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回 盘古氏开天辟地
- 第二回 天皇定干支甲子
- 第三回 地皇分日月星辰
- 第四回 人皇分山川九区
- 第五回 天地人三皇历歌
- 第六回 五龙列氏治天下
- 第七回 有巢氏教民架屋
- 第八回 燧人氏结绳治政
- 第九回 伏羲画卦定天下
- 第十回 龙马负河图洛书
- 第十一回 女娲兴兵诛共工
- 第十二回 祝融氏大战康回
- 第十三回 女娲氏炼石补天
- 第十四回 女皇大封列国侯
- 第十五回 神农教民艺五谷
- 第十六回 亲尝百草疗民疾
- 第十七回 精卫公主访神仙
- 第十八回 百姓争杀夙沙氏
- 第十九回 七帝继传承天下
- 第二十回 轩辕救驾灭蚩尤
- 第二十一回 轩辕氏即黄帝位
- 第二十二回 帝用六相治天下
- 第二十三回 黄帝制冕旒宫室
- 第二十四回 元妃教民养蚕丝
- 第二十五回 帝道成龙迎升天
- 第二十六回 少昊即位都曲阜
- 第二十七回 九侯奉旨征九黎
- 第二十八回 勾龙攻城暗退兵
- 第二十九回 颛顼帝高阳氏即位
- 第三十回 九太子征伐九黎
- 第三十一回 九太子大战九黎
- 第三十二回 勾龙退围灭九黎
- 第三十三回 颛顼灭黎伏四夷
- 第三十四回 帝喾高辛氏即位
- 第三十五回 尧率八元谏帝挚
- 第三十六回 众诸侯废挚立尧
- 第三十七回 尧帝即位都平阳
- 第三十八回 尧帝命羿射九日
- 第三十九回 羿缴大风除兽害
- 第四十回 平羿夫妻入月宫
- 第四十一回 四岳举鲧治洪水
- 第四十二回 尧帝康衢听童谣
- 第四十三回 大舜躬耕于历山
- 第四十四回 尧帝访贤让天下
- 第四十五回 尧让舜天下而崩
- 第四十六回 舜帝即位召八恺
- 第四十七回 舜帝歌南风之诗
- 第四十八回 舜帝命禹征三苗
- 第四十九回 舜命禹治水救民
- 第五十回 舜南狩禅位于禹
- 第五十一回 禹王承位会诸侯
- 第五十二回 禹恶旨酒贬仪狄
- 第五十三回 诸侯立启即帝位
- 第五十四回 羿宣禹训废太康
- 第五十五回 仲康即位斩羲和
- 第五十六回 后羿篡夏弑帝相
- 第五十七回 寒浞诱民杀后羿
- 第五十八回 少康中兴灭寒浞
- 第五十九回 七帝仁明享太平
- 第六十回 刘累醢龙贡孔甲
- 第六十一回 桀宠妹喜杀龙逢
- 第六十二回 桀王囚汤于夏台
- 第六十三回 桀王举鼎会诸侯
- 第六十四回 汤聘伊尹于莘野
- 第六十五回 汤伊尹放桀灭夏
- 第六十六回 桀王丧国走南巢
- 第六十七回 汤即位除网三面
- 第六十八回 六事自责雨桑林
- 第六十九回 伊尹奏后废太甲
- 第七十回 沃丁承位哭伊尹
- 第七十一回 仲丁会巫咸征夷
- 第七十二回 祖乙迁都修河决
- 第七十三回 盘庚作书复兴商
- 第七十四回 武丁版筑得傅说
- 第七十五回 傅说奉旨伐鬼方
- 第七十六回 武乙无道被雷震
- 第七十七回 太丁命季历征夷
- 第七十八回 季历受封西伯侯
- 第七十九回 纣宠姐己丧亡商
- 第八十回 周武王吊民伐罪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第六十八回 六事自责雨桑林
