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禀赋源流总论
- 卷一 摄养为本总论
- 卷二 阴阳脏腑总论
-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 卷四上 四诊合参总论
- 卷四下经解 格阳关阴脉
- 卷四下经解 脉应四时阴阳
- 卷四下经解 脉候部位
- 卷四下经解 脉象辨病
- 卷四下经解 诊脉察色观形
- 卷四下经解 经脉应四时十二月
- 卷四下经解 五脏绝脉
- 卷四下经解 五脏脉象
- 卷四下经解 辨脉平病死旺之象
- 卷四下经解 辨平病死之脉
- 卷四下经解 辨脉太过不及中外异病
- 卷四下经解 真脏死脉
- 卷四下经解 辨脉阴阳四时逆从病状
- 卷四下经解 辨阴阳脏腑脉象病证
- 卷四下经解 辨脉病生死
- 卷四下经解 辨妇人怀妊崩产脉病
- 卷五 外感内伤总论
- 卷六 诸风病证
- 卷六 诸痹证
- 卷六 诸痛证
- 卷六 诸疟证
- 卷七 寒热病证
- 卷七 热病
- 卷七 诸肿胀病
- 卷七 诸积病证
- 卷七 诸厥病证
- 卷七 诸痿病证
- 卷八 病邪传变
- 卷八 病邪胜负传变
- 卷八 诸瘅病
- 卷八 噎膈反胃 呕 哕 噫 太息 饥不欲食
- 卷八 肠便红下白沫脓血
- 卷八 淫邪发梦
- 卷八 惑病
- 卷八 癫疾
- 卷八 不寐 不得卧 喘息
- 卷八 内伤诸病
- 卷八 咳嗽
- 卷八 呵欠 唏 喷嚏 涎下 泣涕耳鸣啮舌颊唇
- 卷九 治法准则总论
- 卷十 运气要略缘起
『灵素节注类编』卷四下经解 经脉应四时十二月
- 本章共 718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素问·阴阳别论》帝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矣。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四经应四时者,肝经应春,心经应夏,肺经应秋,肾经应冬,脾土应四季,在其中矣。十二从者,手足三阴三阳,共十二经,相从周流于一身,如十二月之周行成一岁,终而复始也。脉理之要,别其阴阳,能知其阴,即知其阳,能知其阳,即知其阴。何也?盖阴阳之气相合,外行经络,内行脏腑,循环不已,而五脏皆禀胃脘阳和之气,其一脏遍含五脏之胃阳,故五五有二十五阳。脏为阴,腑为阳,所以谓阴者,真脏孤阴之气也。
真脏脉现,则本元败,败必死矣。所以谓阳者,胃脘之阳也,胃为阳土,其能纳水谷,化精微,生气血者,实由先天元阳蒸腾之力,故得阳生阴长,气血和平,而脉象柔缓调匀,是为胃气,故脉有胃气则生;若胃阳败,则孤阴真脏之脉现,如弦钩毛石而但急强散乱,绝无和缓之气,则死矣。是故能别其胃肠之和否,可知其病处,如弦多胃气少,病在肝之类也;能别其孤阴真脏脉,可知死生之期,如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之类也。三阳经脉上头,三阴经脉止于手,而阴阳通贯周流则一也。故能知阳可以知阴,知阴可以知阳。辨其阳脉之太过不及,可知病有宜忌之时,如春夏人迎微大为宜,反小为忌,秋冬微小为宜,反大为忌;辨其阴脉之逆顺,可知死生之期,如肝病遇木旺时可生,遇金旺时则死之类。如是谨记熟悉阴阳生化、五行生克之理,则辨别自明,无须与庸众谋议,徒滋惑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