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前言
- 序
- 引
- 三国志宗僚
- 祭天地桃园结义
- 刘玄德斩寇立功
- 安喜张飞鞭督邮
- 何进谋杀十常侍
- 董卓议立陈留王
- 吕布刺杀丁建阳
- 废汉君董卓弄权
- 曹孟德谋杀董卓
- 曹操起兵伐董卓
- 虎牢关三战吕布
- 董卓火烧长乐宫
- 袁绍孙坚夺玉玺
- 赵子龙磐河大战
- 孙坚跨江战刘表
- 司徒王允说貂蝉
- 凤仪亭布戏貂蝉
- 王允授计诛董卓
- 李傕郭汜寇长安
- 李傕郭汜杀樊稠
- 曹操兴兵报父仇
- 刘玄德北海解围
- 吕温侯濮阳大战
- 陶恭祖三让徐州
- 曹操定陶破吕布
- 李傕郭汜乱长安
- 杨奉董承双救驾
- 迁銮舆曹操秉政
- 吕布夜月夺徐州
- 孙策大战太史慈
- 孙策大战严白虎
- 吕奉先辕门射戟
- 曹操兴兵击张绣
- 袁术七路下徐州
- 曹操会兵击袁术
- 决胜负贾诩谈兵
- 夏侯惇拔矢啖睛
- 吕布败走下邳城
- 白门曹操斩吕布
- 曹孟德许田射鹿
- 董承密受衣带诏
- 青梅煮酒论英雄
- 关云长袭斩车胄
- 曹公分兵拒袁绍
- 关张擒刘岱王忠
- 祢衡裸体骂曹操
- 曹孟德三勘吉平
- 曹操勒死董贵妃
- 玄德匹马奔冀州
- 张辽义说关云长
- 云长策马刺颜良
- 云长延津诛文丑
- 关云长封金挂印
- 关云长千里独行
- 关云长五关斩将
- 云长擂鼓斩蔡阳
- 刘玄德古城聚义
- 孙策怒斩于神仙
- 孙权领众据江东
- 曹操官渡战袁绍
- 曹操乌巢烧粮草
- 曹操仓亭破袁绍
- 刘玄德败走荆州
- 袁谭袁尚争冀州
- 曹操决水淹冀州
- 曹操引兵取壶关
- 郭嘉遗计定辽东
- 刘玄德襄阳赴会
- 玄德跃马跳檀溪
- 刘玄德遇司马徽
- 玄德新野遇徐庶
- 徐庶定计取樊城
- 徐庶走荐诸葛亮
- 刘玄德三顾茅庐
- 玄德风雪访孔明
- 定三分亮出茅庐
- 孙权跨江破黄祖
- 孔明遗计救刘琦
- 诸葛亮博望烧屯
- 献荆州粲说刘琮
- 诸葛亮火烧新野
- 刘玄德败走江陵
- 长阪坡赵云救主
- 张益德据水断桥
- 刘玄德败走夏口今时鄂县
- 诸葛亮舌战群儒
- 诸葛亮智激孙权
- 诸葛亮智说周瑜
- 周瑜定计破曹操
- 周瑜三江战曹操
- 群英会瑜智蒋干
- 诸葛亮计伏周瑜
- 黄盖献计破曹操
- 阚泽密献诈降书
- 庞统进献连环计
- 曹孟德横槊赋诗
- 曹操三江调水军
- 七星坛诸葛祭风
- 周公瑾赤壁鏖兵
- 曹操败走华容道
- 关云长义释曹操
- 周瑜南郡战曹仁
- 诸葛亮一气周瑜
- 诸葛亮傍略四郡
- 赵子龙智取桂阳
- 黄忠魏延献长沙
- 孙仲谋合淝大战
- 周瑜定计取荊州
- 刘玄德娶孙夫人
- 锦嚢计赵云救主
- 诸葛亮二气周瑜
- 曹操大宴铜雀台
- 诸葛亮三气周瑜
- 诸葛亮大哭周瑜
- 耒阳张飞荐凤雏耒,音累。
- 马超兴兵取潼关
- 马孟起渭桥六战
- 许褚大战马孟起
- 马孟起步战五将
- 张永年反难杨修
- 庞统献策取西川
- 赵云截江夺幼主
- 曹操兴兵下江南
- 玄德斩杨怀高沛
- 黄忠魏延大争功
- 落凤坡箭射庞统
- 张益德义释严颜
- 孔明定计捉张任
- 杨阜借兵破马超
- 葭萌张飞战马超
- 刘玄德平定益州
- 关云长单刀赴会
- 曹操杖杀伏皇后
- 曹操汉中破张鲁
- 张辽大战逍遥津
- 甘宁百骑劫曹营
- 魏王宫左慈掷杯
- 曹操试神卜管辂
- 耿纪韦晃讨曹操
- 瓦口张飞战张郃
- 黄忠严颜双建功
- 黄忠馘斩夏侯渊
- 赵子龙汉水大战
- 刘玄德智取汉中
- 曹孟德忌杀杨修
- 刘备进位汉中王
- 关云长威震华夏
- 庞德抬榇战关公
- 关云长水淹七军
- 关云长刮骨疗毒
- 吕子明智取荆州
- 关云长大战徐晃
- 关云长夜走麦城
- 玉泉山关公显圣
- 汉中王痛哭关公
- 曹操杀神医华陀
- 魏太子曹丕秉政
- 曹子建七步成章
- 汉中王怒杀刘封
- 废献帝曹丕篡汉
- 汉中王成都称帝
- 范强张达刺张飞
- 刘先主兴兵伐吴
- 吴臣赵咨说曹丕
- 关兴斩将救张苞
- 刘先主猇亭大战猇,音枭
- 陆逊定计破蜀兵
- 先主夜走白帝城
- 八阵图石伏陆逊
- 白帝城先主托孤
- 曹丕五路下西川
- 难张温秦宓论天
- 泛龙舟魏主伐吴
- 孔明兴兵征孟获
