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卷 魏宣武听谗害贤高领军固宠献女
- 第二卷 于皇后暗中被弑彭城王死后含冤
- 第三卷 改旧制胡妃免死立新君高肇遭刑
- 第四卷 白道村中困俊杰武川城上识英雄
- 第五卷 怒求婚兰春受责暗行刺张仆亡身
- 第六卷 谐私愿六浑得妇逼承幸元怿上蒸
- 第七卷 幽母后二贼专权失民心六镇皆反
- 第八卷 太后垂帘重听政统军灭贼致亡身
- 第九卷 骋骑射沃野遇仙迫危亡牛山避寇
- 第十卷 五原路破胡斩将安亭道延伯捐躯
- 第十一卷 天宝求贤问刘贵洛周设计害高欢
- 第十二卷 剪劣马英雄得路庇幸臣宫阙成仇
- 第十三卷 赐铁券欲图边帅生公主假作储君
- 第十四卷 内衅成肃宗遇毒外难至灵后沉河
- 第十五卷 改逆谋重扶魏主贾余勇大破葛荣
- 第十六卷 魏元颢长驱入洛尔朱荣救驾还京
- 第十七卷 赵嫔无辜遭大戮世隆通信泄群谋
- 第十八卷 明光殿强臣殒命北中城逆党屯兵
- 第十九卷 战丹谷阵亡伯凤缩黄河天破洛阳
- 第二十卷 救帝驾逢妖被阻战恒山释怨成亲
- 第二十一卷 尔朱兆晋阳败走桐花女秀容立功
- 第二十二卷 立广陵建明让位杀白鹞高乾起兵
- 第二十三卷 假遣军六镇愿反播流言万仁失援
- 第二十四卷 据邺城四方响应平洛邑百尔归诚
- 第二十五卷 立新君誓图拨乱遇旧后私逼成婚
- 第二十六卷 运神谋进兵元旦追穷寇逼死深山
- 第二十七卷 乙弗氏感成奇梦宇文泰获配良缘
- 第二十八卷 思政开诚感贺拔虚无作法病高王
- 第二十九卷 妖术暗侵凶少吉神灵呵护死还生
- 第三十卷 宇文定计敌高王侯莫变心害贺拔
- 第三十一卷 黑獭兴师灭陈悦六浑演武服娄昭
- 第三十二卷 魏孝武计灭晋阳高渤海兵临京洛
- 第三十三卷 逼京洛六浑逐主奔长安黑獭迎君
- 第三十四卷 娶国色适谐前梦迁帝都重立新基
- 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还诗见拒私宫婢借径图成
- 第三十六卷 施邪术蛊惑夫人审私情加刑世子
- 第三十七卷 改口词曲全骨肉佯进退平定妖氛
- 第三十八卷 黑獭忍心甘弑主道元决志不同邦
- 第三十九卷 梦游仙玉女传音入辅政廷臣畏法
- 第四十卷 潼关道世宁捐躯锁云轩金婉失节
- 第四十一卷 结外援西魏废后弃群策东邺亡师
- 第四十二卷 奔河阳敖曹殒命败黑獭侯景立功
- 第四十三卷 归西京一朝平乱惧东邺三将归元
- 第四十四卷 私静仪高澄囚北逼琼仙仲密投西
- 第四十五卷 纵黑獭大将怀私克虎牢智臣行计
- 第四十六卷 玉仪陌路成婚媾胜明誓愿嫁英雄
- 第四十七卷 攻玉壁高王疾作据河南侯景叛生
- 第四十八卷 用绍宗韩山大捷克侯景涡水不流
- 第四十九卷 烹荀济群臣惕息杖兰京逆党行凶
- 第五十卷 陈符命群臣劝进移魏祚新主登基
- 第五十一卷 宇文后立节捐躯安定公临危托后
- 第五十二卷 晋公护掌朝革命齐主洋乱性败常
- 第五十三卷 烧铁笼焚死二弟弃漳水杀尽诸元
- 第五十四卷 齐肃宗叔承侄统周武帝弟继兄尊
- 第五十五卷 弃天亲居丧作乐归人母惧敌求成
- 第五十六卷 争宜阳大兵屡却施玉天诛亟行
- 第五十七卷 和士开秽乱春宫祖孝征请传大位
- 第五十八卷 琅琊王擅除宵小武成后私幸沙门
- 第五十九卷 齐后主自号无愁冯淑妃赐称续命
- 第六十卷 拒敌军延宗力战弃宗社后主被擒
- 第六十一卷 捋帝须老臣爱国扪杖痕嗣主忘亲
- 第六十二卷 修旧怨股肱尽丧矫遗诏社稷忽倾
- 第六十三卷 隋公坚揽权窃国尉迟迥建义起兵
- 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抚临华夏平陈国统一山河
『北史演义』第十六卷 魏元颢长驱入洛尔朱荣救驾还京
