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前言
- 序
- 引
- 三国志宗僚
- 祭天地桃园结义
- 刘玄德斩寇立功
- 安喜张飞鞭督邮
- 何进谋杀十常侍
- 董卓议立陈留王
- 吕布刺杀丁建阳
- 废汉君董卓弄权
- 曹孟德谋杀董卓
- 曹操起兵伐董卓
- 虎牢关三战吕布
- 董卓火烧长乐宫
- 袁绍孙坚夺玉玺
- 赵子龙磐河大战
- 孙坚跨江战刘表
- 司徒王允说貂蝉
- 凤仪亭布戏貂蝉
- 王允授计诛董卓
- 李傕郭汜寇长安
- 李傕郭汜杀樊稠
- 曹操兴兵报父仇
- 刘玄德北海解围
- 吕温侯濮阳大战
- 陶恭祖三让徐州
- 曹操定陶破吕布
- 李傕郭汜乱长安
- 杨奉董承双救驾
- 迁銮舆曹操秉政
- 吕布夜月夺徐州
- 孙策大战太史慈
- 孙策大战严白虎
- 吕奉先辕门射戟
- 曹操兴兵击张绣
- 袁术七路下徐州
- 曹操会兵击袁术
- 决胜负贾诩谈兵
- 夏侯惇拔矢啖睛
- 吕布败走下邳城
- 白门曹操斩吕布
- 曹孟德许田射鹿
- 董承密受衣带诏
- 青梅煮酒论英雄
- 关云长袭斩车胄
- 曹公分兵拒袁绍
- 关张擒刘岱王忠
- 祢衡裸体骂曹操
- 曹孟德三勘吉平
- 曹操勒死董贵妃
- 玄德匹马奔冀州
- 张辽义说关云长
- 云长策马刺颜良
- 云长延津诛文丑
- 关云长封金挂印
- 关云长千里独行
- 关云长五关斩将
- 云长擂鼓斩蔡阳
- 刘玄德古城聚义
- 孙策怒斩于神仙
- 孙权领众据江东
- 曹操官渡战袁绍
- 曹操乌巢烧粮草
- 曹操仓亭破袁绍
- 刘玄德败走荆州
- 袁谭袁尚争冀州
- 曹操决水淹冀州
- 曹操引兵取壶关
- 郭嘉遗计定辽东
- 刘玄德襄阳赴会
- 玄德跃马跳檀溪
- 刘玄德遇司马徽
- 玄德新野遇徐庶
- 徐庶定计取樊城
- 徐庶走荐诸葛亮
- 刘玄德三顾茅庐
- 玄德风雪访孔明
- 定三分亮出茅庐
- 孙权跨江破黄祖
- 孔明遗计救刘琦
- 诸葛亮博望烧屯
- 献荆州粲说刘琮
- 诸葛亮火烧新野
- 刘玄德败走江陵
- 长阪坡赵云救主
- 张益德据水断桥
- 刘玄德败走夏口今时鄂县
- 诸葛亮舌战群儒
- 诸葛亮智激孙权
- 诸葛亮智说周瑜
- 周瑜定计破曹操
- 周瑜三江战曹操
- 群英会瑜智蒋干
- 诸葛亮计伏周瑜
- 黄盖献计破曹操
- 阚泽密献诈降书
- 庞统进献连环计
- 曹孟德横槊赋诗
- 曹操三江调水军
- 七星坛诸葛祭风
- 周公瑾赤壁鏖兵
- 曹操败走华容道
- 关云长义释曹操
- 周瑜南郡战曹仁
- 诸葛亮一气周瑜
- 诸葛亮傍略四郡
- 赵子龙智取桂阳
- 黄忠魏延献长沙
- 孙仲谋合淝大战
- 周瑜定计取荊州
- 刘玄德娶孙夫人
- 锦嚢计赵云救主
- 诸葛亮二气周瑜
- 曹操大宴铜雀台
- 诸葛亮三气周瑜
- 诸葛亮大哭周瑜
- 耒阳张飞荐凤雏耒,音累。
- 马超兴兵取潼关
- 马孟起渭桥六战
- 许褚大战马孟起
- 马孟起步战五将
- 张永年反难杨修
- 庞统献策取西川
- 赵云截江夺幼主
- 曹操兴兵下江南
- 玄德斩杨怀高沛
- 黄忠魏延大争功
- 落凤坡箭射庞统
- 张益德义释严颜
- 孔明定计捉张任
- 杨阜借兵破马超
- 葭萌张飞战马超
- 刘玄德平定益州
- 关云长单刀赴会
- 曹操杖杀伏皇后
- 曹操汉中破张鲁
- 张辽大战逍遥津
- 甘宁百骑劫曹营
- 魏王宫左慈掷杯
- 曹操试神卜管辂
- 耿纪韦晃讨曹操
- 瓦口张飞战张郃
- 黄忠严颜双建功
- 黄忠馘斩夏侯渊
- 赵子龙汉水大战
- 刘玄德智取汉中
- 曹孟德忌杀杨修
- 刘备进位汉中王
- 关云长威震华夏
- 庞德抬榇战关公
- 关云长水淹七军
- 关云长刮骨疗毒
- 吕子明智取荆州
- 关云长大战徐晃
- 关云长夜走麦城
- 玉泉山关公显圣
- 汉中王痛哭关公
- 曹操杀神医华陀
- 魏太子曹丕秉政
- 曹子建七步成章
- 汉中王怒杀刘封
- 废献帝曹丕篡汉
- 汉中王成都称帝
- 范强张达刺张飞
- 刘先主兴兵伐吴
- 吴臣赵咨说曹丕
- 关兴斩将救张苞
- 刘先主猇亭大战猇,音枭
- 陆逊定计破蜀兵
- 先主夜走白帝城
- 八阵图石伏陆逊
- 白帝城先主托孤
- 曹丕五路下西川
- 难张温秦宓论天
- 泛龙舟魏主伐吴
- 孔明兴兵征孟获
- 诸葛亮一擒孟获
- 诸葛亮二擒孟获
- 诸葛亮三擒孟获
- 诸葛亮四擒孟获
- 诸葛亮五擒孟获
- 诸葛亮六擒孟获
- 诸葛亮七擒孟获
- 孔明秋夜祭泸水
- 孔明初上出师表
- 赵子龙大破魏兵
- 诸葛亮智取三郡
- 孔明以智伏姜维
- 孔明祁山破曹真
- 孔明大破铁车兵
- 司马懿智擒孟达
- 司马懿智取街亭
- 孔明智退司马懿
- 孔明挥泪斩马谡
- 陆逊石亭破曹休
- 孔明再上出师表
- 诸葛亮二出祁山
- 孔明遗计斩王双
- 诸葛亮三出祁山
- 孔明智败司马懿
- 仲达兴兵寇汉中
- 诸葛亮四出祁山
- 孔明祁山布八阵
- 诸葛亮五出祁山
- 木门道弩射张郃
- 诸葛亮六出祁山
- 孔明造木牛流马
- 孔明火烧木栅寨
- 孔明秋夜祭北斗
- 孔明秋风五丈原
- 死诸葛走活仲达
- 武侯遗计斩魏延
- 魏折长安承露盘
- 司马懿退公孙渊
- 司马懿谋杀曹爽
- 司马懿父子秉政
- 姜维大战牛头山一犯中原
- 战徐塘吴魏交兵
- 孙峻谋杀诸葛恪
- 姜维计困司马昭二犯中原
- 司马师废主立君
- 文鸯单骑退雄兵
- 姜维洮西败魏兵三犯中原
- 邓艾段谷破姜维四犯中原
- 司马昭破诸葛诞
- 忠义士于诠死节
- 姜维长城战邓艾五犯中原
- 孙琳废吴主孙休
- 姜维祁山战邓艾六犯中原
- 司马昭弑杀曹髦
- 姜伯约弃车大战七犯中原
- 姜伯约洮阳大战八犯中原
- 姜维避祸屯田计九犯中原
- 钟会邓艾取汉中
- 姜维大战剑门关
- 凿山岭邓艾袭川
- 诸葛瞻大战邓艾
- 蜀后主舆榇出降
- 邓艾钟会大争功
- 姜维一计害三贤
- 司马复夺受禅台
- 羊祜病中荐杜预
- 王濬计取石头城
『三国志通俗演义』定三分亮出茅庐
