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前言
- 序
- 引
- 三国志宗僚
- 祭天地桃园结义
- 刘玄德斩寇立功
- 安喜张飞鞭督邮
- 何进谋杀十常侍
- 董卓议立陈留王
- 吕布刺杀丁建阳
- 废汉君董卓弄权
- 曹孟德谋杀董卓
- 曹操起兵伐董卓
- 虎牢关三战吕布
- 董卓火烧长乐宫
- 袁绍孙坚夺玉玺
- 赵子龙磐河大战
- 孙坚跨江战刘表
- 司徒王允说貂蝉
- 凤仪亭布戏貂蝉
- 王允授计诛董卓
- 李傕郭汜寇长安
- 李傕郭汜杀樊稠
- 曹操兴兵报父仇
- 刘玄德北海解围
- 吕温侯濮阳大战
- 陶恭祖三让徐州
- 曹操定陶破吕布
- 李傕郭汜乱长安
- 杨奉董承双救驾
- 迁銮舆曹操秉政
- 吕布夜月夺徐州
- 孙策大战太史慈
- 孙策大战严白虎
- 吕奉先辕门射戟
- 曹操兴兵击张绣
- 袁术七路下徐州
- 曹操会兵击袁术
- 决胜负贾诩谈兵
- 夏侯惇拔矢啖睛
- 吕布败走下邳城
- 白门曹操斩吕布
- 曹孟德许田射鹿
- 董承密受衣带诏
- 青梅煮酒论英雄
- 关云长袭斩车胄
- 曹公分兵拒袁绍
- 关张擒刘岱王忠
- 祢衡裸体骂曹操
- 曹孟德三勘吉平
- 曹操勒死董贵妃
- 玄德匹马奔冀州
- 张辽义说关云长
- 云长策马刺颜良
- 云长延津诛文丑
- 关云长封金挂印
- 关云长千里独行
- 关云长五关斩将
- 云长擂鼓斩蔡阳
- 刘玄德古城聚义
- 孙策怒斩于神仙
- 孙权领众据江东
- 曹操官渡战袁绍
- 曹操乌巢烧粮草
- 曹操仓亭破袁绍
- 刘玄德败走荆州
- 袁谭袁尚争冀州
- 曹操决水淹冀州
- 曹操引兵取壶关
- 郭嘉遗计定辽东
- 刘玄德襄阳赴会
- 玄德跃马跳檀溪
- 刘玄德遇司马徽
- 玄德新野遇徐庶
- 徐庶定计取樊城
- 徐庶走荐诸葛亮
- 刘玄德三顾茅庐
- 玄德风雪访孔明
- 定三分亮出茅庐
- 孙权跨江破黄祖
- 孔明遗计救刘琦
- 诸葛亮博望烧屯
- 献荆州粲说刘琮
- 诸葛亮火烧新野
- 刘玄德败走江陵
- 长阪坡赵云救主
- 张益德据水断桥
- 刘玄德败走夏口今时鄂县
- 诸葛亮舌战群儒
- 诸葛亮智激孙权
- 诸葛亮智说周瑜
- 周瑜定计破曹操
- 周瑜三江战曹操
- 群英会瑜智蒋干
- 诸葛亮计伏周瑜
- 黄盖献计破曹操
- 阚泽密献诈降书
- 庞统进献连环计
- 曹孟德横槊赋诗
- 曹操三江调水军
- 七星坛诸葛祭风
- 周公瑾赤壁鏖兵
- 曹操败走华容道
- 关云长义释曹操
- 周瑜南郡战曹仁
- 诸葛亮一气周瑜
- 诸葛亮傍略四郡
- 赵子龙智取桂阳
- 黄忠魏延献长沙
- 孙仲谋合淝大战
- 周瑜定计取荊州
- 刘玄德娶孙夫人
- 锦嚢计赵云救主
- 诸葛亮二气周瑜
- 曹操大宴铜雀台
- 诸葛亮三气周瑜
- 诸葛亮大哭周瑜
- 耒阳张飞荐凤雏耒,音累。
- 马超兴兵取潼关
- 马孟起渭桥六战
- 许褚大战马孟起
- 马孟起步战五将
- 张永年反难杨修
- 庞统献策取西川
- 赵云截江夺幼主
- 曹操兴兵下江南
- 玄德斩杨怀高沛
- 黄忠魏延大争功
- 落凤坡箭射庞统
- 张益德义释严颜
- 孔明定计捉张任
- 杨阜借兵破马超
- 葭萌张飞战马超
- 刘玄德平定益州
- 关云长单刀赴会
- 曹操杖杀伏皇后
- 曹操汉中破张鲁
- 张辽大战逍遥津
- 甘宁百骑劫曹营
- 魏王宫左慈掷杯
- 曹操试神卜管辂
- 耿纪韦晃讨曹操
- 瓦口张飞战张郃
- 黄忠严颜双建功
- 黄忠馘斩夏侯渊
- 赵子龙汉水大战
- 刘玄德智取汉中
- 曹孟德忌杀杨修
- 刘备进位汉中王
- 关云长威震华夏
- 庞德抬榇战关公
- 关云长水淹七军
- 关云长刮骨疗毒
- 吕子明智取荆州
- 关云长大战徐晃
- 关云长夜走麦城
- 玉泉山关公显圣
- 汉中王痛哭关公
- 曹操杀神医华陀
- 魏太子曹丕秉政
- 曹子建七步成章
- 汉中王怒杀刘封
- 废献帝曹丕篡汉
- 汉中王成都称帝
- 范强张达刺张飞
- 刘先主兴兵伐吴
- 吴臣赵咨说曹丕
- 关兴斩将救张苞
- 刘先主猇亭大战猇,音枭
- 陆逊定计破蜀兵
- 先主夜走白帝城
- 八阵图石伏陆逊
- 白帝城先主托孤
- 曹丕五路下西川
- 难张温秦宓论天
- 泛龙舟魏主伐吴
- 孔明兴兵征孟获
- 诸葛亮一擒孟获
