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一、中风门
- 二、风痹门
- 三、心腹痛门
- 四、霍乱门
- 五、呕吐门
- 六、气门
- 七、痰饮门
- 八、痨瘵门
- 九、胁痛门
- 十、腰痛门
- 十一、脚气门
- 十二、积聚门
- 十三、脾胃门
- 十四、补益门(一)导引行气法
- 十四、补益门(二)虾蟆行气法
- 十四、补益门(三)入火法
- 十四、补益门(四)龟鳖行气法
- 十四、补益门(五)雁行气法
- 十四、补益门(六)龙行气法
- 十四、补益门(七)入水法
- 十四、补益门(八)宁先生导引行气法
- 十四、补益门(九)彭祖谷仙卧引法
- 十四、补益门(十)王子乔八神导引法
- 十四、补益门(十一)五禽戏法
- 十四、补益门(十二)服气吐纳诀
- 十五、消渴门
- 十六、胀满门
- 十七、眼目门
- 十八、喉舌门
- 十九、口齿门
- 二十、鼻门
- 二十一、耳门
- 二十二、遗泄门
- 二十三、淋门
- 二十四、二便不通门
- 二十五、疝气门
- 二十六、诸痔门
- 二十七、老人门(一)修真书六字诀
- 二十七、老人门(二)通玄集周天法
『养生导引法』二十六、诸痔门
- 本章共 820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原文〕一法:惟高枕,偃仰,心平气定,其肿自收。
〔解说〕仰卧,将枕放高,心平气定的调息,可使痔疮肿痛自行消散。
〔原文〕二法:一足踏地,一足屈膝,两手抱犊鼻下,急挽向身极势。左右换易四七。去痔,五劳,三里气不下。
〔解说〕一脚踏在地上,另一腿曲膝,两手抱膝头犊鼻下,尽力向身体腹部拉,左右交换各作二十八次。可祛除痔疮、五痨病和足三里经气不能下行。
〔原文〕三法: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两通。治五痔。
〔解说〕踞坐,合拢两膝,张两脚,不息两遍。治疗五痔。
〔原文〕四法:两手抱足,头不动,足向口受气,众节气散,来去三七,欲得捉左右侧身,各急挽,腰不动。去四支腰上下髋内冷,血冷筋急,闷痔。
〔解说〕两手抱脚,头不动,不息行气,把脚对着口接受出气,直到全身各骨节气散,共做二十一次。然后用两手捉腰左右侧身,用力拉,腰保持不动。可去除四肢、腰上下、骨髓内冷、血冷、筋急、闷痔。
〔原文〕五法:两足相踏,向阴端急蹙,将两手捧膝头,两向极势,捧之二七竟,身侧两向取势二七,前后努腰七。去心劳,痔病。
〔解说〕两脚掌对踏,向前阴处紧靠,用两手捧膝头,左右两边都尽量用力捧十四次完毕后,身体向两侧摆动十四次,再前后活动腰部七次。可祛除心劳,痔疮,膝冷。
【小结】
本篇以动静结合的导引法治痔。
1、痔肿痛期:
应卧床休息,安心定意,勿躁急活动,摩擦局部,其肿自然可消。
2、平时防治痔:
应多活动肢体,或一脚踏地,一足曲膝;或两手捉足,头不动,以口对足受气,然后用两手按腰左右侧身;或合拢两膝,张两脚,不息行气;或两脚对踏,靠前阴处,用力抱膝头,然后向两侧摆动身体。
这些功法可疏通气血,松腰放胯,使直肠肛门局部血循得致改善。若能再结合“提肛”则疗效更好。所谓“提肛”就是有意识的向上收缩肛门,使肛门括约肌一收一放的活动,有良好防治痔疮作用。《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肛门常宜撮”,气功练习多主张收肛或提肛,不仅可以防治痔疮,而且有使内气收敛,贯注于脊中等作用。一般早晚各行三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