- 本章共 3.22 千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却说玄德因访孔明二次不遇,再往南阳。关、张谏曰:“兄长二次亲谒茅庐,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虚闻其名,内无实学,故相辞也:避而不敢面,遁而不敢言。岂不闻圣人有云:‘毋以贵下贱,毋以众下寡。’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汝读《春秋》,岂不闻桓公见东郭野人之事耶?齐桓公乃诸侯也,欲见野人而犹五返方得一面。何况于吾,欲见孔明大贤耶?”昔日齐桓公欲见东郭氏,一日三往而不得见之,从者止之曰:“万乘之君而下见布衣之士,一日三往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君之傲伯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吾岂敢傲伯王乎?”五返,然后见焉。关公闻此语,曰:“兄之敬贤,如文王谒太公也。”张飞曰:“哥哥差矣。俺兄弟三人纵横天下,论武艺不如谁?何故将这村夫以为大贤僻之?僻之甚矣!今番不须哥哥去罢。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就缚将来!”玄德叱之曰:“汝勿乱道!岂不闻周文王为西伯之长,三分天下有其二,去渭水谒子牙?子牙不顾文王,文王侍立于后,日斜不退,子牙却才与之交谈,乃开八百年成周天下!如此敬贤,弟何太无礼?汝今番休去,我自与云长去走一遭。”飞曰:“既是哥哥去呵,兄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张飞应诺。
于是领数人,往隆中来。比及到庄,离半里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飘然而来。玄德慌忙施礼,问之曰:“令兄在庄上否?”均答曰:“昨暮方回。将军可与相见矣。”均长揖一声,投山路而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也!”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哥哥去也不妨,何故别之?”玄德曰:“他各有事,汝岂知也?”来到庄前扣柴门,童子开门。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请见。”童子曰:“虽然师傅在家,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教且休报复,分付关、张:“你二人只在门首等候。”玄德徐步而入,纵目观之,自然幽雅。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榻之上,玄德叉手立于阶下。将及一时,先生未醒。关、张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与云长曰:“这先生如此傲人!见俺哥哥侍立于阶下,那厮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庵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也不起!”云长急慌扯住,飞怒气未息。
却说玄德凝望堂上,见先生翻身,将及起,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不可惊动。”又立一个时辰,玄德浑身倦困,强支不辞。孔明忽醒,口吟诗曰: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翻身,问童子曰:“曾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等多时。”孔明急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孔明转入后堂,整衣冠出迎玄德。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飘飘然当世之神仙也。玄德下拜曰:“汉室之鄙徒,涿郡之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震耳。昨常两次至仙庄,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览否?”孔明答曰:“南阳田夫,触事疏懒,屡蒙将军枉驾来临,下情不胜感激。”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有爱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不能治政,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橾之言,徐元直之语,岂有虚谬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见教。”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以谈天下之事?二公差举矣。将军舍美玉而就顽石,此皆误矣!”玄德曰:“夫大贤学成文武之业,可立身行道于当时,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为孝也。救民于水火之中,致君于尧、舜之道,此乃为忠也。先生抱经世之奇才,而甘老于林泉之下,恐非忠孝之道。孔子尚游于诸国,而教化世人。望先生开备愚卤,而赐教之,实为万幸!”言罢,又拜。孔明笑曰:“将军既欲闻愚论,当尽剖露于衷。愿闻其志。”玄德屏退左右,趋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音申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孔明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计。