- 本章共 4.49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话说天穆大军既引而东,元颢之兵正好乘虚杀入,自城进拔荥阳,直至大梁城下。大梁守将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城相拒。庆之自旦至申,攻拔三垒。大千惧,开门乞降。颢遂入城,与诸将议曰:"吾欲正尊号,然后引兵向阙,庶人心不贰。"诸将皆劝成之,乃登坛燔燎,即帝位于睢阳城南,改元孝基。以陈庆之为卫将军、徐州刺史,引兵而西,进攻荥阳。时守荥阳者,都督杨昱。颢遣人说之使降,昱不从。元天穆闻报大惊,与骠骑将军吐没儿将大军三十万,星夜来救。梁之士卒皆恐。庆之解鞍秣马,谕将士曰:"吾至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掠人子女,亦无算矣。天穆之众,皆是仇雠。我辈众才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唯有必死,乃可得生耳。今虏骑众多,不可与之野战。当及其兵未到齐,急取其城而据之。诸君勿怀狐疑,自取屠脍。"乃鼓之使登,将士相率蚁附而上,遂拔荥阳。执杨昱诸将三百余人,伏颢帐前。请曰:"陛下渡江以来,无遗镞之费,昨下荥阳,一朝杀伤五百余人。愿 斩杨昱,以快众意。"颢曰:"昱,忠臣也。彼各为其主,奈何杀之?此外唯卿等所取。"于是斩昱将佐三十七人,皆刳其心而食之。俄而,天穆等引兵围城,庆之帅骑三千,背城力战,大破之。天穆、吐没儿皆走。遂乘胜势,进击虎牢,守关将尔朱世隆亦走。颢军据了虎牢关,一路无阻,游兵直指洛阳。时六军皆出,禁旅虚弱,帝大惧欲逃,未知所之。或有劝往长安者,中书高道穆曰:"关中荒残,何可复往?元颢士众不多,乘虚深入,由将帅不得其人,故尔至此。陛下若亲帅宿卫,高募重赏,背城一战,臣等竭其死力,破颢孤军必矣。或恐胜负难期,则车驾不若渡河。征大将军天穆、大丞相荣,各使引兵来会,犄角进讨,旬月之内,必见成功。此万全之策也。"帝从之。夜至河内郡北,命高道穆于灯下作诏书数十纸,布告远近,于是四方始知帝贺所在。颢知帝已遁去,长驱来前。临淮王、安丰王延明率百僚,封府库,备法驾迎颢。颢入洛阳宫,改元建武,大赦。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增邑万户。颢将侯暄守睢阳,为后援。行台崔孝芬率兵攻之,城破斩暄。元天穆率众四方,攻拔大梁。又遣费穆将兵二万,攻虎牢。庆之还兵救之,天穆闻其至,惧欲北渡。郎中温子升曰:"主上以虎牢失守,致此狼狈。元颢新入,人情未安,今往击之,无不克者。大王平定京邑,奉迎大驾,此桓、文之举也。舍此北渡,窃为大王惜之。"天穆不能用,引兵渡河。费穆攻虎牢将拔,闻天穆北渡,惧无后继,遂降于庆之。进击大梁,大梁亦下。盖庆之以数千之众,自发县至洛阳,凡取三十二城,大小四十七城,所向皆克。魏军闻其兵至,皆亡魂丧胆;小儿闻庆之名,亦惊惧不敢出声。费穆至京,颢引入,责以河阴之事而脔斩之。人情大快。
先是敬宗之出也,仓皇北走,唯尔朱后随往,其余侍卫后宫皆安堵如故,颢一旦得之。自河以南,州郡多附,遂自谓天授,遽有骄怠之心。宿昔宾客近习咸见宠侍,干扰政事。日夜纵酒,不恤军国。所从南来军士陵暴市里,朝野失望。朝士高子儒自洛阳逃至行在,帝问洛中事,子儒曰:"颢败在旦夕,不足忧也。"尔朱荣闻帝北出,即起兵南来,见帝于长子,劝帝南还,自为前驱。旬日之间,兵众大集,资粮器仗相继而至。聚兵河上,为克复京城之计。庆之闻荣南下,谓颢曰:"今远来至此,未服者尚多,倘知我虚实,连兵四合,何以御之?宜启天子,更请精兵,庶不忧荣兵之至。"