- 诸葛亮二擒孟获
- 诸葛亮三擒孟获
- 诸葛亮四擒孟获
- 诸葛亮五擒孟获
- 诸葛亮六擒孟获
- 诸葛亮七擒孟获
- 孔明秋夜祭泸水
- 孔明初上出师表
- 赵子龙大破魏兵
- 诸葛亮智取三郡
- 孔明以智伏姜维
- 孔明祁山破曹真
- 孔明大破铁车兵
- 司马懿智擒孟达
- 司马懿智取街亭
- 孔明智退司马懿
- 孔明挥泪斩马谡
- 陆逊石亭破曹休
- 孔明再上出师表
- 诸葛亮二出祁山
- 孔明遗计斩王双
- 诸葛亮三出祁山
- 孔明智败司马懿
- 仲达兴兵寇汉中
- 诸葛亮四出祁山
- 孔明祁山布八阵
- 诸葛亮五出祁山
- 木门道弩射张郃
- 诸葛亮六出祁山
- 孔明造木牛流马
- 孔明火烧木栅寨
- 孔明秋夜祭北斗
- 孔明秋风五丈原
- 死诸葛走活仲达
- 武侯遗计斩魏延
- 魏折长安承露盘
- 司马懿退公孙渊
- 司马懿谋杀曹爽
- 司马懿父子秉政
- 姜维大战牛头山一犯中原
- 战徐塘吴魏交兵
- 孙峻谋杀诸葛恪
- 姜维计困司马昭二犯中原
- 司马师废主立君
- 文鸯单骑退雄兵
- 姜维洮西败魏兵三犯中原
- 邓艾段谷破姜维四犯中原
- 司马昭破诸葛诞
- 忠义士于诠死节
- 姜维长城战邓艾五犯中原
- 孙琳废吴主孙休
- 姜维祁山战邓艾六犯中原
- 司马昭弑杀曹髦
- 姜伯约弃车大战七犯中原
- 姜伯约洮阳大战八犯中原
- 姜维避祸屯田计九犯中原
- 钟会邓艾取汉中
- 姜维大战剑门关
- 凿山岭邓艾袭川
- 诸葛瞻大战邓艾
- 蜀后主舆榇出降
- 邓艾钟会大争功
- 姜维一计害三贤
- 司马复夺受禅台
- 羊祜病中荐杜预
- 王濬计取石头城
『三国志通俗演义』刘备进位汉中王
- 本章共 3.67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魏王曹操退兵至斜谷,欲还许都,又被魏延一箭射中人中,因此收军班师。比及三军起行,原来孔明见操避于斜谷,料是弃汉中而走,故差马超等将分兵十数路,不时攻劫。因此操不能久住,遂议回兵。前军才行,两下火起,乃是马超等伏兵断送。操急令将士紧行,三军锐气堕尽,但听得兵声火发,人人丧胆,个个亡魂,只望逃生,安能拒敌,晓夜奔走无停。蜀兵追赶不住,军至京兆方始心安。
却说玄德命刘封、孟达、王平等,攻取上庸诸郡。申耽等闻操已弃汉中而走,遂皆投降。玄德大喜,就于东川之地大赏三军。安民已定,玄德愈加爱惜军士。众将皆有推尊玄德为帝之心,未敢擅便,遂告诸葛军师。孔明曰:“吾意已定夺了。”随引法正等入见玄德。孔明曰:“方今汉帝懦弱,曹操专权,天下百姓无主。主公年过半百,威震四海,东除西荡,今得两川,可以应天顺人,法尧禅舜,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此合天理,事不宜迟,便请择日。”玄德大惊曰:“军师之言差矣!某虽汉室宗亲,乃臣下之臣;若为此事,乃反汉也。”孔明曰:“非也。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有才德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舍死亡生而事其主者,若非为名,即为利也。今主公苟避嫌疑,守义不举,手下之士,大小皆无所望,其心皆惮,不久尽去矣。愿主公熟思之。”玄德曰:“僭居尊位,吾实不为!汝等再宜商议。”诸将一齐言曰:“主公若是推却,三军变矣!”孔明曰:“主公平生以义本,安肯便称尊号?今有荆、襄、两川之地,可暂为汉中王。以正其位,方可用人。”玄德曰:“汝等虽欲尊吾为王,不得天子明诏,是僭称也。”孔明曰:“离乱之时,宜从权变;若守常道,必误大事。”张飞大叫曰:“异姓之人皆欲为君,何况哥哥乃汉朝宗派!若不如此,半世英雄成一梦矣!”孔明曰:“主公可宜从权变,进位汉中王,臣等自作表章申奏天子。”玄德再三推辞不过,又恐军心有变,只得依允。孔明遂命谯周作表,申奏献帝。其表曰:
军师将军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西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曰:昔唐尧至圣而四凶而朝,周成仁贤而四国作难,高后称制而诸吕窃命。孝昭幼冲而上官逆谋,皆凭世宠,借履国权,穷凶极乱,社稷几危。非大舜、周公、朱虚、博陆,则不能流放擒讨,安危定倾。伏惟陛下诞圣德,统理万邦,而遭厄运不造之艰。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毁民物。令陛下蒙尘忧厄,幽处虚邑。人神无主,遏绝王命,厌昧皇极,欲盗神器。左将军、领司隶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刘备,受朝廷爵秩,念在输力,以徇国难。睹其机兆,赫然愤发,与车骑将军董承同谋诛操,将安国家,克宁旧都。会董承机事不密,令操游魂得遂长恶,残泯海内。内等每惧王室大有阎乐之祸,小有定安之变,赵高使阎乐杀二世,王莽废孺子婴为定安公。夙夜惴惴音赘,战栗累思。昔在《虞书》,敦叙九族,周监二代,封建同姓,《诗》著其义,历载长久。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太宗之基。臣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自操破于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奉辞在外,礼命断绝。昔河西太守梁统等值汉中兴,限于山河,位同权均,不能相率,咸推窦融以为元帅,卒立效绩,摧破隗嚣。今社稷之难,急于陇、蜀。操外吞天下,内残群僚,朝廷有萧墙之危,而御侮未建,可为寒心。臣等辄依旧典,封备为汉中王,拜大司马,以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夫权宜之制,苟利社稷,专之可也。然后成功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诚惶诚恐,顿首死罪。臣等不胜瞻天激切屏营之至。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筑坛场于沔阳音免,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群臣皆依次序排列。许靖、法正请玄德登坛,进冠冕玺绶讫,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子刘禅立为王太子。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总督军马一应事务。封关、张、马、黄、赵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其余各拟功勋定爵。玄德既为汉中王,遂修表一封,差人赍赴许都进呈。表曰:
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总督三军,奉辞于外;不能扫除寇难,靖匡王室,久使陛下圣教陵迟,六合之内,否而未泰,惟忧反侧,疢音趁如疾首。曩者董卓,伪造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赖陛下圣德威临,人臣同应,或忠义奋讨,或上天降罚,暴逆并殪音壹,以渐冰消。惟独曹操,久未枭除,侵擅国权,恣心极乱。臣昔与车骑将军董承图谋讨操,机事不密,承被陷害。臣播越失据,忠义不果,遂得使操穷凶极逆,主后戮杀,皇子鸩害。虽纠合同盟,念在奋力;懦弱不武,历年未效。常恐殒没,孤负国恩;寤寐永叹,夕惕若厉。今臣群僚以为在昔《虞书》敦叙九族,庶明厉翼;五帝损益,此道不废。周监二代,并建诸姬,实赖晋、郑夹辅之福。高祖龙兴,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卒斩诸吕,以安大宗。今操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为大司马、汉中王。臣伏自三省:受国厚恩,荷任一方,陈力未效,所获已过,不宜复忝高位,以重罪谤。群僚见逼,迫臣以义。臣退惟寇贼不枭,国难未已;宗庙倾危,社稷将坠:成臣忧责碎首之负。若应权通变,以宁靖圣朝,虽赴水火,所不得辞,敢虑常宜,以防后悔。辄顺众议,拜受印玺,以崇国威。仰惟爵号,位高宠厚,俯思报效,忧深责重,惊怖惕息,如临于谷。尽力输诚,奖励六师,率齐群义,应天顺时,以宁社稷,以报万一。谨拜章表。因驿递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谨表上闻,仰干天听。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汉中王、领大司马臣刘备拜表。