- 诸葛亮一擒孟获
- 诸葛亮二擒孟获
- 诸葛亮三擒孟获
- 诸葛亮四擒孟获
- 诸葛亮五擒孟获
- 诸葛亮六擒孟获
- 诸葛亮七擒孟获
- 孔明秋夜祭泸水
- 孔明初上出师表
- 赵子龙大破魏兵
- 诸葛亮智取三郡
- 孔明以智伏姜维
- 孔明祁山破曹真
- 孔明大破铁车兵
- 司马懿智擒孟达
- 司马懿智取街亭
- 孔明智退司马懿
- 孔明挥泪斩马谡
- 陆逊石亭破曹休
- 孔明再上出师表
- 诸葛亮二出祁山
- 孔明遗计斩王双
- 诸葛亮三出祁山
- 孔明智败司马懿
- 仲达兴兵寇汉中
- 诸葛亮四出祁山
- 孔明祁山布八阵
- 诸葛亮五出祁山
- 木门道弩射张郃
- 诸葛亮六出祁山
- 孔明造木牛流马
- 孔明火烧木栅寨
- 孔明秋夜祭北斗
- 孔明秋风五丈原
- 死诸葛走活仲达
- 武侯遗计斩魏延
- 魏折长安承露盘
- 司马懿退公孙渊
- 司马懿谋杀曹爽
- 司马懿父子秉政
- 姜维大战牛头山一犯中原
- 战徐塘吴魏交兵
- 孙峻谋杀诸葛恪
- 姜维计困司马昭二犯中原
- 司马师废主立君
- 文鸯单骑退雄兵
- 姜维洮西败魏兵三犯中原
- 邓艾段谷破姜维四犯中原
- 司马昭破诸葛诞
- 忠义士于诠死节
- 姜维长城战邓艾五犯中原
- 孙琳废吴主孙休
- 姜维祁山战邓艾六犯中原
- 司马昭弑杀曹髦
- 姜伯约弃车大战七犯中原
- 姜伯约洮阳大战八犯中原
- 姜维避祸屯田计九犯中原
- 钟会邓艾取汉中
- 姜维大战剑门关
- 凿山岭邓艾袭川
- 诸葛瞻大战邓艾
- 蜀后主舆榇出降
- 邓艾钟会大争功
- 姜维一计害三贤
- 司马复夺受禅台
- 羊祜病中荐杜预
- 王濬计取石头城
『三国志通俗演义』魏太子曹丕秉政
- 本章共 2.4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却说曹操闻司马懿所言封孙权一节,遂从之,乃与多官商议,封孙权为骠骑将军、南昌侯,领荆州牧,即日遣使往东吴封权。权受爵已毕,随遣使上表谢恩,送于禁还都。
且说曹操病患转加,是夜子时梦三马同槽,及晓召贾诩问曰:“孤昔夜梦三马同槽,疑马腾、马休、马铁三人,故将马腾全家杀之。今夜复梦之,是何兆耶?”诩奏曰:“禄马,乃吉兆也。”众官皆言:“禄马尚于曹,王上何必疑焉?”操因此不疑。后来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专政吞曹,以应此之梦也。
是日天晚,文武皆散。夜至三更,操觉头目昏眩,起伏于几上而卧,忽闻殿中声如裂帛。操惊问之,忽见伏皇后、董贵妃、二皇太子,并国舅董承等二十余人,浑身血污,立于愁云之内,隐隐闻索命之声。操急掣剑望空砍之,忽然一声响亮,震塌殿宇西南一角。近臣将操救出,别宫养病。次日夜间,又闻殿外男女哭声不绝。至晓,操召群臣入,曰:“孤在戎马之中三十余年,未尝信怪异之事。今日如此为何?”群臣奏曰:“王上当命道士设醮荐新。”操叹曰:“圣人有云:‘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孤天命将尽,虽日用万金,安能救也?”遂不允设醮。
次日,觉气冲上焦,目不见物,急召夏侯惇入商议。惇至殿门前,忽见伏皇后、董贵妃、二皇太子、国舅董承等,立在阴云之中。惇大惊昏倒,左右扶出,自此得病。操召前将军曹洪、侍中陈群、中大夫贾诩、主簿司马懿心腹四人,至卧榻前,嘱以后事。操曰:“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矣,群凶皆灭,止有江东孙权、西川刘备,未曾收复。孤今病危,必然难逃,今以大事嘱汝四人。孤长子曹昂,刘氏所生,不幸早年殁于宛城。今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四子中,孤平生所爱第三子曹植,却又为人虚华,少于诚实,嗜酒放肆,因此不立。次子曹彰,勇而无谋。四子曹熊,多病难保。惟长子曹丕,笃厚恭谨,才智兼全,可任大事。汝等宜辅佐之,各怀忠义之心,以图悠久之计,勿得怠慢。”言讫,长叹一声,泪如雨下,气绝而亡。寿六十六岁。时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下旬也。后史官有诗曰:
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
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
又史官拟《曹操行状》云:
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音山刈音易群雄,削平海内。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夜则思经,登高必赋,对景必诗,深明音乐。善能骑射,曾在南皮一日射雉六十三头。及造宫室器械,无不曲尽其妙。是以遂成大业,开阐洪基也。
晋平阳侯陈寿评曹操曰: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音览申、商之法术,讲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为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宋贤赞曹操功德诗曰:
汉末挺生曹孟德,胸蟠星斗气凌云。智谋超越数员将,才德惟悭万乘君。
虽秉权衡欺弱主,尚存礼义效周文。当时若使无公在,未必山河几处分。
前贤又贬曹操诗曰:
杀人虚堕泪,对客强追欢。遇酒时时饮,兵书夜夜观。
秉圭升玉辇,带剑上金銮。历数奸雄者,谁如曹阿瞒?
唐太宗祭魏武帝曰:
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宋邺郡太守晁尧臣登铜雀台,有诗叹曰:
堪叹当时曹孟德,欺君罔上忌多才。昆吾直上金銮殿,蔓草空余铜雀台。
邺土应难遮丑恶,漳河常是助悲哀。临风感慨还嗟叹,向日奸雄安在哉?
却说曹操身亡,文武百官尽皆举哀;一面报与魏太子曹丕,一面报与鄢陵侯曹彰,一面报与临淄音之侯曹植,一面报与萧怀侯曹熊。各处皆遣使去讫,多官用金棺银椁将操入殓,星夜举灵榇赴邺郡而来。
却说曹丕闻知父丧,放声痛哭,众将再三解劝方息,遂率大小官僚出城三十里,伏道迎榇入城,停于偏殿。官僚挂孝拜祭,哀声大震。忽一人挺身而出曰:“请太子哀息,百官暂止,何不且议大事?”众视之,乃司马孚也,见为太子中庶子。孚厉声而言曰:“王已晏驾,天下震动,当早立嗣君,以镇万国,何但哭泣也?”群臣曰:“太子宜登宝位,但未得天子诏命,岂敢造次而行之?”忽班部中又一人出曰:“迟已!迟已!”丕视之,乃广陵东阳人也,姓陈,名矫,字季弼,见为兵部尚书。矫曰:“王上已薨,太子在侧,若等诏命而分彼此,则社稷危矣!”遂拔剑在手,指官僚怒曰:“敢乱言者,割袍为例!”言讫,一剑割下袍袖。百官悚惧,拥丕至殿。正欲册立,忽报华歆自许昌飞马至,众皆大惊,及至问之,歆曰:“今魏王晏驾,天下震动,汝等久食君禄,何不早立太子?”众官应曰:“正欲立之。”歆曰:“吾已于献帝处索了诏命来矣。”众皆踊跃称贺。歆于怀中取出诏命开读,令百官跪听。制曰:
魏太子丕:昔皇天授乃显考以翼我皇家,遂攘除群凶,拓定九州,弘功茂绩,光于宇宙,朕用垂拱负扆二十有余载。天不慭遗一老,永保予一人,早世潜神,哀悼伤切。丕奕世宣明,宜秉文武,绍熙前绪。今使使持节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丕丞相印绶、魏王玺绂音弗,领冀州牧。方今外有遗虏,遐夷未宾,旗鼓犹在边境,干戈不得韬刃,斯乃播扬洪烈,立功垂名之秋也。岂得修谅闇之礼,究曾、闵之志哉?其敬服朕命,抑弭忧怀,旁袛厥绪,时亮庶功,以称联意。呜呼!可不勉欤!建安二十五年春二月日诏。此是华歆自命之言,以绝天下议论,非献帝之本心也。
且说华歆谄事于魏,故草此诏,威逼献帝降之。帝惧其势,只得听从,故下诏节,封曹丕为魏王、丞相、冀州牧,百官并无敢言其非者。
丕即日登位,受大小官僚拜舞起居。正宴会庆贺之间,忽报鄢陵侯曹彰,自长安领十万大军来到。丕大惊,乃问群臣曰:“孤黄须小弟,平生性刚,深通武艺。今提兵远来,必与孤争王位也。如之奈何?”忽阶下一人应声而出曰:“臣素知鄢陵侯之所行,当以片言折之。”众皆称曰:“非大夫,莫能解此祸也。”不知此人是谁,下回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