曹操比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拒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非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其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音暗弱,张鲁在北,民实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主。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正理;以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孔明言罢,命童子将画一轴挂于正堂,指而言曰:“乃西蜀五十四州之图也。昔日,李熊曾与公孙述云:‘西川沃野千里,民物康阜。’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本,后取西川建国,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其言,避席拱手谢之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拨散云雾而仰面观青天耳。但恨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此二人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在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亦必归于将军。”玄德闻言,顿首称谢。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万古之人不及也!史官有诗赞曰:
堪爱南阳美丈夫,愿将弱主自匡扶。
片时妙论三分定,一席高谈自古无。
先取荆州兴帝业,后吞西蜀建皇都。
要知鼎足为形势,预向茅庐指画图。
又诗曰:
南阳诸葛亮,高坐论安危。谈笑分三国,英雄镇四夷。
孙权承地利,曹操得天时。独许刘玄德,西川创帝基。
玄德顿首谢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同往新野,兴仁义之兵,拯救天下百姓!”孔明曰:“亮久乐耕锄,不能奉承尊命。”玄德苦泣曰:“先生不肯匡扶生灵,汉天下休矣!”言毕,泪沾衣衿袍袖,掩面而哭。孔明曰:“将军若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遂唤关、张入拜谢,献上金帛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次日,收抬同出茅庐。昔日文王夜梦非熊,往渭滨请姜子牙,同车载归,立成天下。后胡曾先生有诗曰:
岸草青青渭水流,于牙曾此独垂钩。
当时未入非熊兆,几向斜阳叹白头!
汉光武曾三宣严子陵,胡曾先生有诗曰:
七里清滩映石层,九天星象感严陵。
钓鱼台上无丝竹,不是高人谁解登?
今玄德三请孔明出茅庐,胡曾先生有诗曰:
乱世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
蜀王若不垂三顾,争得先生出旧庐。
次日,堵葛均回,孔明嘱咐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去也。汝可躬耕于此,以乐天时,勿得荒芜田亩。待吾功成名遂之日,即当归隐于此,以足天年。”均拜而领诺。后人有诗为证: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不忘去时言。
只因先生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杜工部言孔明欲罢不能也,有诗曰:
遗庙丹青落,隆中草木长。受命辅后主,不复落南阳。
孔明出茅庐时,年二十七,曾子固有古风为证:
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
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
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
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
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洪业。
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
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
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先生方年恰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
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焕星斗。
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年名不朽!
玄德与孔明同载而归新野,食则同桌,寝则共榻,终日议沦,心地开悦,共议天下之事。孔明曰:“曹操居冀州,作玄武池以练水军,必有侵江南之意。可密令人渡江,探听虚实,容作良筹。”玄德从之,使人往江东探听,未知还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