遣使到许都进表。
表到许都,曹操听知玄德自立汉中王,遂大怒曰:“织席小儿,安敢如此!吾不能灭汝,誓不回都,除死方止!”即时传下王旨,尽起倾国之兵,赴两川与汉中王决雌雄。一人出班谏曰:“王上不可因一时之怒,使百万生灵屈死于锋刃。小臣有一计,不须张弓只箭,令刘备在蜀自受其祸。待兵衰力尽,略用一将,兴数万之众,一举而成功。”众皆大惊,视之,乃河内温城人也,复姓司马,名懿,字仲达,见为丞相府主簿。操大喜而问之曰:“仲达有何高见?”懿曰:“今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今已分离取回江东,彼此有切齿之恨。王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去见孙权,陈说刘备过恶,令权兴兵行先取荆州,一与关某相持,刘备必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王上兴兵去取汉川,令刘备首尾不能相救,势必危矣。”
操大喜,即修书令满宠为使,星夜投江东来见孙权。权知满宠到,遂与谋士商议。张昭进曰:“魏与吴本无仇,一时听诸葛亮之说词,间谍两家,终年征战不息,生灵遭其涂炭。今满伯宁此来,必有讲和之意,可接待之。”权依其言,令众谋士远接。
满宠入城,见吴侯礼毕,权以宾礼待宠。宠起身而言曰:“吴、魏自来无仇,皆因刘备之故。今魏王差某到此,约会破刘,共分疆土,誓不相侵。”权问曰:“以何凭据?”满宠将操书呈上。权拆封视之。书曰:
操闻人生世间,列位在至尊之上,而俾异域之臣者,乃王侯之耻也;不论行而结交者,此大丈夫之耻也;祖宗可得之基业,一旦轻属他人者,此家门之耻也。仲谋乃东吴之尊,而受制于刘备,可耻一也。备乃幽、燕小辈,素无行止,天下共知,一旦以贤妹妻之,此乃耻也。荆、襄九郡,公之父兄皆为此土而丧身,何轻如敝屣,与刘备而不取。此乃三耻也。夫备恃顽赖凶,数有侵侮,轻诺寡信,素怀不仁,先背主而后叛吕布,弃袁绍之义,忘刘表之恩,吞并蜀川,占据汉上,负明公与孤之德,虽樵牧亦切齿也!今遣满宠前来,所有旧怨,一切勿言,可速起英雄之师,索取荆州,上与国家除凶,下雪自己之仇。清平之后,自以江南连接西川,尽属于公;汉中、襄阳,孤当自取。永以为好,誓不相侵。书不尽言。专祈照察。秋八月吉日书。
孙权览书毕,设筵相待。满宠歇于馆舍。权连夜与谋士商议。顾雍曰:“虽是说词,其中有理。一面送满宠回,约曹公首尾相击;一面使人过江探关公动静,方可行事。”诸葛瑾曰:“某闻关公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其子聪明;其女幼小,未曾适人。某愿一往,与主公世子求亲。若云长肯许,却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却取荆州。凡征战有名,则人心顺矣。”孙权用其谋,先送满宠回许都;却遣诸葛瑾为使,投荆州而来。江口人报知云长。云长平生轻傲天下之士,不令手下人迎接。诸葛瑾入城,来见云长。礼毕,云长曰:“子瑜此来何意?”瑾曰:“某想舍弟久事汉中王,故有此行,求结两家之好:某主人吴侯有一子,甚聪明,吴人皆奇之。某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并无猜疑,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耶!吾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瑾抱头鼠窜,回见吴侯;不敢隐匿,遂实告之。权大怒曰:“何太无礼耶!”便唤张昭等文武官员商议,定取荆州之策。未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