哪晓得颢既得志,密与临淮、安丰二王共谋叛梁,特以事难未平,须借庆之兵力,故外同内异,言多猜忌。闻庆之言,皆曰:"庆之兵不满万,已自难制,若更增其众,岂肯复为人用?大权一去,动息由人,魏之宗室于斯堕矣。"颢乃不用庆之计。庆之亦觉有异,密为之备。军副马佛念谓庆之曰:"将军威行河、洛,声震中原,功高势重,为魏所疑。一旦变生不测,可无虑乎?不若乘其无备,杀颢据洛,此千载一时也。"庆之曰:"始助之而卒杀之,不义,吾不为也。"庆之与荣相持于河上。三日十三战,杀伤甚众,荣不能渡。有夏州义士为颢守河中渚阴,与荣通,求破桥立效,荣引兵赴之。及桥破,荣接应不及,颢悉杀之,荣大失望。又以颢军缘河固守,北境无船可渡,议欲还北,更图后举。黄门侍郎杨侃曰:"大王发并州之日,已知夏州义士之谋而来乎?抑欲广施经略,匡复帝室而来乎?古之用兵者,疮愈更 战。况今未有所损,岂可以一事不谐而大谋顿废。今四方,视公此举,若未有所成,遽复引归,民情失望,各怀去就,胜负所在,未可知也。不若征发木材,多为桴筏,间以舟楫,缘河布列,数百里中皆为渡势,首尾既远,使颢不知所防。一旦得渡,必立大功。"高道穆亦曰:"今乘舆飘荡,主忧臣辱。大王拥百万之众,辅天子而令诸侯。若分兵造筏,所在散渡,指掌可克。奈何舍之北归,使颢得营聚,征兵天下?此所谓养虺成蛇,悔无及矣。"荣尚未决,忽军士报称:"有一河边居民杨求见。"荣唤入,问欲何言。曰:"仆家族久居马渚河边,世授伏波将军之职。今闻元颢引梁军入寇,主上北巡,诸城失守。大王起兵匡复,大兵至此,无船可渡,只有造筏以济。仆有小舟数十艘,愿献军前,以为大王前驱。"荣大喜曰:"卿来,天助我也。"即命为向导,遂点贺拔胜、尔朱兆二将,编木为筏,领军一万,从马渚河乘夜暗渡。将士一登彼岸,呼声振地,个个奋勇争先。其时庆之守北中城,颢同安丰王延明、其子元冠受分守南岸。忽有兵至,四面杀入,黑夜中不测敌兵多少,军士先自乱窜。元冠受火急提刀上马,正遇贺拔胜,一枪刺死。尔朱兆杀入中军,欲捉元颢,颢与延明已从帐后逃去。杀到天明,守河兵散亡略尽。庆之在北中城晓得北兵偷渡,颢大败而逃,独力难支,只得收兵南走。荣闻二将告捷,便引大队人马尽渡黄河,分兵追赶。庆之七千兵士死亡过半,可怜一个南朝大将,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又值嵩高水涨,片甲不存,自料不能走脱,乃削去须发,诈为沙门,逃归梁国。梁王念其前功,并不治罪,封为右卫将军、永兴侯。
且说颢已逃去,都督杨津入宿殿中,洒扫宫阙,引领禁兵,直至邙山迎驾。荣引众将亦至,面奏战胜之事,请帝归朝。驾入京城,以人多疑惧,大赦安之。封荣为天柱大将军,兆为车骑大将军,其余将士皆论功加赏有差。而颢自辕南出,至临颍,从骑分散。临颍军士江丰斩之,封其首以闻。元延明奔梁。临淮王复归于帝,帝不问。于是下诏解严。一日,接得边庭文书,报称韩楼余逆侵扰幽、蓟,丑奴称帝,以宝寅为太傅,进攻岐州。荣见帝曰:"臣请归北,以讨余贼。仍留天穆、世隆在京辅政。又铜伯高欢在山东二年,捉伪王七人,又斩邢杲于济南,功大宜赏,合加仪同三司之职,授为晋州刺史。"帝皆依奏。次日,荣即起程,帝亲送之郊,文武百官皆集。荣归晋阳,使大都督侯渊讨韩楼于蓟,配卒甚少,骑只七百。或以为言,荣曰:"侯渊临机设变,是其所长。若总大众,未必能用。今以此众击此贼,必能取之。"渊行,广张军声,多设供具,亲帅数百骑深入楼境。去蓟百余里,值贼将陈周领马步万余,渊潜伏以乘其背,大破之,虏其卒五千余人,寻还其马仗,纵令入城。左右皆以为不可,渊曰:"此兵机也,如此乃可克耳。"渊度其已至,遂率骑夜进。昧旦,叩其城门。韩楼果疑降卒为渊内应,遂走。追兵擒之,幽州平。荣以渊为平州刺史。贺拔岳奉命讨丑奴,谓其兄胜曰:"丑奴,敌也。今攻之不胜,固有罪,胜之,谗嫉将生。