁之以战,若不捷,则焚台。此曹顾惜妻子,誓当死战。且王师频北,贼徒轻我,背城一决。理必胜之。"齐主不能用。望气者言,当有革易。乃依天统故事,禅位于太子恒,自称太上皇帝。恒生八年矣,孝珩乞兵拒周师,不许,出为沧州刺史。孝珩谓阿那肱曰:"朝廷不遣赐 击贼,岂畏孝珩反耶?孝珩若破宇文邕,遂至长安,反亦何预国家事!以今日之急,犹如此猜忌耶?"洒涕而去。齐主使尉世辨率千余骑拒周师,世辨本非将才,性又懦怯,出滏口,登高阜四周,遥见群乌飞起,谓是西兵旗帜,即驰还北,至紫陌桥,不敢回顾。左右谓曰:"敌兵未至,顷所见者,群乌耳,走尚可缓。"世辨曰:"乌亦欺我耶?我已为之胆落矣。"归报后主曰:"周兵势大,不可抗也。"壬辰,周师至邺。后主及太后、幼主、穆后、淑妃等,率千余骑东走,使慕容三藏守邺宫。周主破城入,齐王公以下皆降。三藏犹拒战,周主引见礼之,拜仪同大将军。三藏,绍宗子也。执莫多娄敬显,周主数之曰:"汝有死罪三,前自晋阳归邺,携妾弃母,不孝也。外为伪朝戮力,内实通启于朕,不忠也。送款之后,犹持两端,不信也。用心如此,不死何待?"遂斩之。使将军尉迟勤追齐主。邺有处士熊安生,博通五经,闻周主入邺,遽令家人扫门。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俄而,周主幸其家,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给安车驷马以自随。又遣使至李德林宅,宣旨慰谕曰:"平齐之利,唯在于尔。"德林来见,引入帐中,访问齐朝风俗政教、人物善恶,语三宿不倦。
再说齐主渡河,入济州,使阿那肱守济州关,觇候周师。自率百余骑奔青州,即欲入陈。而阿那肱密召周师,约生致齐主,屡启云周师尚远,已令烧断河桥。齐主由是淹留自宽。周师至关,阿那肱迎降,尉迟勤奄至青州,获太后、幼主、后妃等。齐主系囊金于鞍后,从十余骑南走。周兵追至南邓村及之,执以送邺。庚子,周主诏齐故臣斛律光等,宜追加赠谥,家口田宅没官者,给还其子孙。指其名曰: "此人在,朕安得至此?"又诏齐之东山南园三台,皆竭民脂膏为之,令皆毁拆。瓦木材料,并以给民。山园之田,各还其主。东民大悦。二月丙午,齐主纬至邺,复其衣冠。帝以宾礼见之。会报广宁、任城二王起兵信都,集众四万,共谋匡复。帝曰:"此可谕之使来也。"令后主作书招之,许以若降,富贵如故。不从,乃命齐王宪、隋公杨坚引兵平之。军至赵州,遣谍觇之,为周候骑所执。解至营中,宪命释其缚,集齐旧将遍示之,谓曰:"吾所争者大,不在汝曹。今纵汝还,即充吾使。"乃与书曰:足下谍者,为候骑所拘。军中情实,具诸执事。战非上计,无待卜疑;守乃下策,或未相许。已勒诸军分道并进,相望非远,凭轼有期,不俟终日,所望知机,勿贻后悔。宪及杨坚至信都,同孝珩军于城南以拒之。其将尉相愿诈出略阵,遂以众降。相愿,之心腹将也。众皆骇惧。怒,收其妻子,即阵前斩之。明日进战,与孝珩亲自出马,冲坚陷锐。齐王宪敌于前,杨坚率劲骑横击之,分其军为二,遂大破之。俘斩三万人,执及孝珩。宪谓曰:"任城王何苦若此?"曰:"下官献武皇帝之子,兄弟十五人,幸而独存。逢宗社颠覆,今日得死,无愧坟陵。"宪壮之,归其妻子。宪问孝珩齐亡所由。孝珩自陈国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宪为之改容,亲为洗疮敷药,礼遇甚厚。孝珩叹曰:"李穆叔言齐氏二十八年天下,今果然矣。自献武皇帝以来,吾诸父兄弟,无一人至四十者,命也。嗣君无独 见之明,宰相非柱石之寄。恨不得握兵符,受斧钺,展我心力耳。"初,任城母尔朱金婉,以失节被幽。幼时献武不甚爱之。及齐亡,而建义信都,独以忠孝著。广宁王,文襄第二子,好文学,工丹青,尝于厅事堂画苍鹰,见者皆疑为真。又作朝士图,妙绝一时。今以兵弱被执,盖不愧高氏子孙云。以故宪皆重之。先是周主破平阳,遣使招东雍州刺史傅伏。伏不从。既克并州,获其子,使以上将军、武乡公告身,及金马脑二酒盏赐伏为信。并遣韦孝宽致书招之。伏复孝宽曰:"事君有死无二,此儿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愿速斩之,以令天下。"及周主自邺还至晋阳,遣降将阿那肱等百余人临汾水招伏。伏隔水见之,问:"至尊何在?"答曰:"已被擒矣。"伏仰天大哭,率众入城。于厅事前北面,哀号良久,然后出降。周主曰:"何不早下?"伏流涕对曰:"臣三世为齐臣,食齐禄,不能自死,羞见天地。"周主执其手曰:"为臣当如此也。"引使宿卫,授为仪同大将军。他日,又问伏曰:"前救河阴得何赏?"对曰:"蒙一转,授特进、永昌郡公。"时齐主在座,周主顾而谓曰:"朕三年习战,决取河阴,正为傅伏善守,城不可动,故敛军而退。公当日赏功,何其薄也!"是时周主方欲班师,忽北朔州飞章告急:有范阳王绍义进据马邑,号召义旅,自肆州以北,从而叛者二百八十余城,兵势大振。又有高宝宁者,齐之疏属,有勇略,久镇和龙,甚得夷夏之心,亦起兵数万,与绍义遥为声援,势甚猖獗。遂遣大将军宇文神举率兵十万讨之。大驾暂驻晋州。正是:全齐已属他人手,一旅犹为宗国谋。你道范阳王何以得据北朔州?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