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 一、中风门
- 二、风痹门
- 三、心腹痛门
- 四、霍乱门
- 五、呕吐门
- 六、气门
- 七、痰饮门
- 八、痨瘵门
- 九、胁痛门
- 十、腰痛门
- 十一、脚气门
- 十二、积聚门
- 十三、脾胃门
- 十四、补益门(一)导引行气法
- 十四、补益门(二)虾蟆行气法
- 十四、补益门(三)入火法
- 十四、补益门(四)龟鳖行气法
- 十四、补益门(五)雁行气法
- 十四、补益门(六)龙行气法
- 十四、补益门(七)入水法
- 十四、补益门(八)宁先生导引行气法
- 十四、补益门(九)彭祖谷仙卧引法
- 十四、补益门(十)王子乔八神导引法
- 十四、补益门(十一)五禽戏法
- 十四、补益门(十二)服气吐纳诀
- 十五、消渴门
- 十六、胀满门
- 十七、眼目门
- 十八、喉舌门
- 十九、口齿门
- 二十、鼻门
- 二十一、耳门
- 二十二、遗泄门
- 二十三、淋门
- 二十四、二便不通门
- 二十五、疝气门
- 二十六、诸痔门
- 二十七、老人门(一)修真书六字诀
- 二十七、老人门(二)通玄集周天法
『养生导引法』十四、补益门(一)导引行气法
- 本章共 948 字
- 最后修改于 2022-07-06
〔原文〕常以子后、午前,解发东向,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手掩两耳,令发黑不白。
卧引为三,以手指掐项边脉三通,令人目明。
东向坐,不息五通,以两手中指点口中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东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两孔,治鼻宿息肉愈。
东向坐,不息四通,啄齿无通数,治齿痛。
伏,前侧卧,不息六通,愈耳聋目眩。
还卧,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
抱两膝自企于地,不息八通,愈胸以上至头颈耳目咽鼻邪热。
去枕,握固不息,自企于地,不息九通,东首,令人气上下通。微鼻内气,愈赢,不能从阴阳。法,大阴勿行之。
〔解说〕经常于子时后,午时前,解开头发,面向东方,两手握固,不息行气一通,举手左右,捂住两耳导引,可使头发乌黑而不白。
卧位引气三息,然后以手抓项旁筋脉再行气三通,可使人眼睛明亮。
面向东而坐,不息五通,以两手中指点蘸口中唾液十四次,然后相互摩擦两手指,闭目,用摩擦过的两手指轻揉拭两眶眼,可使人眼睛明亮。
面向东而坐,不息三通,用两手捻两侧鼻孔,可治鼻中息肉。
面向东而坐,不息四通,上下齿相叩,不必计数,治牙痛。
俯卧或前侧卧位,不息六通,可治耳聋目眩。
蜷卧,不息七通,治胸中痛、咳嗽。
抱两膝就地自然卧倒,不息八通。能治疗胸膈以上至头颈、耳、目、咽、鼻的热邪。
不用枕头,握固引气,就地自然而卧,不息九通,再面向东方,可使人体内气机上下通利。
用鼻微微吸气,使气细而匀长,可以治疗瘦弱,不能行房。此功法,阴雨天勿行之。
【小结】
本篇选辑了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导引法。头项部功法有:掩耳、掐项、拭目、捻鼻、啄齿五法,这些功夫后世加以修改补充后有广泛应用。如掩耳法,发展成了掩耳弹枕的呜天鼓法。用两手掩耳,以食指压中指,两指用力弹后脑枕部,耳内听到咚咚响声,可防治晕耳呜。掐项法,发展成了擦风池提大筋法。用双手搓擦风池穴,并提拿两枕部大筋,可改善项强紧张,预防近视、感冒,舒松项脊。拭目法,发展成了揉眼法。揉眼眶、眼角、睛明、瞳子 等,可改善视力,防治近视。捻鼻法,发展成了擦鼻法。两中指、食指或拇指背搓擦鼻法。两中指、食指或拇指背搓擦鼻孔两侧迎香穴及鼻旁素 穴,能防治感冒,治鼻塞头晕。加上叩齿法,就是一套完整的头项保健操,这些又被命名为《坐式八段锦》,头面保康功等,流传甚广。