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回 盘古氏开天辟地
- 第二回 天皇定干支甲子
- 第三回 地皇分日月星辰
- 第四回 人皇分山川九区
- 第五回 天地人三皇历歌
- 第六回 五龙列氏治天下
- 第七回 有巢氏教民架屋
- 第八回 燧人氏结绳治政
- 第九回 伏羲画卦定天下
- 第十回 龙马负河图洛书
- 第十一回 女娲兴兵诛共工
- 第十二回 祝融氏大战康回
- 第十三回 女娲氏炼石补天
- 第十四回 女皇大封列国侯
- 第十五回 神农教民艺五谷
- 第十六回 亲尝百草疗民疾
- 第十七回 精卫公主访神仙
- 第十八回 百姓争杀夙沙氏
- 第十九回 七帝继传承天下
- 第二十回 轩辕救驾灭蚩尤
- 第二十一回 轩辕氏即黄帝位
- 第二十二回 帝用六相治天下
- 第二十三回 黄帝制冕旒宫室
- 第二十四回 元妃教民养蚕丝
- 第二十五回 帝道成龙迎升天
- 第二十六回 少昊即位都曲阜
- 第二十七回 九侯奉旨征九黎
- 第二十八回 勾龙攻城暗退兵
- 第二十九回 颛顼帝高阳氏即位
- 第三十回 九太子征伐九黎
- 第三十一回 九太子大战九黎
- 第三十二回 勾龙退围灭九黎
- 第三十三回 颛顼灭黎伏四夷
- 第三十四回 帝喾高辛氏即位
- 第三十五回 尧率八元谏帝挚
- 第三十六回 众诸侯废挚立尧
- 第三十七回 尧帝即位都平阳
- 第三十八回 尧帝命羿射九日
- 第三十九回 羿缴大风除兽害
- 第四十回 平羿夫妻入月宫
- 第四十一回 四岳举鲧治洪水
- 第四十二回 尧帝康衢听童谣
- 第四十三回 大舜躬耕于历山
- 第四十四回 尧帝访贤让天下
- 第四十五回 尧让舜天下而崩
- 第四十六回 舜帝即位召八恺
- 第四十七回 舜帝歌南风之诗
- 第四十八回 舜帝命禹征三苗
- 第四十九回 舜命禹治水救民
- 第五十回 舜南狩禅位于禹
- 第五十一回 禹王承位会诸侯
- 第五十二回 禹恶旨酒贬仪狄
- 第五十三回 诸侯立启即帝位
- 第五十四回 羿宣禹训废太康
- 第五十五回 仲康即位斩羲和
- 第五十六回 后羿篡夏弑帝相
- 第五十七回 寒浞诱民杀后羿
- 第五十八回 少康中兴灭寒浞
- 第五十九回 七帝仁明享太平
- 第六十回 刘累醢龙贡孔甲
- 第六十一回 桀宠妹喜杀龙逢
- 第六十二回 桀王囚汤于夏台
- 第六十三回 桀王举鼎会诸侯
- 第六十四回 汤聘伊尹于莘野
- 第六十五回 汤伊尹放桀灭夏
- 第六十六回 桀王丧国走南巢
- 第六十七回 汤即位除网三面
- 第六十八回 六事自责雨桑林
- 第六十九回 伊尹奏后废太甲
- 第七十回 沃丁承位哭伊尹
- 第七十一回 仲丁会巫咸征夷
- 第七十二回 祖乙迁都修河决
- 第七十三回 盘庚作书复兴商
- 第七十四回 武丁版筑得傅说
- 第七十五回 傅说奉旨伐鬼方
- 第七十六回 武乙无道被雷震
- 第七十七回 太丁命季历征夷
- 第七十八回 季历受封西伯侯
- 第七十九回 纣宠姐己丧亡商
- 第八十回 周武王吊民伐罪
『开辟衍绎通俗志传』第四十三回 大舜躬耕于历山
- 本章共 1.74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话分两头。且说大舜,乃黄帝八代孙也。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蟜牛,蟜牛生瞽叟,瞽叟生舜。瞽叟姓妫,娶妻名曰握登,见大虹有感而生舜于姚墟,故不姓妫而姓姚。母握登早丧。瞽叟继娶后妻,名曰壬女,又生一子名曰象。象下愚不移。继母溺爱己子,欲害前子,往往不能,无可奈何。
