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第一章 生活的脉络
- ├ 我的戒烟
- ├ 扬州的夏日
- ├ 说笑
- ├ 生活的舆图
- ├ 幸福
- ├ 故乡的野菜
- ├ 藕与莼菜
- ├ 劝菜
- └ 腊叶
- 第二章 润物有声
- ├ 好书谈
- ├ 初到清华记
- ├ 东西人教育不同
- ├ 我的读书经验
- ├ 尽信书
- ├ 贤明的聪明的父母
- ├ 多年父子成兄弟
- └ 我与文学
- 第三章 往事如烟
- ├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 ├ 悼鲁迅先生
- ├ 蔡先生的回忆
- ├ 知堂先生
- ├ 怀李叔同先生
- ├ 敬悼佩弦先生
- ├ 追悼志摩
- └ 回忆林徽因
- 第四章 轻盈的信笺
- ├ 好梦
- ├ 笑
- ├ 破晓
- ├ 雨巷
- ├ 送别
- ├ 断章
- └ 红烛
- 第五章 民主与科学
-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
- ├ 五四断想
- ├ 我生命中的五四
- ├ 下五四的半旗
- ├ 《新青年》宣言
- ├ 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
- ├ 青年烦闷的解救法
- └ 爱情
- 第六章 人在旅途
- ├ 再别康桥
- ├ 在赣江上
- ├ 五月的北平
- ├ 江南的冬景
- ├ 五月的青岛
- ├ 市集
- └ 野店
- 第七章 遭遇文化
- ├ 文学与生活
- ├ 文学里的“幽默”
- ├ 艺术与克服困难
- ├ 诗与胡说
- ├ 文学的游离与独在
- └ 幼稚的“现代病”
- 第八章 金声玉振
-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 兰亭集序
- ├ 滕王阁序
- ├ 醉翁亭记
- ├ 赤壁赋
- └ 送东阳马生序
『百年老课文』送别
- 本章共 654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点评】
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作者,音乐、美术教育家,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惜霜,号叔同,别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的一个进士、盐商家庭。少年时已擅长吟诗作画,写字刻印。1901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1905至1910年间,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和音乐。与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在日本创立了我国最早的话剧演出团体“春柳社”,在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中扮演主要角色。1918年到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其代表作还有《送别》、《西湖》、《春景》等。所作乐歌后来大部收入丰子恺所编《李叔同歌曲集》。
《送别》:这首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曲调婉转流利,幽扬入妙。他的作品充满了哲人的智慧、忧思和悲悯,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歌词通篇用白描手法,而且第一段全部是用来写景的;第二段里时空的交错,以现在时“今宵别梦寒”来总括全篇。它的妙处就在于“一切景语皆情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备感凄凉。歌词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