必得尔朱一人为帅而佐之。"胜为之言于荣。荣大悦,以尔朱天光为元帅,以岳与代郡侯莫陈悦为左右大都督副之。天光初行,唯配军士千人,马亦不敷。时赤水蜀贼断路,军至漳关,天光不敢进。 岳曰:"蜀贼鼠窃,公何惧焉?若遇大敌,将何以战?"天光曰:"今日之事,一以相委。"岳遂进兵击贼于渭北,身自陷阵,贼众披靡,大破之。获马二千余匹,简其壮健以充军士。天光尚以兵少,淹留未进。荣闻之怒,遣参军刘贵乘驿至军,责天光,杖之一百,以军士二千人助之。丑奴闻官军至,自围岐州,遣大将尉迟菩萨以兵拒于渭北。岳以轻骑数十,自渭南与菩萨隔水而语,称扬国戚。菩萨令省事传语。岳怒曰:"吾与菩萨语,尔何人也?"射杀之。明日,复引百余骑隔水与贼语,稍引而东,至水浅可涉之处,岳即驰马东出。贼以为走,乃弃步兵,轻骑渡水追岳。岳先设伏于横冈,贼至伏发,岳还兵击之,贼败走。乃下令:"贼众下马者勿杀。"贼悉投马,俄获三千人马。遂擒菩萨,降步卒万余,并收其辎重。丑奴闻之,北走安定,置栅于平亭。岳乃停军牧马,宣言天时将热,未可行师,俟秋凉再进。获丑奴觇候者,纵遣之。丑奴闻候者言,信以为实,散众耕于细川。使其将侯元进领兵五千,据险立栅,其余千人已下为栅者甚众。岳知其势,密分敕诸军即日俱发,攻元进大栅,拔之。所得俘囚一皆纵遣,诸栅闻之皆降。昼夜径进,直抵安平城下。丑奴弃城走,岳轻骑追之。及平凉,贼未成列,副将侯莫陈悦单骑冲入贼中,于马上生擒丑奴,因大呼曰:"得丑奴矣!"众皆辟易,无敢挡者。后骑益集,遂大破之。官军进逼高平,城中执萧宝寅以降,于是三秦皆复,关中悉平。二逆解至京师,宝寅赐死,斩丑奴于东市。论平贼功,加天光侍中、仪同三司,以贺拔岳为泾州刺史,侯莫陈悦为渭州刺史、步兵校尉。宇文泰从岳入关,以功迁征西将军,行原州事。时关、陇凋敝,宇文泰抚以恩信,民皆感悦, 曰:"早遇宇文使君,吾辈岂从乱乎?"此宇文氏得关中之本也。
再说高欢平定山东,忽得圣旨,职升仪同,迁为晋州刺史,大喜,忙别了同寅文武,赶回并州。一日,到了晋阳,天色已晚,就往上党坊来。昭君接见,向前称贺道:"前为军将,今作朝臣,妾亦与有荣施。"欢大悦。斯时高澄年八岁,女端娥年十三,幼女亦渐长成。昭君抱出高洋来见,欢笑曰:"吾出门时,汝尚怀于母腹,今亦二岁矣。"设酒共饮,各诉离情。昭君指着高洋道:"此儿甚奇。在腹时,吾一夜坐在黑暗中,忽满房如月之明,巨细皆见。儿女共视,则云白光从我身出。又将产之夕,梦见一龙,头挂天,尾垂地,张牙舞爪,势状惊人。生下来胸旁俱有鳞形,看来必是非常之物。"欢戒勿泄。明日,进见尔朱荣,参拜毕,首贺反正之功,次谢荐己之惠。荣大喜,谓欢曰:"君往晋州,善自为之。国家以晋阳为根本,晋阳以晋州为屏障,治内御外,须小心在意。"欢俯首听命,乃启曰:"六浑蒙大王委托,敢不竭力。然必辅佐有人,斯克不负厥职。请以孙腾为晋州长史,段荣为主簿,尉景、厍狄干、窦泰为副将,愿大王赐此数人同往。"荣皆许之,欢复拜谢。既退,拜望亲友,皆设宴相留。忙了数日,正要打点起程,忽刘贵奉荣之命来告曰:"大王闻君有女端娥,与世子菩提年貌相当,欲娶为妇,特命下官前来作伐。"欢曰:"王何以知我有女?"贵曰:"王府有一相士张文理,为王所信。前从上党坊过,偶见令爱,相貌非常,额前紫气已现,不出三年定为帝后,故大王闻而求娶。"欢曰:"此乃荒诞之谈,大王何以信之?若说对亲,齐大非偶,何敢承命?况小女貌陋德薄,岂堪上配世 子?愿兄好言谢之。"刘贵见他不允,便即别去。欢进与昭君言之,昭君曰:"尔朱作事凶暴,恐难长保富贵,我亦不欲将女归之。"欢曰:"但恐此事刘贵未必能了,我将自往见之。"便即上马往太原府来。但未识此段姻事能回绝尔朱否,且听下回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