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卷一 禀赋源流总论
- 卷一 摄养为本总论
- 卷二 阴阳脏腑总论
-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 卷四上 四诊合参总论
- 卷四下经解 格阳关阴脉
- 卷四下经解 脉应四时阴阳
- 卷四下经解 脉候部位
- 卷四下经解 脉象辨病
- 卷四下经解 诊脉察色观形
- 卷四下经解 经脉应四时十二月
- 卷四下经解 五脏绝脉
- 卷四下经解 五脏脉象
- 卷四下经解 辨脉平病死旺之象
- 卷四下经解 辨平病死之脉
- 卷四下经解 辨脉太过不及中外异病
- 卷四下经解 真脏死脉
- 卷四下经解 辨脉阴阳四时逆从病状
- 卷四下经解 辨阴阳脏腑脉象病证
- 卷四下经解 辨脉病生死
- 卷四下经解 辨妇人怀妊崩产脉病
- 卷五 外感内伤总论
- 卷六 诸风病证
- 卷六 诸痹证
- 卷六 诸痛证
- 卷六 诸疟证
- 卷七 寒热病证
- 卷七 热病
- 卷七 诸肿胀病
- 卷七 诸积病证
- 卷七 诸厥病证
- 卷七 诸痿病证
- 卷八 病邪传变
- 卷八 病邪胜负传变
- 卷八 诸瘅病
- 卷八 噎膈反胃 呕 哕 噫 太息 饥不欲食
- 卷八 肠便红下白沫脓血
- 卷八 淫邪发梦
- 卷八 惑病
- 卷八 癫疾
- 卷八 不寐 不得卧 喘息
- 卷八 内伤诸病
- 卷八 咳嗽
- 卷八 呵欠 唏 喷嚏 涎下 泣涕耳鸣啮舌颊唇
- 卷九 治法准则总论
- 卷十 运气要略缘起
『灵素节注类编』卷四下经解 格阳关阴脉
- 本章共 650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7
【《素问·六节脏象论》岐伯曰: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人迎主六腑之阳,寸口主五脏之阴,故二脉统一身之阴阳也。而分三阴三阳者,明二气流行,皆有生旺之序也。然偏旺则偏胜而病,偏甚则偏绝矣。人迎一盛者,少阳偏旺,故病在少阳;二盛偏甚,病在太阳;三盛偏极,病在阳明也。寸口阴盛亦然。其言盛者,偏邪之气,非阴阳气旺之谓也。故至四盛以上,则邪气盛极,而成关格之病。阴阳不相交通,故关者,不得小便;格者,格拒吐逆,食不下。关格之脉赢满四盛以上,不能尽其所禀天地之精气而死也。《灵枢·终始篇》曰: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以至二盛、三盛,及寸口一盛、二盛、三盛,皆兼足手,大抵盛在足经,病或可治,兼躁而及手经,则病深不可治也。惟《难经》以尺寸之脉下覆上溢名关格,为真脏脉,其人不病而死,与《内经》互明其理也。
【《素问·腹中论》帝曰:病热而有所痛,何也?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胀而头痛也。】
人迎主阳,热病阳邪,故人迎脉盛,盛甚则阳邪入阴。盖太阳主开,犹可外泄,阳明主阖,则邪必入阴,以阳明与太阴为表里也。未离阳明,邪热上冲而头痛,已入太阴,故腹胀。上节言兼躁是足传手,此节言从阳入阴,皆谓病邪深重,当急治之,勿使成关格死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