- 本章共 1.25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却说汤王一日升殿,众臣山呼礼毕,王曰:“朕自受命以来,四方降伏,外夷来贡。但岁岁有旱荒表进,非东旱,则西旱,非南旱,则北旱。今经七载,何以制之,使天下得安太平。朕昼夜思之,全无长策。卿等有识制之之法否?”太史官唐厥出班奏曰:“此乃上天之怒,方降大旱。臣今占之,若免大旱,当用人祷之,可回大怒,即有甘霖。”王曰:“任何处祷之?”唐厥曰:“桑林之野,有桑高十九丈,常闻有天仙于上。若欲祷之,可备人头往祭。”汤王曰:“朕闻上天之爱人无已,而谓其当以人祷,是诬天也,万无是理。朕所谓请雨者,欲以救民,何忍杀人而祷雨。若以杀人,朕请自当!”遂斋戒沐浴,剪发断爪,身膺白茅,以为牺牲,素车白马,来日同众文武百官,亲往桑林祷之。当日朝散。
次日汤王排驾,直至桑林之野。登坛列祭,焚香再拜,祷告曰:“臣履一蒙众诸侯推举汤代夏,今九载矣,天下旱荒者七年,非东旱,则西旱,非南旱,则北旱,民不胜其苦。莫臣有过,以于上天之怒。臣今剪发断爪,身膺白茅,以为牺牲,望上天无以余一人之不敏,旱伤万民之命。今臣恳告上苍,为君者,止有六事而已。”乃自责曰:“政不节欤,民失职欤,宫室崇欤,女揭盛欤,苞草行欤,谗夫昌欤。如有不道,灾责一人。”言还未已,大雨方数千里,凡旱之处,皆得润泽。
岁复大稔音忍,天下欢洽,民安乐业。遂作桑林之乐,名曰大濩。以享天地宗庙。制官刑。作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伊尹为阿衡。迁九鼎于商邑。在位十三年,寿百岁而崩。
太子太丁早卒,次子外丙立二年而崩。三子仲壬立四年而崩,立太丁长子太甲即位太宗,继承天下,立位于骨爪嗣宫曲沃。不知太甲为君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鉴论曰:太史公记汤王太丁早卒,外丙立二年,仲壬立四年,相继而崩,然后伊尹立太甲,非其实也。何以知非其实?二帝官天下,定于与贤;三王家天下,定于立嫡者,敬宗也。敬宗者,尊祖也。尊祖者,所以亲亲也。兄死立弟者,所以敬宗尊祖,且本支乱,面争夺起也。岂亲亲之道哉!然成汤伊尹以元圣之德,僇有帝业,乃舍嫡孙而立诸子,乱伦害制,开复嗣争夺之端乎。公惠仲子,舍孙而立子,言偃问曰:礼欤?孔子曰:否。夫孔子殷人也,宜知其先王之故矣。而不以立弟为是,此以仪礼知其非者一也;夫贤君必能遵先王之道,不贤者反之,以殷世考之,自三宗,以及祖乙、祖甲皆立子,其立弟者盘庚耳,必有所不得已也。岂有诸圣贤之君,皆不遵先王之训,而沃丁小甲中才之君反能也,此以人情知其非者二也;商自沃丁始立弟。太史公阳甲之纪曰,自仲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或争相代之,比九世乱。以其世考之,沃丁至阳甲立弟者九世,则仲丁之名误也。沃丁既以废嫡立诸弟子,生乱为非,则成汤未尝立外丙,仲壬亦未立,然是成汤者为乱制也,何罪沃丁乎。此以荒废知其非者三也;唐李淳风通于小数,犹能逆知帝王世数,又有邵康节历数知来,其作皇极经世史亦无外丙仲壬名世,此以历数知其非者四也。经史注者义耳,史所载者事耳,事有可疑,则弃事而取义可也。我有可疑,则假事以证义可也。若取事而无义,则虽无经史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