一日,舜同弟象出耕。象偶失足,跌在田水中,舜负之归家。母见象衣服皆湿,象告曰:“失足跌倒所湿。”后母候夫回唆之,时告瞽叟:“今日同象出耕,推象水中,几欲害死。他意独占家财。”瞽叟大怒,唤舜询之。舜曰:“弟自失足跌倒,非舜之过。”父不信,杖之。舜惟吞声隐忍也。瞽叟不明,每听后妻之言,溺爱于后子,欲至舜于死地。一日,瞽叟夫妻商议,欲陷舜于古井在济南。后妻故出至言,躇踌设计,陷舜死地,故将头上金钗堕下井中,忙呼舜曰:“我失一股金钗于井中,喜得井中无水,汝可下去拾起,即以与汝,勿可惜了。”舜并不辞,即下井去拾之。后母、瞽叟、象三人见舜下井,上面各将砖石以塞井口,自料此回绐舜,必死无疑,各各大喜回家。岂知舜之孝心感动天地。古云,举心动念,鬼神皆知。况王者不死,有当方土地早知其事,预先分付一青面狐,于井中掘开一路,直至山前。彼时狐见舜到井下,即向前引舜至路,只见上面砖石乱纷抛下。舜已走离井中,犹若梦中,只顾逃避,望光处奔走。行有半里许,乃出穴道,至一山中,四无人烟,神魂不定
却说瞽叟、后妻、象三人,正在家中言舜此回定无生还之理,言未讫,忽见舜已至面前。三人皆大惊失色,乃曰:“汝人耶,鬼耶?”舜双膝跪地,告曰:“儿人也,非鬼也!父母不必惊疑。”瞽叟即转语曰:“我常与汝母弟言汝有术法不死,汝母弟再四不信,故试汝与他母子看,今果然不死回家。汝恐肚饥,可去吃饭。”舜不敢违父命,自去吃饭。饭毕,父又曰:“日前我往前村,见仓中稻谷朽者甚多,汝可明日去搬出晒干。此乃一年之计,勿可惜了。”舜怎知是计,只得领诺,退入后堂去。三人于堂前密议,待明日舜去上仓搬谷,我等四围堆起干草放火烧之,他纵有腾空驾云手段,也逃不出去,不怕他不烧死,三人密议已定,忻喜去寝不题。
却说舜至次日早起吃了早饭,即去仓所,只顾搬谷。三人密地而至,四围暗堆柴草,放起一把火来,顷刻烈焰冲天,烟迷四野。三人忙走回家。舜正在仓搬稻,只见烟逼入仓,目不能开,急上仓观之,仓外四围火起,心中大惊,无计可施。忽见仓上有破叶笠二片,连忙取之,用两手各拿一片,拼命凭空跳下,离火丈余。舜有天子洪福,百灵护助,幸有二片叶笠在手扇开,犹如两翅飞下一般的,故得不死。舜亦不知是魂中梦中,看火灭息,然后回家。后宋贤看到此处,有诗一绝为证,诗曰:
古今继母总皆然,瞽叟偏顽听惑言。
大舜虽存孝悌道,那如闵损父亲贤。
却说瞽叟三人回家,自相言曰:“今次四面火起,更有何计逃出,烧死必矣。”各皆大笑,饮酒而乐。舜归至家,有一更初,见门已闭,只得叫门。瞽叟闻见其声,与妻曰:“此又是舜声气,莫非又烧之不死?”象曰:“岂有此理?待儿开门看去。”象一开门,舜入于庭下,拜见父母。父母惊跳不定,象亦骇倒,疑是鬼回。舜见三人大惊小怪,问曰:“儿今回家,一家为何惊骇?”父母闻言,定睛再看,果是舜,非鬼也。瞽叟佯言曰:“我昨日曾分付汝今早去前村仓中搬晒稻谷,汝曾去否?”舜告曰:“儿早去仓中搬晒稻谷,正搬之间,不知忽然烟火四起,儿命险些烧死。赖父母福庇,幸而仓上有破叶斗笠二片,拿在手中,拼命跳下走开,方得不死。”父大怒曰:“汝不小心,失火烧仓,又焚了多少稻谷,故延捱至夜而回,尚敢在此胡言妄语!”笞之流血。舜再不敢分剖,唯唯受责而退。父见舜退,出与妻曰:“井陷火焚,俱不能死,此是何也?”继母壬女曰:“必思一毒计除之,不然舜强象弱,日后我夫妻年老,终久象遭渠害!”瞽叟惑于后妻之言,每欲杀舜,非止此数端。
史云:父顽,母嚣,象傲。舜但尽孝弟之道,事父母待兄弟尤加恭顺,乃有小过,则受罪,自适不失子道。年二十,以孝闻于朝野。一日躬耕于历山东昌,山中之象代舜犁上,众鸟为之耘草。历山之人,见舜孝德,耕皆让畔。
又渔于雷泽荷泽,雷泽之人皆让舜居。陶于河滨,河滨之人,器不苦窳音与,缺,制陶不缺。舜自此名闻于天下。士民咸感仰云,为景星庆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